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妹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小學數學如何進行期末復習,復習的關鍵點在哪里,如何提升學生通過復習從掌握知識點到形成知識面,對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復習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成績起著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目標明確;思維導圖;計算;針對性
每學期的期末總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比較系統地回顧與整理本學期所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把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在腦海中完善形成的知識框架,從而重視遺忘的內容,將薄弱環節的知識點整理成一個整體,只要形成了一個網絡,就會是一個系統,就能將知識點概括起來,形成深刻的記憶,形成記憶鏈中的一環。在復習中怎么樣記住內容、知識點?關鍵點就是在熟悉知識點的基礎上形成記憶導圖。
一、明確復習目標,讓知識點變成知識面
在每一節的課程復習中,最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復習的關鍵點,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教學目標和主攻方向。因此,在擬定教案時,一是明確復習的內容,列出基本知識點: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技能等要求向學生表達清楚,系統講述概念、性質、技能之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在復習時提高思維水平,形成系統的知識,做到觸類旁通。二是明確知識的層次。懂得概念、性質和技能的層次關系,進一步讓學生對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地記憶,從知道、理解、掌握、應用、會、比較熟練、熟練等不斷地遞進,從知識點變成知識面。從點到面是復習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三是明確知識的要點。所謂要點,就是依綱扣本,以《教師教學用書》為標準,每個知識點的重點、難點、關鍵處、疑點及易混淆處讓學生明明白白,學有重點,思有目標。經過以上三個方面的系統訓練,就能起到復習的效果,就不會是很多老師心目中復習就是炒冷飯。例如復習有關倍率、分率這類解決問題時,先出示例題:王大爺養了15只雞,鴨子只數的是雞的只數,鴨有多少只?
想:雞有(? ? ?)只,雞的只數是鴨的只數(? ? ?),要求()的只數。
首先,要學生明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類型題,明確解答這類型題分幾個主要步驟?每步做什么?分析數量關系時,運用了什么方法?可以借助線段圖等直觀手段嗎?解決問題時要主要什么?然后,在學生歸納并掌握了一般步驟后,讓學生進行變式訓練,也就是把單位1量和對應量互換位置,如(1)王大爺養了15只鴨,雞只數的是鴨的只數,雞有多少只?(2)王大爺養了15只雞,鴨的只數比雞只數多,鴨有多少只?等變式題,在理解題目時,學生可以采用線段圖等數形結合的方式直觀、清晰地表達題目的數量關系。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
二、巧用思維導圖,讓知識記憶圖像化、系統化
剛才說了復習課,很多老師認為是“炒冷飯”,不重視,其實不然,一節精彩的復習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節精彩的復習課必須要老師精心鉆研教材,歸納所學知識的共同點,理清思路,形成知識網絡。例如,復習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我就是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如下圖),讓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讓知識點圖像化,因為圖像的記憶是非常直觀、深刻的,也是學生容易接受的,能提起他們的興趣。
這種用導圖的方式讓學生來認識、復習,就可以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等。找準每一個知識點的特點,它的類型,就很容易理解并牢記。比如,在復習數與代數時,注意概念的理解,什么是倒數、什么是比、什么是百分數等。其次重視分數除法與分數乘法的聯系,比、百分數與分數除法的共同點。課堂上以類型課進行復習,可以讓學生再次掌握知識的聯系,讓他們明白所學的知識是有聯系的,知識并不是單方面存在的。又例如,在復習圓柱和圓錐時,設計好一個表格,把這兩個立體圖形的特點、表面積計算公式、體積計算公式等知識點列舉出來。讓學生通過直觀比較,加深印象,靈活運用,正確地解決問題。
三、做好計算類型題練習,讓計算技能成為提高分數的抓手
計算是一種技能,在數學中對計算的熟練程度對于掌握知識,對于理解知識,對于運用知識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什么有的學生比較容易取得好成績,區別就在于計算技能的熟練和運用上,正如毛澤東說“知識的精通全在于應用”。在數學科上,計算就是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就是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和觸類旁通,計算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能力,計算不過關,成績就很難提高。計算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呢?讓我們來簡單歸納一下:1.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2.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3.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推導與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4.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可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平時需要老師不斷地去訓練的。
我的做法是:期末不但要上好計算類型復習課,而且從開學初,每天課前采用三分鐘練即可,時間不長,題量四至五題,難度適中,通過學生的互相批改,再集中進行講解,或請成績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既活躍了課堂,又提升了學生的訓練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提升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通過這種目標明確,分階段的訓練,最終讓全體學生在計算上具備較高的能力。例如,在期末復習有關小數和分數的計算時,讓學生對小數和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提醒學生注意小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分數計算過程中能約成最簡分數要約成最簡數,在講評時重點指出驗算的重要性,盡量做到會做就不要錯,計算過程要細心,特別是不可盲目口算。通過這種實操的訓練,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個系統的掌握,全新的認識。例如:課前3分鐘的練習(一次的量)
1.直接寫出得數:
2.解方程:
3.遞等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1.25×3.8+125%×6.2
四、設計針對性練習題型,讓復習成為掌握知識由點到面
“術業有專攻”,對于小學生來說,有針對的練習,設計出有特點的練習題,是取得復習效果重要環節。在練習題設計上要掌握好這個度,練習的題型設計上讓學生從一個一個的知識點形成一個知識面,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系統,而練習題設計時就需要把這幾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我的體會是,設計出有針對性的題型,讓學生進行訓練,在講解時把涉及到的知識點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思考、理解、掌握,接著將涉及到的知識點列出來,目的就是讓學生加深理解,緊接著再讓學生做同一類型的題目。通過這樣做題、思考、再做題的訓練,就達到對各個知識點有針對性的進攻,達到了復習的效果。
課堂上我是這樣操作的,上完每個類型的復習課后,必須要有一些練習來補充,而為了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練習就要在課內完成,這樣所學的內容能夠得到鞏固,一些沒有掌握的知識點,也得到老師的指導。但練習時間一定要得到保證,讓學生盡量完成練習,這樣學生就沒有學業上的壓力,自然也激發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因此,根據復習內容,設計針對性練習尤其重要。這就需要老師掌握所復習類型課知識面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在哪,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例如,復習六年級上冊“數的運算”類型課時,可以設計以下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2.解方程。
3.遞等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總而言之,老師在小學數學期末復習課教學中做到目標要明確,知識有系統性,練習有針對性、拓展性,并且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查漏補缺,從而提高復習課的實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數學六年級上、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楊瑞蘭.淺談怎樣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考試周刊, 2019(50).
[3]吳文博.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的研究[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6313470102xfrx.html,201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