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
摘 ?要:新課改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更應該走在教學改革的前沿。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以及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需要教師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進行積極的探討,以積極迎合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潮流,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獲得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數學是小學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為數學本身所具備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于仍處于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的一點,也是教師教學比較頭疼的一點。而且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嚴重,在課堂中長期占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也導致了課堂效果差強人意。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促進學生的積極有效學習,教師一定要重視優化教學觀念,探索實踐科學適當的教學策略,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構建優質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筆者也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以下方面對此展開充分探討。
一、積極利用網絡媒體,豐富學生的認知理解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網絡與多媒體的普及運用,其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也在改變著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過程。尤其是多媒體設備在中小學教室的普及,已經逐步改變了傳統“黑板+粉筆”的課程教學模式,讓當前的課堂教學走向了“屏幕教學”,同時這也引導著教師的授課方式從講授型教學向創新性發展,通過充分發揮網絡以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以促進學生更加形象具體地理解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圓”這一課程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生動直觀的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將圓不斷等分的動態視頻,然后運用課堂中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展示播放,用動態演示的方式,將一個圓分成四等份、六等份、八等份等等,然后將等分出來的圖形進行拼接重組,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平均等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矩形。又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大量軸對稱圖形的圖片,制作成相應的課件資源,在教學導入部分為學生進行播放,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直觀的觀看,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軸對稱”的概念,進而為接下來課程教學的更好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創設趣味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因遇到了問題且需要解決而引起的。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有興趣,才能有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趣味教學問題的設置,通過富有啟發性的思考問題的提出,以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索欲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問題的解決,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對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思考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程內容時,以其中所涉及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平行四邊形卡片,然后讓學生自備剪刀和膠帶,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操作,同時為學生設置以下問題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一個與它面積相等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可以轉換成什么圖形?轉換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相比有沒有變化?以問題為引導,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問題的解決,以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中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促使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潮流,教師要積極重視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將知識點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理解,將會讓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并且容易掌握,以此促進學生的積極有效學習。
如在教學“統計”這一課程內容時,為了促進學生有效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在學生對相關內容知識具有一定了解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統計各種熟悉的幾何圖形個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各個圖形的個數;或是讓學生分組合作,統計文具盒中的各種文具的個數,統計搜集一個月的天氣情況等等。通過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知識的運用鍛煉,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益的切實提升。又如在教學“可能性”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商場抽獎”來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讓學生觀察其抽獎規則并進行記錄,帶入到課堂中與教師和同學分享,并通過討論交流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總而言之,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浪潮,教師要想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就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探索實踐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促進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彩霞.探討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137+147.
[2]劉鴻.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探究[J].青海教育,2019(Z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