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摘 要:小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并認為其是簡單有趣的,且學習動力十足。但是當他們遇到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時,常常會覺得其枯燥無味。所以,這也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的去把課堂變得有生命力,讓學生對該項課程充滿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出來,以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也就是說要建立一個把學生的感受放在首位,和學生一起學習的活力課堂,本文對其展開了相應的分析,提出了相關的教學指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力課堂;構建;興趣
在一個有活力的課堂上,它是存在許多元素的,它可以讓學生在保持對學而習的新鮮感時,有方法且高效的學習手段使得自己接受相應的知識,并且能夠充分的發現學習有趣性。比如說在對數學開展活力課堂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各類資源,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并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趣味性,也使得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夠輕松地得到解決。這樣的課堂在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培養上,作用很大,它能夠讓學生擁有自身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創新能力,對相應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使得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營造歡快的課堂氣氛,進行有效的教學導入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是根據課本內容對學生復述相應的知識點,以至于提不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去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點,使得教學效率十分低下。而相對于數學來說,它的邏輯性和思維性較強,所以在進行學習時,是具有相對的難度,所以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比如說在數學課堂,老師要適當的運用一些話題,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的趣味教學,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小學生的好勝心是非常強的,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說,在對學生講解2和5整除的數時,可將以往開門見山的教學方式替換為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參賽的對方就是教師與學生。首先,在學生作為選手的時候,老師可以說出幾個數字,讓學生對其進行判斷,思考其是否能夠被2和五5所整除,并得出答案,然后老師再對其答案的正確性進行判斷,在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可適當的對其進行夸獎,此時學生在體驗一次成功之后就會更加期待之后的問題。其次是老師作為選手,讓學生說數字,老師對其進行思考,而很多老師都會很快的說出答案,會引起學生的驚訝,之后學生又會隨機的提出問題,而老師也能快速的應答,此時就會讓學生對老師的準確性產生敬佩,從而會使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加深,進而向老師討教方法,而老師此時可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數學規律的講解,讓學生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會使得課堂的氛圍更加歡樂,以不斷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
二、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實踐精神
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它的應用性很強,只是由于人們的思想比較片面,所以對數學的意識也就少了。由此可以聯系到教學的課堂中,讓老師把生活與學習進行結合,以改變課堂學習的嚴肅狀況,使其變得親切。總的來說,老師在進行數學的過程中,要保持一顆有趣的心,將生活元素和數學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數學中看到生活的意義,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并將數學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從而促進活力課堂的構建。教師在將數學生活化的時候,可以在無形之中納入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偶然的機會中接受到數學知識。這樣的式教學方式也可以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以讓數學真正的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并用數學來分析一些有關生活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的概念會更加深入。并且老師在進行學習評價時,也要引導學生對數學實踐提起高度的重視,以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
三、創設和諧課堂氛圍,激發對話需求
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性,并且能夠讓學生放松自我,能夠有目的的提出自己內心的問題,使得問有所答,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并積極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使得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課堂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也有助于老師更好地了解到學生的天賦,性格,專長,興趣以及差異,從而實現針對性教學,讓學生敢說、敢做和敢問。比如說,老師在對確定位置的內容進行教學過后,可以通過學生分組互動的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這樣的活動形式,會使得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更好的開發自身的數學思維,并且所對應的數學知識也能得到深化。同時老師也可以在學生上課之前對其發放紙條,在紙條上寫上每位同學對應新位置的數字,讓學生通過上面的信息來尋找自己的新位置。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會使得書本上平面的知識結構圖逐漸變得立體,并能夠更好地與生活進行聯系解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們愿意學,能夠樂于學,課堂氛圍也能因此變得輕松愉悅,課堂對話效率也會因此得到提高。
四、尋找恰當點撥時機,啟發對話思路
小學生在進行知識接收時,其關注點往往會停留在表面,不容易發現所學知識的本質。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是老師了解學生的直接途徑,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佳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應該講解的一些問題,以創造話題點捕捉學生的思維,積極引導學生與其進行對話,比如說,在上課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導致學生會發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況,所以此時老師要學會隨機應變,通過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來建立相應的問題,以拉回學生的思維,并引導學生主動的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從而在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林志偉.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激活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
[2]吳淑端.聚焦核心素養 打造動感課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構建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