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芬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為了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教學水平,我國開始重視各種實踐和創新的策略研究,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理念的提出,對擴大學生知識范圍、豐富積累和見識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幾個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整本書閱讀;課外閱讀;指導研究
其實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由來已久,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如今被重新推廣和使用,也說明我國教育學者對該理念的重視程度。這種方式打破了單篇閱讀和章節閱讀的局限性,能夠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語文知識的價值和內涵,了解文學作品的內在精神,更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系統的學習模式,鍛煉其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素養。但是由于我國考核體制、學習時間等限制問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施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興趣不高,閱讀量少
首先,很多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但是卻沒有比較明確目標和技巧,沒有構建比較明確的閱讀動機,所以一般在閱讀時,存在打發時間、放松心情的現象。而很多教師推薦的閱讀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是相悖的,教師沒有了解學生的愛好,沒有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很多學校為學生提供閱讀機會和課程都比較少,大多數都是為了高考而奮戰,這也導致學生沒有更加豐富的閱讀量。其次,科目學習壓力和任務都比較大,學生閱讀的時間非常少,大部分時間都在完成作業和課堂任務,甚至很多小學生從三年級就開始參加各種補習班。而閱讀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顯然對于小學生生來說,時間是完全不夠的,因此學生沒有持久的時間堅持閱讀,要想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也是紙上談兵[1]。
(二)閱讀形式單一,沒有計劃
整本書閱讀的特點就是長期性、有目的性、有計劃性,顯然當下小學生生所接受的閱讀方式是比較傳統的,目標是比較模糊的,大部分也是沒有計劃的。單一的閱讀形式就是學生以個體為單位,突破時間和地點限制,實施起來比較容易,但是閱讀的興致往往不會高。而且很多學生在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上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方法、計劃制定、理解閱讀內容等,學生單獨閱讀往往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還很有可能既浪費了時間,也不能獲得知識,反而會讓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特別是小學生的目標意識和計劃能力都還有待加強,需要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才能夠做好整本書閱讀的規劃,發揮整本書閱讀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式,培養閱讀興趣
整本書閱讀要比普通閱讀更加重視學生的興趣和毅力,只有強大的閱讀動機和高昂的熱情才能促進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所以教師要豐富教學方式,利用各種引導模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其明確閱讀的動機,比如用懸念設置、激勵表揚、情景創設等手段,讓學生能夠發現閱讀的價值,提升信心[2]。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課文《黃繼光》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或者影視短片,讓學生進入到這篇文章的背景中,感受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里,黃繼光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引導學生對文中優美的詞句進行分析,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其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明白閱讀的目標。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有關黃繼光的課外閱讀材料,從語言中感受小說的魅力,了解小說中人物的故事和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充足的時間
整本書閱讀教學需要學校、家長和教師全力支持,保證學生能夠更多的時間接觸好的書籍,利用有效的閱讀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毅力,這對提升其學習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家校各方都應該重視整本書閱讀,清楚地了解該方式的價值和作用[3]。首先,學校要在課業上為學生減輕負擔,在心理上幫助學生疏導。定期舉辦閱讀的課外活動,每周要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充足的時間來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還要為之提供有利的條件,包括圖書館等基礎設施的完善、豐富課外書籍的內容,并為教師指導整本書閱讀提供一些理論和經驗的指導。其次,家長要為學生長遠的發展著想,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閱讀家庭氛圍,積極帶學生去圖書館選擇書籍,還可以陪伴學生一起進行整本書閱讀學習。最后,學生自身要重視閱讀,做好日常的規劃,養成良好的于都習慣,將其作為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減少功利性,多些興趣和積極性,才能促進自身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三)選擇合適閱讀內容,豐富閱讀形式
整本書閱讀的書籍內容要遵循經典型、多元化、層次性、趣味性等原則,在內容上,要根據小學生生的時間安排,以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整本書閱讀為目標,并要選擇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快樂、增長見識、調節情緒的書籍,以促進學生在小學生學習生涯中,更加積極快樂的成長。同時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學習特點,掌握其思維發展的規律,教授學生閱讀的一些技巧,豐富閱讀的形式,比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擇不同類型的閱讀書籍,在相互監督和鼓勵下堅持完成整本書閱讀的學習,最后還可以創建有關書籍內容的活動。比如閱讀了神話故事的書籍后,可以通過創建戲劇表演活動來體會作者對語言的處理能力,感受語言表達的魅力,讓學生融入到角色中,加強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獲得閱讀的愉悅感和樂趣[4]。
三、結束語
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它對促進學生終身成長,培養其綜合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要不斷完善教學模式,需要學校、教師和相關教育者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配合,抓住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核心,不斷推動我國語文教育的改革,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學習能力,為學校打造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欣,吳華穎. 問道整本書閱讀——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的實踐策略初探[J]. 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8,000(014):57-59.
[2] 劉長文. 小學課外閱讀指導課中讀整本書的指導策略[J]. 小學教學研究,2019(27).
[3] 顧方娟. 整本書閱讀:有效課外閱讀指導[J]. 小學生:教學實踐,2019(1):36-36.
[4] 董群.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初探[J]. 語文課內外,2018,000(01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