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石磊
摘? 要: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是中職數控專業的基礎課程,是一門講解如何制造金屬零件的工藝課程,但由于內容繁雜、抽象性強,學生普遍反映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課程內容與車工工藝學有較多重合之處,忽視了本課程教學。加之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學資源有限,課堂教學處于“馬馬虎虎”應付狀態,導致中職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教材中基本理論知識。面對這一情況,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數控專業;機械制造工藝
在中職學校中,大多數學生來自于農村,年齡較小、缺乏人生閱歷,入學前對機械知識幾乎完全不了解,甚至從未見過機床實物。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學習中,很多學生不懂什么是機械制造,不了解什么是機械制造工藝,學習不能循序漸進,導致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調整教學重點
傳統課堂教學中,數控專業機械制造教師往往強調教材內容,課堂講解時盲目照搬照抄教材內容,課堂效果較為低下,無法保障授課質量。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適度調整課堂教學內容,靈活選取教材知識開展講解。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有著較強實踐性,但很多學生參與實踐機會并不多。因此,結合培養目標把課堂內容重點偏向于實踐教學,突出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專業能力。
實際上,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內容較多,教師教學中要詳略得當。數控專業學生應重點掌握機床切削加工技術。由于毛坯制造(鑄鍛方向)與本專業聯系不大,不妨將上述內容略微講解,壓縮課堂教學時間,引導他們把學習重點轉向切削加工技術,明晰教材學習重點,確保學有所獲。此外,學生還要學習普通機床加工技術,掌握以車、鉆、磨等普通機床加工內容,對比普通機床與數控機床加工的優點和缺點,突出教學重點,從而掌握更多專業知識。面對實踐課較少情況,機械加工教師不妨壓縮理論講解時間,與加工訓練中心負責人進行深入溝通,多安排一些實踐加工項目,提升學生機床加工工藝水平,發展個體綜合能力。
二、開展探究教學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期末考試成績,忽視了數控專業實踐性。采取“滿堂灌”教學方式,導致課堂學習看起來氛圍十分熱鬧,但掌握不了多少實際內容,也無法消化教材知識。為了應付期末考試,學生采取“死記硬背”方式來學習本書知識,很少進行思考和探究,也無法做出合理零件加工工藝路線圖。面對這一情況,教師不妨采取探究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教材基礎知識,加深對本課程的理解和掌握。
講解“表面加工方法”知識點時,教師讓學生從常見的偏心軸、套筒、方箱體等典型工件中選取一件,探討加工中要用到哪些加工方法、使用哪類加工設備,引發課堂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把思考轉向工件表面加工方法上,閱讀教材內容,在掌握表面加工方法基礎上確定加工工藝路線,體會到表面加工在零件加工中的重要地位。不同表面選擇不同加工方式,結合工件材料、結構、性能等多個方面因素來全方位、系統地思考和探索加工路線,鍛煉自身分析和探究能力。在現代加工過程中,教材中只是展示理論內容,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來進行動態化、形象化教學,把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降低課堂探究難度。
三、注重實踐教學
中職院校教學目的是為例培養應用型人才,經過系統學習、實訓后具備獨立操作機床能力,因此,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教師往往注重于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對理論的影響,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機械制造教師要結合教學案例,以任務驅動法來展開實踐活動,激發中職學生對機床加工工藝興趣,通過實踐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發展加工能力。
理論教學之外,適度增加實踐環節在整個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中的比例,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實踐之中,發展知識遷移能力,形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如,零件切削加工教學中,教師先以案例法來重點講解刨削概念、應用范圍及加工設備,幫助學生對知識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以任務教學法要求他們設計出某個零件刨削加工過程,通過現場觀摩、網絡查找資料等方式來搜集工藝路線,探討刨削與其它切削加工方式的區別。最后再進行總結歸納。在學校之外,與加工企業合作創設實踐平臺,鼓勵學生進入車間進行“頂崗實習”,向一線工人師傅請教、學習,增強自身專業能力,具備零件加工能力。結合企業實踐過程,學生對本書內容有了更深理解,了解未來工作環境及生產流程,增強學科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為未來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總之,中職學校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專業教師要從調整教學重點、開展探究教學和注重實踐教學三個方面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加強理論與實踐間聯系,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使每個人都能初步具備零件加工能力。
參考文獻:
[1]蘇永華.中職數控加工實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踐運用探索[J].南方農機,2018(09).
[2]朱永生.中職數控加工課堂教學改革[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