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會
摘 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明確指出: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筆者認為,這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為此,筆者結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生活化、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探索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結合學生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生活空間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核心素養;策略
1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是一個人日后能夠立足于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但是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讓很多孩子從小生活在“四二一”式的眾星捧月般的家庭環境里,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迫在眉睫。
去年的春季學期,我發現有些孩子悄悄帶小倉鼠到學校來玩,興趣濃厚,于是和孩子們商議,確立本學期的研究小課題為“春天的希望”,堅持每天實事求是地做好動植物的生長過程記錄,遇到困難可以詢問大人,可以買書學習養、植技術和方法,也可以到寵物店、花店進行訪問學習,期末開展養、植成果展示比賽。第二天,孩子們紛紛搬來鸚鵡、金魚、畫眉,月季,四季豆......接下來,我每天安排十分鐘交流觀察記錄,有新發現的驚喜,小實驗的樂趣;也有生病的擔心,當“醫生”的細心;還有面對死亡的自責。每過10天,開展一次實物展示,孩子們互相比比看看,交流方法和故事,大家都興趣盎然。 一個孩子在《我與龜太郎相處的日子》里這樣寫到:
五月二十三日? ? 龜太郎生病了
今天,我把龜太郎抓在手里翻來覆去地仔細觀察,發現它的前爪子長長了一點點,關節處還有一個圓圓的疤。這是怎么回事呢?我上網查了一下,知道這是腐皮,是一種病,需要干養。于是,我將龜太郎拿出它的家,倒掉缸里的水,再用水清洗3次,才將龜太郎放回去。
五月二十六日? ? ? 病情加重
今天,我的龜太郎危在旦夕。它的右眼睛又白又腫,連睜開都十分困難,再加上前爪腐皮,露出了白白的肉,也許是太疼了,它一動也不敢動,更不要說爬著玩。我想:龜太郎現在一定又疼又餓,便對它說:“龜太郎,我知道你很疼,但再疼也要吃東西呀!”我將它最愛吃的肉末灑在它面前,它看了一眼,還是沒動。頓時,我心痛萬分,立刻抱著它找到了醫師,醫師給我開了兩種藥,叫我明天給它擦一遍。龜太郎啊,你千萬不要有事啊,一定要好起來呀!
五月二十七日? ?我要做個好爸爸
我拿出爸爸照顧生病的兒子的態度,遵循醫師的話,小心翼翼地用蘸了雙氧水的棉簽擦拭爪子上的傷口,又用金霉素眼膏涂抹在眼睛上,還給它換了一道水,在水里放了五克鹽給它消毒,焦急地盼望它快快好起來。
五月二十九日? ? ?病情好轉
下午,我正在給龜太郎擦藥。突然,它雙腳彎曲,學著青蛙的樣子,用盡全力向前一蹬,一下子跳出了五厘米遠,這真算“青龜跳!”我故意將它翻了個底朝天,它把頭伸長,轉了個面……看它生龍活虎的樣子,我很有成就感!……
看著孩子們寫的一篇篇觀察記錄,我感到這是最有價值、最具生命力的作業。它凝聚著孩子們的耐心和愛心,包含著對幼小生命的關愛,也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心。
在這樣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同時也學會了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2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的核心任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灌輸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轉變。而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活動形態之一,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的主題,這些活動主題是開放的、鮮活的,通常超越了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需要學生自主查閱和學習相關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主動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小眼看世界》課題研究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建不同的研究小組,喜歡美食的就探究《美食大偵探》,喜歡服飾的就探究《服飾與風俗》,喜歡科技人文的就《探索埃及的秘密》,追星族們就探究《永遠的邁克爾杰克遜》……孩子們興趣廣泛,選題豐富,自由分組且志同道合,在組長的帶領下,制定詳細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展開實踐探究。或走進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走向街頭做調查訪問,或向美術老師請教,或親自下廚學做美食……孩子們主動參與、勤于動手,親身體驗著探究的樂趣,也豐富了知識,增長了才干。
3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要求學生親身經歷典型的實踐過程,在調查、考察、設計、操作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校三年級一個學生患了白血病,需要昂貴的醫藥費,結合學校少先隊開展的“我們和你在一起”捐款活動,開展了《 愛心義賣》實踐活動。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分成小記者采訪組、貨幣統計組、愛心營銷員組等,穿上校服,戴上紅領巾,走出校園,走上街頭,深入社區,贏得了廣大家長、市民的贊賞,共籌集善款2183元。孩子們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學會了制訂計劃、克服了膽小、嘗試了主動與人交流等書本上無法學到的能力,懂得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困難面前我們責無旁貸,增強了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我充分考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具有的綜合性、生成性、實踐性和自主性等特點,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將生活情境轉化為活動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實踐、表達交流,分工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習積極性,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將繼續探索,不斷創新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參考書目:
[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2011年國家教育部.
[2]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2016 國家教育部.
[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郭元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