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在教育教學領域家校合作已經得到了各方人士的高度重視。積極發揮家校合作的教學優勢,這是深化智育與德育雙重目標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當前很多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追求。養成教育將對學生在未來成長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何通過家校合作來將推進養成教育,這是小學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急需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將家校合作與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融合為一體,作者將在本文中展開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生;養成教育;培養;關鍵
一、 引言
良好的習慣是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非智力性因素,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將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將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的日常行為更加符合規范性的要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讓學生實現健康快樂地成長。當前,一些家長和老師對于家校合作培養學生的學成教育不太重視,過度地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不加重視,對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認可度不高。所以,研究家校合作視角下小學生養成教育培養的舉措,將對提升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家長和老師要做到身體力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大家知道,主觀思維將對客觀行為活動形成指導。與此同時,客觀行為活動將會反作用于思維意識。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還是老師和家長重要的教學任務。家庭是孩子成長生活中的重要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孩子第一時間接觸的學習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老師不僅是課程知識的講解者,同時也將學生價值觀的塑造者,是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者,是學生道德品質的引領者。家長和老師將在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老師和家長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要做到身體力行地幫助學生指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此,要積極構建平等化的家校合作關系,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以往傳統的教育理念中,老師將是學生和學生家長兩者共同的老師,老師是交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給家長灌輸的是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老師很少將家長看做是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合作者。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是跟不上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以前的那種狀況要做出積極地改變,構建平等化的家校合作機制,老師要充分地尊重家長,將家長看做自己教學工作中的合作者,從而兩者以平等的位置來實施對話。老師要充分地認識到家長也是教育的主體之一,將和老師實施平等的主導教育的權利。老師在教學管理中也要充分地相信家長的教育能力,認為家長所實施的家庭教育作用是獨一無二的,不能替代的。老師對此在學生養成教育培養中要長期堅持和家長做到有效地溝通,從多個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這樣就能有助于老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能夠將學生的個性特點抓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家校合作基礎上來實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舉措,需要家校雙方以平等互助的關系來實施。
比如,合作是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需要具備一種重要能力。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習慣,將有助于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實現某種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平和態度地養成,幫助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針對于合作能力的養成教育,作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實施具體的活動。一方面,在學生日常的教學管理活動中,學生要充分地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班會上,老師可以介紹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之間的分工合作。老師可以設計每個學生都是管理者的班級管理項目,讓學生和班主任建立起有效的合作管理工作機制,共同來對班級秩序進行維持。另一方面,老師要和學生家長積極溝通,指導學生有效地在家中開展人人做勞務等活動,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合作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這樣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 建立獎懲機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語言將是個人對外開展交流溝通,有效獲取信息媒介的重要方式,同時還是一個人對外交往中的一張“名片”,將充分地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在素養。教育不單單是智育的全面深入,應該是對智育和德育實施雙重地開發和培養。家校合作教育要將學生語言習慣的養成教育充分地重視起來,讓兩者實現有效地結合,這是教育在新時期的發展要求,也是學生未來成長中的一種迫切需要,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將促使學生的道德素養實現提升,更好地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來對學生的語言行為進行規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一般來說,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在學生語言習慣方面的影響要更強些。所以,在對小學生的語言習慣進行培養教育的時候,要注重對家庭教育作用的深度挖掘。第一,小學班主任要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做文明人,說文明話。同時開展有關班級活動,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不文明語言將給個人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還要讓學生之間互相監督,對于不文明的語言行為,要給學生適當的懲罰,比如說讓學生多抄幾遍文明標語。對于這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要及時進行獎勵。第二,學生的家長還要建立相應的家庭制度,對學生的語言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和指導,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日常用語。對于學生出現的不文明行為要及時給予處罰,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洗碗、掃地等。對學生在某一段時期表現比較突出的,要予以適當的獎勵。如此才能將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對學生的語言行為進行規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以獎懲機制為基礎,可以制訂出切實有效的家校聯系制度。家校聯系制度作為家庭和學校兩者實施雙向溝通的一個重要環節,將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種重要補充和延伸,將是老師和家長互相構建信任和理解,提升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為了促使家校聯系更加緊密,就需要構建和諧性的家校教育氛圍,促進學生教育的健康發展。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活動中,要按照班級的基本情況和家長的參與能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聯系制度,這樣將家長參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充分地帶動起來,比如組織外出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家長就可以積極配合和幫助老師組織好教學活動。
四、 實施開放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思維作為一個人對事物形成認知的主觀意識,將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良好的思維習慣將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將雜亂零碎的知識實現引導和梳理,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框架體系,讓學生得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把握。同時,良好的思維習慣,促使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能夠有效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樣就能提升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需要以多樣化的教育方式為基礎,同時要構建開放性的教育環境,這是由思維的多元化所決定的。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以構建開放性的課堂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開展思維習慣的養成教育。
實施開放教育,還需要老師注重強化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力度,不斷提升家長的教育素質。第一,老師要讓家長充分地認識到自身能力素質的提升將對學生健康成長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二,要強化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學校可以積極開展各類親子教育活動,為家長及時講解各類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視以及相應的家庭教育知識,還可以組織開展家庭教育輔導班,來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當前,家庭教育依舊是落后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當和無效將抵銷學校教育的作用。所以,提升家長的素養和家庭教育的質量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設立家長學校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將從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幫助家長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教育情況進行了解,構建多種親子交流溝通的教學方式,為家校合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為了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開展“我是發明家”“放飛想象的翅膀”等為主題的班級活動,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認真思考,實施頭腦風暴法,這樣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激發。同時,可以定期開展“我是班級管理者”的主題班會,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發言,對班級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對當前的班級管理制度提出創新性的看法。此外,老師還要和家長進行密切溝通,指導學生設計家庭節水節電等創新生活活動,從親子互動閱讀等活動中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性思維習慣,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 結語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別是兩種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這兩種教育各有利弊,能夠形成有效地互補。在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將這兩種教育力量實現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在教育中發揮揚長避短的作用,促使教育模式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程度。以家校合作來對小學生養成教育進行培養,將對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改變,有效地拓展家校合作的途徑,在提升家長教育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簡而言之,良好的生活習慣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將發揮著潛移默化地積極影響作用。在家校合作基礎上對學生開展習慣養成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密切配合,以細心和耐心,同時以嚴于律己的態度對有關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這樣促使教育目標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楊華.聚焦核心素養,促進習慣養成[J].教書育人,2018(31):15-16.
[2]霍國強.養成教育的學校困境及家校互動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6(25):19-22.
[3]楊艷.有效家校合作途徑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5):12-13.
[4]姜超.小學家校合作的問題透視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志,河南省滎陽市,滎陽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