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摘要】課前預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筆者做了些嘗試,通過預學單在三年級英語Story time板塊中的使用,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
【關鍵詞】預學單 因材施教 學習延展
課前預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的聯系,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從而為聽課做好準備。小學英語作為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知識帶有比較強的連續性和交際性,更因為課時的缺少、語言環境的欠缺,所以小學英語課前預習尤為重要。三年級作為起始年級,預習更是重中之重。針對這一點,筆者嘗試在三年級英語教學Story time板塊中引用預學單,幫助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
一、預學單的設計原則
1.目標性原則
教師們經常布置“今天預習Story time內容”這樣的家庭作業,但是第二天上課時發現學生腦中一片空白,就像沒有做過預習一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是因為學生不知道預習什么,也不知該怎么去預習。要讓學生的預習具有實效,教師就要為學生做出預習規劃,根據新課的知識點、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精心設計、明晰預習內容。
2.梯度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預學單時,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與所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同時應降低難度,激發學生必勝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這些由易到難的預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使學生有成功感,逐漸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 區分性原則
每位學生的心理及智力水平存在差異性,他們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學習進度有快有慢,學習程度有深有淺。因此,每位學生的預習需求也是不一樣的,預學單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因材施教這一點,難度要有區分,不能一刀切,要讓后進生、中等生和優等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4.延伸性原則
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功能性話題展開學習,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此話題的一些背景介紹、圖片等或拓展一些相關的詞匯,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儲備,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預學單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課前,為學習預熱
(1)有效預習,要明確任務
要想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時該做哪些事。任務越明確,預習的效果越好。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1 Story time的預學單中,聽讀要求設計為三個等級:靜聽、跟讀和朗讀,并對這三個等級做了詳細的描述:靜聽,能聽清詞、句的發音;跟讀,能一句話一句話地模仿磁帶或光盤,準確地跟讀;朗讀,能脫離磁帶,自己準確地朗讀課文。有了這樣詳細的步驟及要求,學生們就可以根據提示,進行針對性較強的預習活動了。
(2)有效預習,要教給方法
教會學生良好的預習方法是提高學生預習能力的關鍵。想要預習有效,教師就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3 Story time的溫馨提示:要想英語說得地道、好聽,一定要先學會靜聽。一聽生詞,聽清生詞的發音。二聽語調,聽清哪里用升調,哪里用降調。三聽語氣,聽清哪里是強讀,哪里是弱讀。同學們,用好你們的光盤或磁帶,用心地聽,相信你們一定會讀得和磁帶光盤上的錄音一樣好聽!再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5 Story time的溫馨提示:同學們,怎樣背課文才算優秀呢?一、沒有停頓。二、吐字清晰,發音標準,語音準確。三、正確把握節奏,語速恰當、聲音洪亮。照這個標準,努力吧!
在起始年級,教師在這樣輕松的語氣中指導、鼓勵學生慢慢掌握預習方法,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會逐步學會運用手邊的工具,學會歸納整理,學會質疑。
(3)有效預習,要及時反饋
預習期待溝通。學生完成預學單后,如果教師不聞不問,學生必定也會失去熱情。預學單一般要提前一天發放,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預習。課前,教師應進行抽樣檢查,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解。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監督學生預習的實效性,另一方面能根據反饋,明了學生通過預習解決了哪些問題,還存在哪些問題,并考查學生所關注的問題,從而對自己的教學預設進行即時性的調整,進一步明晰教學重點與難點,明確課堂教學的著力方向。
2.課中,使教學升溫
(1)新知學習,要有的放矢
把預學單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將有效的教學時間花在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順學而導,依學而教,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力求效益最大化。例如在三年級上冊Unit 5 Story time的預學單中,有這樣幾個環節:
一、聽讀要求
☆靜聽:能聽清詞、句的發音。
☆☆跟讀:能一句話一句話地模仿納米盒,準確地跟讀。
☆☆☆朗讀:能脫離納米盒、準確朗讀課文。
同學們,你聽讀了? ? ? ? ? ?遍之后,還有不會讀,或者讀不準的地方嗎?請圈出來。老師上課教到這個地方時,你可要認真學哦!
1. —Look at my T-shirt.? ? ?2.—Look at my skirt.
—Its nice. ? ? ? ? ? ? —How nice!
3. — Look at my cap. ? ? ? ? 4. —Look at me.
—Its great. ? ? ? ? ? ?—Great!
