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摘要: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關鍵階段,學校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是極其有限的,更多還需要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生活中,孩子會有意無意地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國外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是在0~6歲這個階段,而這個階段的孩子恰恰是在接受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重要且深遠的影響?;诖耍疚膶⒄归_研究。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生;思想品德
小學生初期的思想品德形成由于受自身認知特點的影響,主要取決于環境和教育兩方面。他們出生后的第一個環境就是家庭,特別是在入學之前,孩子各方面的特點完全來自家庭的影響,不適當的家庭教育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好這些問題,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必定會向反方向發展。
一、家長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小學生的思想意識極為單純,可以說就是白紙一張。開始他們不懂得什么是真善美與假惡丑,這些是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從道德,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逐漸熏陶出來的。父母在平時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消極的言語,如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在孩子的頭腦中產生深刻的記憶,如臟話、謊話或帶有攻擊性的語言等;平時所做出的一些行為,如不恰當,也很容易使小孩子去模仿,如隨意扔垃圾,吐痰,浪費資源等。小明的爸爸很喜歡打賭錢麻將,可小明的媽媽卻很反感,經常因為打麻將的事矛盾。有一天,小明的媽媽不在家,小明的爸爸叫幾個朋友來家里打麻將,為了不讓小明的媽媽知道,小明的爸爸打電話撒謊說和朋友在外面吃飯。這個過程就讓小明看到了,此時的小明還不知道“撒謊”是什么,但是通過這件事他知道了,當自己做一件自己喜歡,而對方不高興的事情時,只要不讓對方知道,就可以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于是,小明每次不愿意寫作業時,都告訴家長,作業在學校寫完了,或者沒有留作業,又或者自己明明在玩,卻說是在寫作業,然后第二天去學校抄同學的作業交給教師。此時,小明已經學會了撒謊的行為。等到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家長才知道具體原因。
二、家長對孩子的關注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因為工作忙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學到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當家長的卻沒有留意到,從而導致問題愈發的嚴重。冬冬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是在一次考試中,他遇到自己打不出來的題,為了能讓自己得到更高分數,于是他選擇作弊,但是很不幸被監考教師發現并告知了他父母。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選擇作弊,是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但作弊這種行為的出現,是有它復雜的形成原因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的行為包括潛意識活動、意識活動和表象層行為。潛意識活動(即欲望產生沖動)決定意識活動,但受意識活動的規范;在意識活動的指導下,個體發生表象層行為,即意識行為。
人的欲望產生沖動,沖動受意識或表象層的制約,而制約潛意識的是潛意識與意識或表象層之間的防護墻。防護墻對欲望的沖動進行選擇,允許通過則進入意識產生的意識活動,并進一步產生意識行為;不允許通過的欲望沖動將被壓制。而這種防護墻通常包含:資源約束(時間,能力,外部條件等),社會規則體系和經驗教訓。社會規則體系亦可理解成道德束縛,當欲望足夠強烈時,會沖破道德約束的防護墻,進而產生違規行為。在這個案例中,冬冬通過作弊(沖動)的方式完成試卷,是因為在當時他沒有能力(資源約束)獨自完成,但是考試規則(道德約束)的和考場的監考教師(資源約束)的存在,作弊的行為受到制約,可冬冬內心又非常想要完成試卷(強烈的欲望),進而采取作弊的方式(違規行為)。通過這次的事情,冬冬的家長開始留意冬冬平時的行為了。小學階段的學生做出一些家長或周圍的人不喜歡的行為很正常,因為很多東西是他們不知道的,關鍵是家長要注意留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發現問題要加以阻止并糾正,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家長的教育方式
父母對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形成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大致可分為三種:民主的或寬容的;權威的或獨斷的;放縱的或溺愛的。第一種方式具體表現為在合理的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給予一定的滿足,使家庭關系更加和諧。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行為上大多表現出謙虛懂禮貌,誠實,待人和善;第二種教育方式具體表現為父母在生活中對一切家庭事務的掌控,使孩子沒有任何表達思想和內心感受的余地,極大地限制了孩子的成長。特別是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后,一味地責罵和毆打,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常常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
調查統計發現,經常打罵的孩子,在長大后會變得暴躁或倔強、任性。第三種教育方式具體表現為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過分地溺愛,或者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百般溺愛下,會讓孩子過分地對父母產生依賴,進而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形成獨立的人格,甚至無法獨立地生活;放任自流容易讓孩子在成長中迷失方向,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受自身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會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再具體家庭教育的實踐中,父母可以多花些時間來陪孩子,嘗試和孩子做朋友,在陪伴中用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并用合理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例如,城市里無家可歸的動物很多,有能力的人家庭可以收養一些小動物,這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愛心,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慢慢學習主動幫助他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家庭環境對孩子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成長的基礎,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為日后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創造條件。作為小學生教育的開端,家庭教育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極為重要,家長不能什么都指望學校和教師,個體健康全面人格的形成離不開家庭文化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因此,要使孩子在成長中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小學階段,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圍尤為重要。對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為萍.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影響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2]金愛民.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響[J].才智,2017(19).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