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藝
【摘要】在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學生往往由于寫作的因素,學習成效處于瓶頸狀態。如何幫助學生突破這個瓶頸呢?文章作者通過多年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探索,總結出“四法”作文教學,以此拋磚引玉,冀望廣大教師共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法,為農村學生的寫作夯實基礎。
【關鍵詞】農村; 寫作; 方法
寫作,是貫穿小學語文的關鍵知識點,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學習技能。可是,在農村小學,小學生囿于生活、知識、家庭等,寫作對他們來說已是一條難以逾越的“攔路虎”,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往往止步在這“坑溝”里。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筆者在多年的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屢敗屢戰,終為農村小學生找到了一些較為適合的寫作方法,學生因此寫作起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寫作水平獲得了大的提高。筆者將這些作文教學方法稱之為“四法”作文教學。
一、情境表演法
在小學作文中,寫人記事作文是小學作文的重中之重。農村小學生生活平淡無奇,“難忘的事”等一般都沒有題材積累,因而在這類作文的寫作中,往往顯得特別無力、無助,所經歷的事,所積累的事尤其匱乏,寫起來無人可寫,無事可寫,三言兩語,草草結束。針對學生這種寫作狀況,情境表演法就可以為學生解除這個窘境。情境表演法,指的是利用教室平臺,借助學生的表演,想象還原寫作事例的情境,讓學生從中獲取一定的題材積累及經歷感受的一種寫作方法。這種寫作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學生在表演或觀看情境題材時,得到直接的事例過程及心理感情,彌補生活經歷的不足。當然,要說明的是在還原情境表演前,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情境表演訓練,盡量傳遞給學生比較真實的體驗。
如,教學作文《我的媽媽》,在模擬情境前,我向學生提出一些觀看要求。如,上課下大雨時我有什么想法,下課了同學們怎樣回去,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之后才安排學生分步驟演戲,模擬事例情境:第一部分:媽媽為我煮好美味早餐,叮囑我出家門。第二部分:上午上課時突然下雨,我心中擔憂,下課了我在教室回不去,焦急之中,媽媽冒雨接我。第三部分:回到家,媽媽渾身濕透,還對我噓寒問暖。表演雖然粗糙,編劇也是概況,但學生卻較真實地受到了一定感染,有的勾起了相似的回憶,作文起來也不再陌生遙遠,內容也具有了真實性,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
二、實物觀察法
在小學作文中,學生對狀物寫景的作文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雖然有實物可以寫,但是寫出的作文語句生硬,沒有情感,而實物觀察法則彌補了學生的這一寫作缺陷。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本地的自然環境(包括生物和物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指導學生觀察所寫事物,引導開啟學生的想象和情感,以此促使學生獲得感性的材料,這就是實物觀察法。運用這種方法,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會血肉俱全,真情流露。
如,教學三年級“自己喜歡的植物”的半命題作文中,我帶領學生走進學校花圃,利用校園盛開的杜鵑花、含笑等植物,采用“看——聞——想——說——情”的形式,引導學生獲得最直接最直觀的寫作材料和豐富情感,學生寫出的作文想象獨特,情趣俱在,令你不敢相信是農村學生所寫。如,有學生寫道:“杜鵑花美麗的臉龐引來了小巧的蜜蜂,蜜蜂在她的耳邊嗡嗡私語,一陣春風輕輕吹來,杜鵑花微笑著跟小蜜蜂告別。”有的寫道:“我閉著眼睛往含笑花叢里靠,啊!一陣陣淡淡的奶香撲鼻而來,令我好像在牛奶的海洋里。”……通過對事物的直面觀察感受,學生的情智打開了,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有了生命力。
三、場地活動法
場地活動法,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定的場地中進行活動游戲,在活動游戲中了解活動的過程,明白活動的重點,體味活動所獲得的情感,進而在寫作中能夠把握住結構布局,突出寫作重點。這種作文教學方法適用于活動、游戲的作文寫作。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寫作中有內容寫,有話說,有情顯,有感發,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如,教學“自己喜歡的游戲”的作文中,我先在班里提出作文構段及內容要求,然后與學生一起在操場里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游戲后讓學生回味回想游戲的過程,之后進行寫作,學生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如,“狡猾的老鷹向左,突然又向右向我撲過來,我驚呆了,成了老鷹的美餐。”又如,“我緊緊地抓住母雞的衣服,看到母雞為了我們奮不顧身,我忽然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我愛他們。”
四、作文仿寫法
在書法中,臨摹是寫好字的前提,也是必經之路,同樣道理,仿寫作文也不失為農村學生打好作文基礎,寫好作文的一種有效做法。作文仿寫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作文水平,選擇典型作文,有的放矢地在題材內容、文章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加以仿寫的一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的訓練,學生可以在選材、提綱、構段、詳略、感情等寫作流程上得到提高鞏固,為寫出優質作文夯實基礎。
如,有這樣一篇寫事范文,開頭寫道:“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猶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其中有一顆珍珠閃亮而耀眼,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結尾是:“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年了,但這顆珍珠依然溫暖我的心,照亮我前行。”中間寫了一件一個陌生人熱情幫助我的事例。在仿寫這篇范文時,我先后讓學生仿寫了三種作文形式:
1.仿寫事例。范文的開頭結尾內容不變,學生另寫自己做過的或積累的事件的經過,其目的是突出訓練學生能抓住事件重點內容突出寫的能力。
2.仿寫開頭結尾。范文的主要內容事例不變,仿寫開頭結尾內容,目的是訓練學生如何開頭結尾的能力。
3.整合修改成新作文。將前面改寫的開頭結尾與自己所寫的事例整合修改成一篇新的作文,其目的是訓練學生寫作的思路。
經過這樣的仿寫作文教學,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量與質的提升。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四法”,為農村小學生的寫作開闊了一片新天地,在這新天地里,學生的思想自由馳騁,小手不斷寫出動人的語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