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活動要立足生活本身,從身邊的問題出發,從而達到數學學科服務于生活的轉變。隨著近年來逐步對教育理念的滲透,使其數學理論上升到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回歸生活化教學成為了教學策略轉變的必然趨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保證,為提升數學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興趣導向,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進而轉化為更為積極的學習互動,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思考和積極實踐。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拉近學生生活體驗和數學知識運用之間距離的教學方式。我們都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人類在生活生產中思維有效碰撞產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遵從數學學科發展的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賦予學生更多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學習體驗,圍繞生活化的情景串聯起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正確看待。那么,數學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方式更好和數學生活化有機的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更加積極的分析、探究、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接下來,本文結合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經驗,就如何有效的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提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生活化教學是近些年來秉承新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深化,從生活中挖掘素材,促使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的過程。在生活化教學的進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的實際問題,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改進。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目標不明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扮演著通過知識傳遞,提升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將書本知識有機的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駕馭和有效運用。然而,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沒有按照生活化教學的目標開展。在教學過程中目標單一,書本知識沒有有效的遷移到數學知識的運用中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和運用水平。教學目標決定了數學教學的總方向,也是把控學生知識系統化學習的脈絡。然而,通過多次的聽課發現,很多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的記住一個知識點,往往采用比較生硬的辦法,對數學公式生搬硬套,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和生活體驗聯系起來。而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系統的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也是學生思維碰撞和知識遷移的靈活運用過程。
(二)缺乏靈活處理理論學習和生活化的有機融合
數學學習是一個理論學習和生活實踐共同進步的過程,通過學習系統的數學知識為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保障,而通過生活化的實踐則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應該立足于數學知識,同時也要養成將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上,然而,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對數學知識的概念化,過于看重數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更多關注數學知識為生活服務的理念缺失。部分教師過度重視理論性知識講授,忽視了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問題的聯系。單純的以灌輸概念、公式等純理論的東西,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教學設計脫離了生活實際的延伸,沒有從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中尋找跟數學知識相關的內容。同時教學活動的開展多是一成不變的,以固定的習題為主,缺乏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的真實體驗。其次,部分教師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淡化,一味用生活化的數學開展教學活動。很多數學教師對數學生活化教學缺乏認識,對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停留在表面現象中,對如何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把握不準確,導致小學數學教學中過分看重生活化的問題,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支撐。
(三)教學方法陳舊,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脫節
數學教學方法是為課堂教學效果服務的,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原有的教學方法,不善于用形式多樣的方法開展教學。殊不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過得探索發現和知識獲取。如果簡單的運用同一種教學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體系較為單一,不夠嚴謹。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隨時變化的,通過單一的教學手段是很難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的。學生學到的知識也是比較抽象的內容,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出現時,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數學有效性分析,也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來說也是沒多大益處的。
(四)數學學習過程性評價對生活的關注度不高
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一種肯定,也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尺。數學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通過有效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生活化的數學更是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的數學問題中,通過有效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水平。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往往只注重成績,導致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沒有完全從學生長期發展方面進行量化,重視數學結果的學習。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導致教學評價與生活實際的距離相差甚遠,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也忽視對數學問題的生活化聯想。很多小學生雖然在成績評價中處于較好的層次但是缺乏對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導致數學學習沒有自主性,學習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目的完全建立在考取高分,從而失去了教學評價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發展。
二、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在教學準備環節中貫徹生活化的教育觀念
隨著新的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圍繞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逐漸代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的延伸超脫了教室和書本的局限空間,進而轉變為形式多樣的教學互動。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提倡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社會也是教育,生活中處處有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思維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在教學的準備環節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身邊的數學問題,保持較高的數學探索意識。數學準備工作是上好數學課的前提,也是教師通過分析教材內容和根據學生學情有效設計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數學知識的特有魅力,也是關注數學問題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效聯系的紐帶。通過備課環節,數學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整體規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靈活轉換教學方式,給學生設定合理的預習內容,為上課環節的科學合理化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比如,在講解小學數學《認識時間》這部分內容時,首先關于時間這個概念單獨來講的話,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抽象。所以在教學準備過程中需要聯系生活實際,用一些生活中表示時間的實際物體來展開講解,如鐘表的構造,并且是如何計時的,這樣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會在課余時間更加關注生活中相關的數學知識。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景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數學體驗
數學教學離不開情景創設,而生活化的情景教學還原了數學教學的本相,使得數學問題以一種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種再現生活畫面的情景創設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生的學習效率,極大的啟發學生去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探索中。課堂教學作為學生生活化體驗的主要陣地,生活化情景的創設關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和知識應用水平的提升。通過生活化的情景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數學體驗,從而形成更為主動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有趣的搭配》時,可以創設去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晚會時需要穿一套新衣服為話題導入,接著通過多媒體展示3件不同樣式的上衣,4種不同樣式的褲子,讓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搭配,選擇一套衣服。通過這樣的教學情景,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衣服搭配能夠收獲更多的數學體驗。再比如,小學數學中的植樹問題,也可以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創設這樣的情景:“在植樹節的一天,學校要在新修的教學樓前的走廊兩側進行綠化植樹,間隔2米種一棵樹,走廊全長40米,并且走廊的起點和終點都要種樹,一共需要多少棵樹?”圍繞生活化的情景創設,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數學感知,使得情景再現,可以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體驗和新的探究。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現實問題出發,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對身邊熟悉的物體進行感知和體驗,這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有了更多的情感體驗。
(三)在數學教學中引導數學問題生活化的解決步驟
退一步海闊天空,換一種思路進行數學解答,是新課程理念發展學生創新意識提倡的數學思維。一條老路走到黑,終會消磨掉學生本有的數學學習興趣。隨著小學數學知識的多元化和系統化,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還要能夠轉變思維方式。將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和生活化的情景聯系起來,從生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步驟。這樣可以讓數學問題能夠在生活實際中進一步還原,讓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中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從而得到更多的解決途徑。例如,在講解《長度單位》時,學生對單位之間的進率不熟悉,時常在填寫合適的單位這樣的題型時鬧出笑話。如果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實物為參照物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有效的化解學生的疑惑,極大的避免長度單位出現錯誤填寫的現象。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是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滲透,也是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策略、發展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的具體要求。通過生活化的情景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新嘗試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有助于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更多情感體驗,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馬明禮,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