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珠
【摘要】小學英語寫作,是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因此,寫作教學在小學階段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結合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寫作課例,闡述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英語 寫作教學 建構主義 教學探索
小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越來越被重視,但相對應的有效教學方法卻沒能跟上。風風火火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沒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問題課堂制約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仍占主導,時常出現以“分析范文” “仿寫范文”及“背誦范文”為主的寫作課堂,破壞了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知識的能力,忽視了其自身經驗背景,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反而生出了許多呆板無味的雷同文章,歪曲了英語寫作教學的本意,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建構主義對小學英語寫作的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其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教授而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及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主觀的意義構建而獲得的。建構主義的內容十分豐富,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
建構主義十分符合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特點,即小學生在教師及已有知識的幫助下,通過主動思考和探索嘗試,寫出反映自己真實生活及想法的文章,形成對某個話題的描述和發表觀點的能力。該理論為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方向。
三、建構主義下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探索
學生在寫文章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對教師搭建的階梯的“攀登”,由短到長,逐步形成篇章。另外,寫作是一個開放性任務,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背景經驗,形成多樣的內容。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及小學英語寫作的特點,教師應注意到寫作教學中的“漸進性”和“發散性”。
(一)循序“漸進”,層層搭建出好文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漸進性”原則,為學生搭建階梯,讓學生在客觀條件的幫助下,主動探索文章的形成,逐漸提升寫作能力。
1.從單到群,文章顯雛形
寫作的起步階段是單句的描述,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逐漸形成描寫句群的能力。
(1)長短交替用,寫作有節奏
一篇優秀的英語作文應該有長短句的交替使用。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My e-friend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使用長句表達Romy的課后活動。首先,通過“打籃球”的圖片提示造句“He plays basketball after school.”;然后出示“in...”,提示學生描述地點,引導說出“He plays basketball in the playground after school.”“He plays basketball in the park after school.” 等句子。隨后,出示“去動物園”的圖片,引導說出“He goes to the zoo.”然后,教師出示“with...”,提示擴充人物,形成“He goes to the zoo with his parents.”“He goes to the zoo with his friends.”等句子。最后,出示“與家人野餐”的圖片,學生根據前兩個環節,很快說出“He has a picnic in the park with his family.”“He has a picnic on the grass with his parents.”等長句,明白了長句形成的基本規律。
(2)表達多變樣,文章現活力
其次,英語寫作講究句式的多樣性。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Seasons一課中,學生要描述春天。教師首先出示樹的圖片,提供句型“Look! The trees are...”;接著,出示花朵的圖片,提供句型“Look at...They are...”;最后,出示小鳥的圖片,提供句型“I like...They are...”。在這個環節中,基本句式是“主語+be+形容詞”,但教師用了三個類似的句型增加句式的豐富度,向學生傳遞“表達多樣性”的概念。
(3)巧用連接詞,句群緊密連
學生掌握了上面所述的兩個技能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寫句群。句群的形成講究邏輯性,在小學英語寫作中,可以借助連接詞來構建語言邏輯性。在并列關系中,可以使用and,too,also;使用because,so進行因果連接;使用but進行轉折意義的連接...在My e-friend一課中,學生在談論Romy的校園生活時,使用了這樣一段話:Romy likes Thursday at school, because he has a PE lesson that day. He can play football. He can also run and jump.這一段話中出現的because和also將松散的句子聯系得更加緊湊,起到了因果和并列關系的連接。
2.從群到段,內容漸豐滿
小學英語寫作中,一個段落一般由1到2個句群構成。但是,段落不是句群的簡單堆砌,而是按照邏輯順序進行合理安排。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My new home一課中,教師先陳述自己新家的房間數量,再說自己最喜愛的房間是臥室,最后介紹臥室的陳設,形成以下范文:I have a living room, a kitchen, a bathroom and two bedrooms in my home. I like my bedroom because its nice and bright. I have a bed, a sofa and a desk in my bedroom.這一段落按空間順序由大到小陳述,邏輯清晰。
除此之外,在高年級的英語寫作中,教師要注意灌輸“段落中心句”的概念,這樣可以使文章思路清晰。My e-friend一課中,第三段落的框架為:Romy has happy time after school. He...He also...第一句話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起到概括段落大意的作用,讓讀者一看便知這一段在講述Romy的課后時光。
3.從段到文,結構終完整
各個段落完成以后,我們需要將段落連接成篇章。教師要教授給學生基本篇章結構的概念——beginning,body,ending。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Protect the Earth一課中,學生和教師一起完成了范文中的body部分后,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開頭和結尾用句,讓學生體會句子用法:The Earth is our home. We love our Earth. To protect the Earth is to protect ourselves. 學生感知到句子的規律后,又說出了許多可用的句子:The Earth is our mother. We have only one Earth. Lets protect the Earth together. Lets start now.形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二)“發散”思維,多姿多彩繪生活
英語寫作反映的是學生的生活和想法,雖有一些規律和“套路”可循,但其內容是多姿多彩、各不相同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意識到這一點,引導、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這就是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發散性”。
1.思維導圖,引領多重思路
思維導圖,是訓練發散思維的一種有效工具。在My e-friend一課中,教師借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激活思路,在做出適當指引后,留出空間由學生自由發揮:
2.頭腦風暴,牽出奇思妙想
在發散思維方面,頭腦風暴也是很好的方式,大家齊心協力出謀劃策,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Protect the Earth一課中,在復習保護地球的幾種方式時,教師先借用文中圖片,引導學生說出reuse water、use paper cups等表達方式;隨后總結出reuse、use等核心詞匯,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學生通過組內頭腦風暴,得出了許多新的表達:reuse paper、reuse books、reuse bags、use cloth bags、use paper in two sides等。
3.“單詞銀行”,支撐有效表達
保證英語寫作“發散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詞匯,學生的思路被激活,有了許多好想法,還需要英語詞匯來支撐表達,這時教師可以設置“單詞銀行”。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在課堂上可能需要的詞匯,知曉正確的表達方式,在學生需要詞匯幫助時,給出相應的英語表達方式,填充在“單詞銀行”(“Word Bank”或“Key Words”)板塊中;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將關鍵詞匯放在“單詞銀行”中,起到提示作用。
結合構建主義理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自身的經驗背景,為學生提供寫作能力提升的支架和空間,讓學生主動獲得知識、主動意義構建,形成自我的內在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兒童本位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21).
[2]張宜.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
[3]趙國慶.思維可視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