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蓮
摘 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考驗也在新高考中不斷凸顯出來,而且大多數體現在閱讀題型當中。因此,就當前的語文閱讀教材進行思考,進而采取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舉措,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新高考;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新高考制度對考試內容及考試方向都有所調整,進一步對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閱讀信息處理能力進行深入考查,更加符合教育部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言構建以及思維提升的要求。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閱讀教學指導
教師應當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當中,進而有效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不斷挖掘語文閱讀教學材料中的教學因素,并利用語文課堂情境教學將閱讀材料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更多的書籍,不斷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提升自己的文化欣賞品位。再者,教師還應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調整,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加強自身語文閱讀教學能力。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一課時,教師可以現場為學生播放《人間四月天》的視頻片段,為學生展示徐志摩的生平,引導學生根據這首詩的語言、情感以及表達技巧等進行討論,然后指導學生配樂齊聲誦讀,這樣不僅為學生帶來了視聽享受,也遵循了語文閱讀教學規律[1]。
二、整合語文教材資源,有效把控教學元素
在語文閱讀教學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合適的語文閱讀活動,并靈活把控教材中的重要閱讀要素,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的調整,適時補充相關閱讀材料。一般情況下,教師對教材的處理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和文本之間的溝通,另二種是教師利用文本和學生進行對話。學生被動地學習,無法有效凸顯語文閱讀教學材料的優勢。因此,教師應當合理利用教材,整合語文閱讀教材資源,而不是單純地向學生教授教材知識。網絡是新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平臺,所以目前的課程改革綱要將網絡知識作為課改的重要資源和載體。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理解、感受、體驗、鑒賞能力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們的閱讀教學還存在諸如資源不足、交流機會少等缺陷,急需要借助網絡平臺有效改善這種狀況。網絡資源與傳統教學資源的整合是順應時代發展出現的新課題,因此當前對兩者之間整合的研究還不成熟。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
高中生的學業情況比較復雜,學習任務也非常繁重,加之很多學生自律性相對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無法將自主性閱讀教學落到實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也開始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實施語文閱讀教學,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基于此,教師靈活整合語文閱讀材料和多媒體資源,帶領學生進入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有效地研究文本,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在講授《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以將PPT與課堂內容融合在一起,將荷塘圖片作為PPT背景,為學生營造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氛圍。但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應當完全依靠PPT,而應當結合黑板教學,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興趣和主動性,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產生愉悅的心情[2]。
四、細化語文閱讀教學任務,增加學生閱讀量
教師只有結合語文閱讀材料以及主題設置教學目標,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才能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成效,使學生在每一次的語文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促使自己主動加入語文閱讀學習當中。教師要細化語文閱讀教學任務,合理地安排閱讀教學目標,通過目標細化分解教學任務,從而達到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將閱讀教學落到實處的目的。
五、結語
在新一輪高中課改期間,教師應當順勢而為,跟隨時代的變化,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此外,教師應當加強自身使命感,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整合教學材料,適當調整語文閱讀素材,以達到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啟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探微[J].文學教育(上),2019(6):80.
[2]侯協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調整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5):32-33,123,129.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