二、知識理解
☆在課文中,我們認識了幾件服裝。你能找到他們的英語名稱嗎?連一連。
☆☆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呢?圈一圈。
1. Look at my T-shirt.
A. 看我的T恤衫。 ? ?B. 看,這是我的T恤衫。
2. Its nice!
A. 多漂亮啊! B. 它真漂亮。
☆☆☆你知道哪些話表示贊美嗎?圈出來。
1. How nice! ? ? ? ?2. How great!? ? ? ? 3. Its nice.
4. Its great. ? ? ? ? 5. Great!
通過抽查這兩項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師知道學生們對課文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的能流利準確地朗讀,有的可以弄懂文中生詞的含義,有的只能讀出部分的音,有的會把T-shirt和skirt這兩個相似單詞弄混淆,有的對贊美的表達僅限于課文。針對這些反饋,在課堂上,Presentation(新授)環節中,教師不需要對所有新授單詞平均使力,僅需對薄弱單詞加強朗讀,并通過發音對比幫助學生區分相似單詞。而本單元的功能性語言——“贊美”,除了帶領學生學習書本上的句子,教師還可以依據預學單提供的語句進行適當的補充,以便后期學生可以靈活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正是因為這樣的有的放矢,課堂學習才能直奔重點、突破難點。
(2)操練鞏固,要因材施教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知識基礎不同,預習的能力不同,預習任務的達成度也不同。從上一篇三年級上冊Unit 5 Story time的預學單中可以看出,所有的預習任務都標有不同的等級,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得著,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一星題為基礎題,要求全體學生都必須掌握;二星題增加一點難度,為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而設計;三星題為拓展題,為優生設計,需要查找相關資料完成。
通過預學單的星級題完成情況的反饋,在We can read(朗讀操練)中,讓讀得好的學生上講臺帶讀、在小組內當小老師,一對二、一對一甚至二對一地指導朗讀。較之教師帶讀,全班跟讀,小老師們更具熱情和耐心,小學員們面對自己的同學,沒有了羞澀和膽怯,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了。
再例如,三年級下冊Unit 8 Story time的預學單中:
二、知識理解
☆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is that man? Hes my grandpa.
A. Who? ? ? ? ? ? ? ? ?B. What? ? ? ? ? ? ? ? ?C. How old
☆☆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家庭成員類的單詞?請你寫出來。
☆☆☆通過預習,你知道可以用Whos...?詢問人是誰,你還知道其他的方式嗎?
一星題針對本單元重點句型Who...?的使用。二星題對單元詞匯歸類整理。三星題是拓展運用題,指向課堂We can use環節,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百度、詢問家長、查閱參考書等,部分學生寫出來的句子有Is that man/woman your...? Is he/she your ...? 在課堂上的拓展運用環節,筆者邀請了這些學生和教師做示范,向全班展示了用猜測去詢問人是誰的另一種思路,打開全班學生的思維。
3.課后,將學習延展
在預學單中還有一欄“知識鏈接”,例如三年級下冊Unit 6 Story time知識鏈接:
1. What time is it?是詢問時間的常用語。在英美國家向不認識的人詢問時間時,通常應該先說 Excuse me,用來禮貌地引起別人注意。
2.詢問時間可以說 What time is it?也可以說 Whats the time, please?
3. oclock是“……點鐘”的意思,只能表示整點。
4.為了區別上午和下午,可以在點鐘后加上a.m.(上午)或p.m.(下午)。加上a.m.或p.m.之后,就不能再用clock。
三年級下冊Unit 8 Story time知識鏈接:
中西方親屬稱謂語的差異總的來說,英美人親屬的稱謂語比較籠統、簡單。如: grandpa可以是爺爺、外公, uncle可以是伯父、叔父、姑父、姨夫、或舅父。aunt可以是伯母、嬸母、姑母、姨母或舅母。cousin一詞,不分男女,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堂姐或堂妹,也可以表示表兄、表弟、表姐或表妹。從上面的比較不難看出,中國家庭的親屬稱謂則比較精細、復雜、嚴格,既要表示關系,又要區分性別,還要體現長幼,所以在稱謂語的數量和類別上漢語明顯多于英語。
下課后,學生們還意猶未盡。教師可以趁熱打鐵,介紹本單元相關的小知識、小趣聞、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相關的內容,下節課跟同伴交流。正是這樣延續性的學習讓學生在不斷的問題中持續產生著“興趣”,而興趣則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在教師精心設計、認真指導,學生充分重視的前提下,預習才會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們才能學會預習、愛上預習,課堂才能更高效、更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