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芳
摘要:家校合作是小學落實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與途徑,其在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思想觀念、學習習慣等方面極為重要。本文就衛星商務城鎮這一特殊地域小學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提出家校合作有效對策。
關鍵詞:小學;家校合作;問題;解決對策
衛星城鎮是指離有資源溢出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較近,但有獨立行政區劃、經濟基礎、文化特色的城鎮。花橋鎮緊鄰上海,其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受到上海輻射帶動,聚集發展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齊全,經濟條件優越,城鎮交通便利,已發展成上海衛星商務城鎮。經濟飛速發展吸引大量外地人口涌入,鎮府大量新建學校。衛星商務城鎮教育水平發展與經濟、人口發展極不匹配。
一、當前衛星商務城鎮小學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家校合作意愿不充分,合作意識薄弱
小學家校合作開展基礎就是家長要有較高熱情參與。但從目前角度來說,不少家長缺少參與熱情。這與家長個人素質有密切聯系,每個學生家庭都不一樣,父母自身差異性不僅影響學生發展,也影響他們看待家校合作的態度。
以本校為例,學校處于衛星商務城鎮這一特殊位置,大量新駐居民融入本校。家長文化學歷、工作經歷差異較大,學歷從博士后到小學未畢業,工作從上海城市白領到農村集市賣菜,各個階層都有,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十分復雜。高知識分子多數認為自己教育理念最正確,經常枉顧學校教育理念;學歷較低家長認為,自己無能力教育孩子,全盤將學生托付給學校,對于家校合作意識,相對都比較薄弱。
(二)家校信息溝通不對稱,信任機制缺乏
信息溝通、傳遞對稱是保證小學家校合作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就目前看,家校信息溝通有嚴重不對稱趨勢,這也影響合作開展。比如說有家長想去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如成績、日常表現等,通常他們只能通過詢問教師獲得信息,教師無法經常做到就全體學生與家長做良好溝通。這個過程存在一定的不對稱性,即家長往往處于主動狀態,教師大多處于被動狀態。同時由于信息溝通不對稱,也使家長與學校缺少良好信任基礎。由于信任缺乏,導致家校之間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狀況。
以本校為例,學校班級容量較大,學校教師普遍年齡低,教師平均工作年齡不超過27歲,工作經驗與精力不足,經常導致信息溝通不暢,導致許多問題出現時,雙方互相推卸責任、埋怨,破壞良好合作氛圍。
(三)家校合作內容不豐富,學生發展阻滯
隨著教育改革發展,當前教育已經從原來只關注學生知識學習狀態轉變為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新模式,家校合作的目的也應當轉變。但實際不少學校還是將成績提高放在最重要位置,在開展合作中,其主題大多與學習有關,學生實際綜合素質發展被擺在次要位置。這種情況,不僅是學校在看待家校合作上出現誤區,更由家長錯誤期盼所造成。
就本校為例,由于家長缺乏合作意識和參與活動時間,家校合作活動經常只限于家長開放日聽課活動、家長會等簡單形式,不利于家校合作深入開展,對學生全面發展不能起良好作用。
二、衛星商務城鎮小學家校合作的有效對策
(一)構建家長委員會,提升參與意識
想要保障小學家校合作有效性,最根本是提升家長參與意識。在這過程中,學校可通過構建家長委員會實現。一般來說,家長委員會屬于“學校與家庭”緩沖地帶,不僅可以向家長群體傳達學校安排與計劃,同時也能代表家長群體向學校反映意見。通過委員會構建,可以有效整合學生家長思想,并發揮聯動效果,這也能讓一些對家校合作缺少認同的學生家長轉變思路,向更科學的家校合作看齊。
值得注意是,在構建委員會過程中,應當秉持公正、公開原則,尤其是主要委員選擇,應當以民主投票形式進行,這樣才能保證委員會“服眾”。本校為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開展,構建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通過家長委員會制度、活動建設,更好地輔助學校對學生全面教育。
(二)構建溝通平臺,拓寬合作渠道
針對家校信息不對稱問題,想要實現信息有效對稱,學校不僅要強調教育工作者的主動性,還要重視信息媒介、信息平臺有效構建。首先,在提高主動性上,學校可以為教師制定符合常理的規章制度,比如說鑒于平時教育工作者任務繁忙,每周允許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有2小時提前離校家訪時間。這樣就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對稱,同時也節省教師時間。
從實際角度來說,學校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社交軟件完善信息有效溝通交流。從教育工作者角度來說,可以通過微信、QQ、釘釘等軟件,為學生家長建立相關群。一方面,方便家長實時反映學生的問題,在教師協助下處理。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更全面落實學校工作安排,而家長也能第一時間接到通知并做好準備。本校不僅大力開發學校公眾號向家長宣傳學校動態,同時開設家長學校,培養一批家庭教育校內專家,定時、定期為家長開設講座或團體輔導項目。學校也創造性地建立“爸爸媽媽講師團”,利用廣大家長專家資源,為學生和家長開設更多家庭教育課程。
(三)豐富合作內容,營造和諧氛圍
拓寬家校合作內容十分必要。智育對于學生發展是重要的,德育、體育等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也起關鍵作用。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也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教學目的。因此,學校應該把眼光放長遠,密切關注學生內在需求,根據學生內在需求選擇教學策略,同時與家長合作,共同為學生創造良好、和諧的學習和成長氛圍。
例如,為了提高學生道德觀念,本校有學生“入學禮”,邀請家長為學生親手戴上紅領巾;“成長禮”邀請家長與學生互贈禮品;“畢業禮”邀請家長見證孩子成長果實。這些特殊時間點是家校互動的最好時間。每年定期舉行“藝術節”“科技節”“閱讀節”等也是學校邀請家長一同參與,或鼓勵學生在家與家長進行創作的好時機。
三、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家校合作出發點始終圍繞“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這一話題展開,面對當前問題,我認為只有雙方共同努力,突破傳統教育局限性,才能真正實現合作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田發順.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小學家校合作的實踐探索[D].南寧師范大學,2019.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