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鳳
摘 ?要:眾所周知,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每一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恒久不變的追求,小學語文教師也不例外,真正做到減負增效也是其普遍追求。基于此,文章就圍繞以興趣激發為起始點,調動學生課上學習的欲望;以互動與合作為核心動力,為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以評價的共同參與為保證,確保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需要三個方面,將其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做出明確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減負增效;實踐路徑
引言:
面對當今小學語文課程新課改所提出的新要求,全面降低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壓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成為廣大教師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為此,文章就立足該課題,并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展開深入的探究,希望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加以有效的借鑒。
一、以興趣激發為起始點,調動學生課上學習的欲望
毋庸置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的質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學生學習興趣則是基本前提因素,因為興趣是否濃烈決定了學生學習欲望是否強烈。為此,真正做到課堂教學減負增效就必須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置于第一位,而創設理想的課堂情境自然是不二之選。
以《草船借箭》教學為例,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一個極具趣味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迅速地將實現匯聚起來,即“在古代戰爭中,同學們認為可能想敵人借到武器嗎?”學生必然會覺得這就是一個笑話,肯定是不能的。之后,教師要向學生表明,有的人就可以,并讓學生設想一下他是怎樣借的。在這一過程里,教師要將課前準備好的小視頻呈現在學生面前,以供學生去參考。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不應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向學生闡明將其作為一個懸念,會在下面的學習中解開謎底。這一過程顯然為學生創設出了一個良好的歷史情境,并且能夠將課堂教學的主題順利引入進來,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欲望也就此激發出來,這恰恰為課堂真正實現減負增效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以互動與合作為核心動力,為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構組成分析,處于導入與總結部分之間的部分顯然是課堂核心部分,也是課堂教學成果形成的階段,所以在切實做到減負增效的道路中,每一位教師都是必要將其作為重點。筆者通過總結以往的課堂教學經驗發現,保持課上師生互動和生生合作的方法最為理想,原因在于可以為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以《父愛之舟》教學為例,在課堂“基本部分”中,教師先要圍繞“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一主題進行人生經歷的分享,調動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去感受和理解父親。其間,必須注意教師與學生同時參與到其中,說出彼此的想法,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想法作出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體會父親對自己的愛,并產生感激之情,這一過程顯然促進學生最短的時間內能夠掌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項目化”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能夠自行完成一個小的學習項目,即:“文中作者是怎樣描寫自己情感的呢?”在這一過程里,要賦予學生“絕對的權力”,鼓勵學生自行分組、自行閱讀、自行討論與分析、自行總結與歸納,而教師自己則要走到學生之中,針對學生的一些困惑與不解進行適當的提示,并傾聽學生探究時的觀點和看法。最后,則要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并說出自己不同的意見,教師則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以小見大的寫法,以及以小事來刻畫人物的寫法。這樣的教學氛圍顯然更加愉悅,學生在課堂中并不存在學習壓力,教學成果更是不言而喻。
三、以評價的共同參與為保證,確保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需要
通過分析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可以發現,學生學習需要能否得到滿足是至關重要的條件,所以在探究切實做到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路徑中,必須將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其間,科學的課堂評價必然承載著關鍵作用,做到師生共同參與則是作用體現的必要條件。
以《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為例,在進入到課堂“結束部分”之后,以教師為主體的工作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以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說出課堂所學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結構。即:“所學生字與生詞”、“只有一個地球的意義”、“地球和自然資源小知識”。第二,點評學生的學習成果與狀態。其間,教師要以肯定的口吻和建議的語言,幫助學生了解課上自己究竟學會了什么,哪些知識點在理解和掌握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課堂哪些行為是應該長期保持的,課后的學習方案是否切合實際,確保學生能夠樹立起學好本課的自信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也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跟隨老師的引導,說出課上學到的知識點,努力搭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第二,針對課上“教”與“學”的各個環節說出自己的看法。其間,學生要闡明自己的課上滿意度和相關建議。由于這些都是學生保持快樂學習的具體需要,所以教師要將其視為今后教學方案改革的側重點,進而為提高課堂減負增效的效果提供有力保證。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切實做到減負增效并非易事。教師既要針對課堂各個階段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同時還要選擇極為適用的教學手段和內容,進而方可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對此,上述三項工作的不斷完善就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今后日常教學與科研的重心所在,更是可持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所在。
參考文獻:
[1]郝文忠.淺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9).
[2]張彥.淺析輕松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的營造[J].教師.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