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全
摘 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背景下,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全社會各個領域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保障下,小學語文教學開始廣泛使用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教學。因此在當前的信息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重視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評價體系
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信息化教學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度的更新,小學語文教學開始使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優化傳統的教學方式,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網絡時代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和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圍繞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展開論述。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
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多媒體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任務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也方便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控制課堂教學進度,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對外界的事物抱有好奇心,黑白的文字對于學生來說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因此,我們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讓語文知識動靜結合,完成從平面到立體的轉化,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語文的魅力。以人教版語文課文《山中訪友》為例,這是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的一篇寫景敘事散文,描述了作者在山林間游玩的經歷。本文思路清晰、文風優美、想象力豐富、風格雋永、娓娓道來,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章。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也可以引導學生描述游玩經歷,將學生帶入作者所表達的意境中,能起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調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魅力,推動教學的順利開展。又如,在人教版課文《趵突泉》的教學當中,作者老舍以濟南名勝趵突泉作為描寫對象,字里行間透露著對趵突泉的喜愛和夸贊,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嘆。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趵突泉的圖片或視頻,展現趵突泉一年四季的美景。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去過濟南嗎?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將如何描繪趵突泉的美麗景色?以問題的形式帶動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互相討論中融入語文教學的環境,教師可以在課件中插入趵突泉的照片,搜集泉水流淌的音樂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對濟南趵突泉的形象產生認知,之后再進行課文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對課文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拓展語文教學資源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書本教材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來源,對于課堂外的精彩世界,學生沒有機會去了解和把握。這就說明語文教學在教學資源的儲備量上不占優勢。將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這種資源困境將會被改善,互聯網資源以其儲存優勢可以讓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全國各地不同學校的語文教學資源,學生和教師便可以延伸知識面,擴充語文教育信息的儲備。語文教學本身具備較強的綜合性,必須要不斷地積累資源優勢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技術在資源的獲取上有著傳統教學無法媲美的優勢,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可以預覽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源,編寫適合學情的教案,在課堂上將這些信息傳輸給學生,經過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學生的視野被打開,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
三、建立科學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不僅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在當前的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當不斷地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不斷地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自覺地將關注的重點從考試分數上弱化,更加重視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情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次數、與同學交流的頻率進行記錄,之后再將這些課堂表現量化為數據的形式,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另外,評價標準應當結合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建立。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和興趣愛好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化評價,結合信息環境下的動態評價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正確的反映,不斷地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結合起來,拓展語文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許守娉.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優勢及措施[J].中國新通信,2020,22(16):201.
[2]繆蕓蕓.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7):5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