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力構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對于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來說至關重要。為了保證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建設的質量和效率,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活動所有參與者應當積極主動地融入其中,共同推動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本篇文章主要從現狀和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兩個方面對文本課題展開了分析,又于結語當中對我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構建以及其教育教學未來展開了美好的憧憬。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體系構建;課程體系;思維導圖;評價模式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顯現出一定的時代必要性和積極的時代意義。在新課改時代背景之下,考試尤其是高考對歷史問題的設置難度性不斷增強,其對于學生的綜合歷史知識學習和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簡單的歷史史實,同時需要其從中悟出相應的道理,并將其運用到自身的生活實踐指導當中。書本歷史知識和生活實踐聯系得更加緊密。為了更好地完成高中歷史的學習,應對高中歷史應試考試題目,需要在平常的課堂教學當中著力培養學生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科核心素養,以使得學生可以透過史實現象看到其中歷史發展的本質,從歷史發展軌跡當中總結生活道理和生活經驗。也就是說,發揮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學習和生活實踐能力提高的雙重促進作用。
一、 目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實際教學現狀
(一)缺少核心素養培養
所謂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不僅包括高中生對高中歷史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學習以及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解答,同時也需要他們能夠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歷史發展軌跡。從中總結出一定的歷史經驗教訓,而在我國應試教育背景之下,學生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習更注重于對應試考點的學習,而對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較低。因此,就目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其未能培養出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也難以為我國歷史文獻學等專業學科研究貢獻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力量。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在高中教育教學課程結構當中,歷史學科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枯燥,歷史課堂所具有的趣味性因素較少,在這種前提下,學生就難以積極主動地融入高中歷史課堂學習當中。另外,歷史學科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僅需要高中學生對相關學科術語加以掌握和靈活運用。同時,需要一定的答題技巧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對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這更加打擊了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加抵觸對于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難以在歷史學科教學當中融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課堂氣氛不夠熱烈
就我國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來看,出于維護課堂紀律的需要,教師在歷史課堂上的教學態度相處來說比較嚴格。同時,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教授更多的學科知識以滿足應試教育的需要,高中歷史教師的授課方式主要是教授法。在這樣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模式之下,學生感到的壓抑性會比較強烈,不能自由靈活地融入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當中,也不能靈活地對歷史學科語言進行掌握和運用,就使得高中學生們在歷史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消極。久而久之,我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就顯現出不夠熱烈的特點。因此,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當中融入一定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更顯現出一定的必要性。
上述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現狀中問題的存在啟示我們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歷史人才,更難以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語言學習和運用能力。因此,要著力立足于現代教育發展背景對高中歷史教學方式加以革新。為此,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著力培養學生學習核心素養。
二、 構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體系可以采取的具體策略
(一)增加歷史課堂趣味性
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到高中歷史課堂當中是培養其核心素養的基本前提。尤其在目前我國高中歷史課堂興趣及活躍度都比較欠缺的教學背景之下,這一措施更加顯現出一定的必要性。具體來講,可以在開展正式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之前播放相關的歷史短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視頻播放的形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到歷史課堂當中,并且幫助學生及時地進入上課狀態。除此之外,還可以以課下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借助網絡來搜找關于相關歷史知識的輔助史料,并且在歷史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或者是比賽。當然教師要及時給予反饋,也就是給予勝出者以鼓勵和獎勵。這樣一來,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學習當中。
(二)合理設計高中歷史課程體系
學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課程體系的設置。因此,要想在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當中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就要設置并完善相關的課程教學體系機制。在這種課程教學體系當中,對于歷史常識和基礎理論的教學同樣還是教育重點和專業基礎。在這之上,要加入包括培養學生與人溝通能力、服務能力、集體合作能力等各項核心素養在內的課程教學內容。要合理安排課時,既不能舍本逐末,只追求核心素養的培養,忽視基礎理論的教學;也不能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變成空頭支票,要使相關課程能夠實際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和運用能力。除此之外,在學期課程的設置方面,要秉承著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的原則。也就是說,先打好學生對于高中歷史常識掌握的基礎再著力培養學生各項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對基礎常識和能力合理消化的基礎之上,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和能力科學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三)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利用思維導圖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同樣應當是以教師為主導,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創造性活動。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開展高中歷史學習活動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培養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在教師所教授的思維導圖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習慣來對其加以調整。從而增強自身對高中歷史知識的系統性掌握能力,并且能夠將其科學高效地運用到歷史問題解決的過程當中。除此之外,學生要在原有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對所學到的歷史理論知識進行深加工,深入把握不同知識框架知識點之間所存在的內在聯系,從而能夠將幾個知識點共同運用到解決歷史問題當中。在這一過程當中著力培養自身的創新創造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歷史核心素養。
(四)完善高中歷史的教學評價機制
生生互評同樣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加以檢驗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機制當中,主要是以考試成績尤其是期末考試成績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在一定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片面性,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因此,應當將師生互評以及生生互評這樣的評價方式應用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當中。在實際的運用過程當中,教師要立足于不同的學情,采取有針對性的評價舉措和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并且進行輔導,彌補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不足之處,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成績,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同時,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秉承著互相幫助的心態,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從而在有效評價中促使學生不斷進步,培養自身的歷史核心素養。
以上就是在目前教育教學背景和時代發展要求的前提之下可以采取的培養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措施。在上述措施的實施過程當中,不僅需要相關教育部門提起相當的重視,從大框架的角度引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也需要教育教學活動地主要參與者即教師和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建設當中,自覺成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建設的踐行者,為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進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 結語
希望以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者為主的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積極主動地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這一課題的實現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可以建成并且不斷得以完善,逐漸走向成熟,從而提高我國高中歷史課堂教育教學效率和水平,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歷史學習和研究人才,為我國高校輸入更多的史學、史料研究人才。
參考文獻:
[1]穆學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2018(3):98-99.
[2]張德輝,張玉梅.基于實踐的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思路[J].時代教育,2017(20):116.
[3]張旭梅.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7.
[4]楊福來.基于實踐的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思路[J].當代教研論叢,2019(5):90.
[5]嚴文丹.高中歷史教學中發展“時空觀念”核心素養的實踐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9):41-42.
[6]馬芳.基于實踐的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55.
[7]劉強.滲透核心素養,建構有意義的歷史學習:高中歷史“了解—理解—見解”學習模式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18(14):19-23.
[8]鄭世雄.聚焦核心素養,提高教學實效性: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亞太教育,2019(2):71.
[9]朱曉燕.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以“人生的選擇:中山先生的家國情懷”一課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6):59-60.
[10]李娜.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策略[J].文教資料,2017(29):235-236.
[11]徐遠英.淺議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J].新課程,2017(4).
[12]馬少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科教導刊,2017(2).
作者簡介:
元小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