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知恩善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感恩教育則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具有強大的人文性特征,在感恩教育方面能夠起到獨特的作用。當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開始嘗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但是由于對感恩教育的認知不足,導致實際教學效果無法滿足預期要求。針對這樣的情況,必須始終堅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探索落實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培養品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讓感恩之花開遍校園。
關鍵詞:小學語文;感恩教育;教學改革
一、 引言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會感恩才能夠更好地適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起步階段,小學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文化知識,更關鍵的是在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為此,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展開感恩教育至關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將學生培養為一個人格健全,知識淵博的人,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本文簡單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意義,就當前感恩教育的開展現狀展開分析,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策略供參考。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意義
實施感恩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懂得感謝曾經幫助自己和愛自己的人,并且成為一個充滿愛意的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沒有任何人能夠獨立于社會關系之外,學會感恩才能更好與人相處,避免成為一個冷漠孤獨的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這本身就是一個直觀和分析感恩品德的過程,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能夠產生幸福感,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這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最為基礎的環節。學會感恩意味著勇于承擔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都關系到自然家國情感,滲透感恩教育學生能夠在耳濡目染之下體會到自身的責任,牢記使命擔當,進而成為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和諧社會源于每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實施感恩教育,讓學生從小學語文知識中汲取營養,并將感恩這一主題應用在生活實踐中,從而學會與同學與父母和諧相處,學會保護環境,熱愛家國。
三、 小學階段感恩教育實施的現狀
(一)家庭教育中缺失感恩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來說,家庭觀念是否遵循道德品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倘若家庭內部缺乏感恩教育,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成長,甚至讓學生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學生家長為了獲取更多利益,缺乏陪孩子的時間,因為工作忙而導致家庭教育缺失,這是當前許多家庭的現狀。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大多數父母都認為自己愛孩子是理所應當的,這就導致感恩教育缺失,甚至許多孩子都認為父母的愛理所應當,導致孩子不懂帶著感恩的心與父母相處。外在小學階段,許多父母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品德方面的培養,為學生報各種補習班藝術培訓班,卻忽略了自身的言傳身教,在享受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沒有人告訴孩子應該要懂得感恩,孩子自然不懂該如何感恩。
(二)學校教育中缺失感恩教育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只是把教學當成一門工作,忽略了教書育人背后帶來的情感體驗,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忽略了教育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忽略了感恩教育。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仍舊以教師講解為主,填鴨式的課堂普遍存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記筆記,這樣的教學課堂永遠圍繞語文知識講解展開,卻沒有做出延伸、沒有拓展到感恩教育。小學階段是文化知識培養的基礎階段,同時也是道德品質培養的重要時期,在缺失感恩教育的情況下,師生關系變得淡薄,缺乏感恩教育的引導,學生也無法懂得教師的用心良苦,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很難真正用心付出情感,用心與人交往。
四、 小學語文教學與感恩教育之間的聯系
作為一門人文性特征極強的學科,小學語文不僅起到識文斷字的功能,同時也具備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德育功能,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這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小學語文課程中涵蓋的知識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其中不乏與感恩教育相關的內容,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感恩老師同學
教師在學生的小學學習生涯中起到難以替代的作用,不僅是對知識的講解,還有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教師身上學到文化知識,同時也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而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領路人教師,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被感恩。同樣的同學之間朝夕相處,玩玩感情深厚,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總離不開同學的幫助與照顧,因此也要學會感恩同學。
(二)感恩父母親人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悉心照料,小學階段學生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父母的精心準備。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感恩則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乏描述父母的文章,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媽媽睡了》,這些文章都是良好的感恩教育素材。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為平臺教師應當抓住這些素材,為學生分析父母的愛,讓學生懂得感恩。
(三)感恩偉大祖國
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這離不開偉大祖國的庇護,讓學生懂得感恩偉大的祖國,這樣才能具備更強的學習動力,能夠在日后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美麗的小興安嶺》《桂林山水》讓學生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狼牙山五壯士》讓學生看到了先輩們的付出與偉大抱負。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感恩偉大的祖國,這是時代傳承的必然選擇。
五、 小學語文教學中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多媒體為載體,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夠從情境中更加強烈地感受到課文情感,才能發自內心學會感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首先要從課文本身出發,結合課文特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內容。在明確行徑創設方向之后,暫時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素材,比如視頻音樂等等,以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呈現,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能夠充分調動起來,身臨其境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情境本身帶來的震撼和沖擊。
舉個例子,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圓明園毀滅之前的還原圖,在與現在的遺址進行比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圓明園毀滅帶來的巨大損失。緊接著再通過網絡找到相關的侵華戰爭紀錄片為學生播放,學生看到在侵略戰爭中我國遭受的苦難,以及在反抗過程中人民群眾英勇無畏的精神。對比過去人民遭受的剝削和壓迫,現在的生活十分美好,生活富足,學生能夠安心上學,這就是祖國強盛帶給學生的體驗。通過一系列的對比,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而產生對偉大祖國的感恩之情,這樣一來,感恩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二)推行家校共育,開展感恩教育實踐活動
實施感恩教育,不僅停留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更為關鍵的是家校共育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還應積極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共同開展相關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下說教的教學,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滲透感恩教育更關鍵的方向在于實踐,通過課堂知識講解讓學生產生感恩思想的萌芽,組織課外實踐讓學生懂得如何感恩,并將感恩落到實處。
舉個例子,在學習《媽媽睡了》一課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反寫,仔細觀察生活中“媽媽睡了”的場景。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家長在生活中的壓力,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同時也可以圍繞感恩父母的主題,為學生布置一次隨機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思考在生活中能夠為父母做什么,如洗碗、掃地、幫父母洗腳,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感受父母在生活中所有的付出,同時也是學會感恩,學會報答的表現。
(三)注重言傳身教,樹立良好榜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除了教師的講解與家庭的配合之外,教師自身也要做到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榜樣。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在學習和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同時,教師也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以成績論成敗的思想,將感恩教育列為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積極創新教學思路,研究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在為學生布置的每一個時間活動中,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和學生共同完成,并為學生積極展現自身做法,發揮榜樣的作用。
六、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這不僅是小學語文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保證。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積極創新思路,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推行家校共育,圍繞教學主題開展有效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本身也應做好榜樣,注重言傳身教,將感恩教育落到實處,讓感恩之花開遍校園。
參考文獻:
[1]梁沖.在學習中知恩?在感恩中成長: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語文天地,2014(36).
[2]楊世飛.淺議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優化措施[J].內蒙古教育,2019(32).
[3]許昌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華夏教師,2019(30).
[4]高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9(28).
[5]溫平.試論小學語文感恩教育[A].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C],2019.
[6]李祝玲.小學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9.
[7]李書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感恩教育[A].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8.
作者簡介:
呂仲德,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三倉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