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勝
摘 要:一切課堂形式的構建,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化學生態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良好課堂模式。在這樣的課堂當中,學生是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良好引導者,課堂氛圍活躍,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良性的互動方式。針對問題設計構建高中化學生態課堂,展開一系列的探索,尋求良好的課堂構建方式,以促進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設計;生態課堂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所以在化學課堂的教學當中可以采取問題設計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新課程改革以來,在教育活動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化學課堂的這種問題設計,能夠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知識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通過問題設計構建化學生態課堂,不失為化學教學方式創新的一種表現和途徑。
一、化學問題設計的主要原則
(一)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很多化學教師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當中,常常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先自己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在問題和解答之間只留短暫的思考時間,學生剛剛思考,教師就已經自己回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化學授課模式中學生的參與感較低。所以,化學教師在問題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意識到,問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教師的思維同步,避免學生開小差、走神等,降低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問題設計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提問與回答問題之間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
(二)尊重教師的引導地位,注重前期基礎知識的鋪墊
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設計,要從即將進行授課的內容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把基礎知識的教育落到實處,讓學生在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時有一定的依據,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運用,還能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增強課堂的參與感。另外,學生在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時,也不至于像無頭蒼蠅,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總是讓學生不知道該從何解決,那么也會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造成學生的自信心受挫,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注重開放性
就像語文作文一樣,開放性的題目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想空間,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化學問題的設計也需要注重開放性,不能總是只從文本出發去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化學問題,也要注意讓自己設計的化學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答案不唯一,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通過這種思維的碰撞,最終才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二、問題設計構建化學生態課堂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問題設計的前期準備
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一定要有目的、針對性、條理性,所以在設計相關的化學問題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考和準備。要充分明確授課內容是什么、知識難點是什么等關鍵性問題,然后才能開展設計問題。并且,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不能像往常一樣,總是注重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并強制學生思考,而要注重如何讓自己所涉及的問題更加具有引導性,能夠起到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強迫學生思考的作用。在這里我們以高中階段的化學必修一第2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為例進行研究和探討。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引入性的問題:“這個世界在每一個人的眼中都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大家知道在化學家眼中,這個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嗎?”通過這樣輕松、愉悅的問題引入,能夠引發學生去思考化學家眼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會不會和我們常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在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回答以后,教師就可以引出:化學家眼中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然后再詢問學生是否了解物質的主要構成因素,進而就可以引入課本內容當中所講到的物質的主要構成因素是分子和原子或離子。然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是否了解原子,或者分子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物質?是否能夠列舉一些由分子或者原子和離子構成的物質?通過這個問題的引入就能夠引出物質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純凈物,一種是混合物。然后再針對純凈物和混合物進一步細化分類。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方式,就能夠引發學生層層深入地進行思考,從而推動整個教學進程。
(二)遵循生態課堂的構建原則
所謂生態課堂,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有良性互動的課堂,因而教師在設計化學問題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一定要轉變以往的知識灌輸者的地位,把自己轉換到學生的引導者和課堂的參與者角色當中。總之,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課堂參與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有良好的課堂體驗,不要在強制中被動學習、被動思考。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的生態課堂構建,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多方面考量,既要注重問題的層層深入,又不能給學生帶來不好的課堂體驗;既要適當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又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當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興.基于學生認識發展的教學設計賞析:以“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酸”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3).
[2]馬然.蘇教版“化學2”乙酸的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08(1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