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互聯網+” 勞動關系 法律問題
作者簡介:燕思怡,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法學卓越班。
中圖分類號:D92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35
在互聯網逐漸普及的大環境下,勞動關系已經和傳統出現了較大的出入,出現了較多互聯網背景下的勞動關系案件,保證勞動者的權益就需要從勞動者關系入手,分析案件爭議的原因,在遵守法律的基礎上給出相關的解決方法。
(一)網上證據難以認證
在互聯網較為普遍的環境下,網絡辦公演變成了電子化、無紙化的辦公模式,網上辦公不僅方便快捷,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企業在交易過程中或者員工在交流過程中都會在網絡上生成文件、發送文件,也有一些企業會將勞動合同以電子化的模式進行。但電子化勞動合同存在著一定的認證困難,而且勞動合同非常容易被修改,在勞動者與企業發生紛爭時,就難以拿出充足的勞動合同證據。
(二)平臺合作模式存在漏洞
目前我國對于網上辦公勞動者的法律保護措施還并不完善,這也給許多企業帶來了漏洞,企業想要通過與勞動者簽訂不屬于勞動關系的合同來逃避雇主的責任,沒有對勞動者和非勞動者規劃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導致在出現勞動紛爭時難以保障勞動者的權益。此外由于很多勞動者的法律意識淡薄,在簽署合同時也不會認真分析合同內的勞動者權益相關條例,導致出現了后續的紛爭。
(三)勞動關系難以認證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經使得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新興網絡職業,但由于我國的法律還并沒有對該方面進行法律保護措施,導致勞動者在出現勞動紛爭時,難以從法律條例中得到相關的法律保護,給互聯網條件下的勞動關系爭議認定帶來一定的困難。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網絡上的勞動方式也逐漸增多,勞動關系類型逐漸復雜化,勞動者在對法律了解并不充分的條件下,容易被企業誘導,難以保護自身的權益。
(四)勞動關系難以保障
我國對于勞動者保護的法律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傳統的典型勞動關系上,而對于非典型勞動關系則沒有詳細具體的法律條例,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多元化勞動關系多屬于非典型勞動關系,因此在發生法律紛爭時,勞動者在沒有法律保護的條件下容易處于劣勢,難以保障自身的權益。
科技的發展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已經變成了不可逆的趨勢,而在互聯網的社會背景下,產生新型的勞動關系是必然的,因此,在進行法律裁決時,裁判應該將互聯網下的勞動關系認定為一類單獨的勞動關系,而不是與傳統勞動關系混為一談,根據互聯網社會背景下的勞動特點來對案件糾紛進行詳細的分析,首先明確勞動者與網絡平臺的勞動關系,清楚,紛爭的關鍵點所在,在不違背現有法律的基礎上,結合網絡服務特色,開展公平公正的裁決。
以美團外賣平臺與美團配送員發生勞動紛爭為例,配送員與美團平臺不是傳統的從屬關系,配送員可以自行決定自己的工作時間與工作效率,美團平臺會將客戶下單的收入提成轉給配送員,由此分析平臺與配送員已經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復雜的勞動關系。因此當美團配送員與美團平臺產生法律紛爭時,應該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法律裁決。第一,應該認真判定配送員與平臺的勞動關系,了解配送員與平臺之間是否簽訂服務協議、勞動合同等。第二,配送員與平臺的紛爭是否違背現有的勞動保護法律,如果違背現有的勞動保護法律,則按照現有法律進行裁決。如果不違背現有的勞動保護法律,但呈現不合理的狀況,則進行下一步步驟。第三,按照現有的網絡勞動合作特征,分析紛爭的過錯方,并進行裁決。由于目前的網絡勞動合作法律還較為單薄,因此法官在進行裁決時需要對實際情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
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企業一般會以紙質化文件作為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互聯網初期也有一些企業在嘗試電子辦公的同時保留紙質化文件。員工在出現勞動紛爭時,很容易通過紙質文件得到充足的證據。但目前存在部分企業過于依賴電子辦公,缺乏相應的紙質文件,導致法律認證過程中增加許多的困難。此外由于某些企業善于鉆法律的空子,同樣也有部分勞動者對法律的情況并不了解,導致出現了大量的互聯網勞動關系紛爭,因此需要完善互聯網的勞動合作制度。首先應該通過對互聯網用工平臺的宣傳來加強互聯網用工平臺的法律意識,督促用工平臺建立完善的勞動合作規范,從根本上解決互聯網勞動紛爭。在制定規范的過程中,應該深入互聯網勞動群眾之中,了解網絡從業者的真實需求,在不違背法律的基礎上,酌情考慮網絡勞動關系法律保護措施的建立,減少網絡勞動紛爭的產生。在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之后,互聯網員工平臺也要加強內部宣傳要求,要求人事管理部門能夠對勞動法律有充分的了解,保護網絡勞動者的權益。由于目前大多數的網絡勞動紛爭追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勞動合同的不完善,因此企業需要重視對勞動合同的完善,要求其在建立勞動合同時,明確企業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避免企業逃避雇主責任,同時將勞動合同及相關文件在保留電子版的基礎上,保留紙質版文件,從多方面途徑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以互聯網用工企業加強內部勞動關系管理為例,在與勞動者產生合作關系時,企業應該與勞動者建立明確的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中明確說明企業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準備兩份電子版勞動合同,分別由企業和勞動者保管,準備三份紙質版勞動合同,分別由企業、勞動者和社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保管。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互聯網勞動關系保障條例,在開展人事招聘活動前,要求人事部門的管理人員對勞動關系保障條例有一個完善的了解,對人事管理人員定期進行互聯網勞動關系保障條例考核,要求考核成績達到90分以上,在做到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同時,保障企業自身的權益。
目前比較主流的互聯網勞動行業主要有快遞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由于互聯網勞動職位逐漸增加,勞動關系逐漸復雜化,由于我國目前對網上勞動關系還沒有準確的第三方監督機制,因此各行業要自發地對網上勞動關系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用來管理本行業內的網絡勞動關系。在制定規章制度后,也要建立第三方監督機構,定期對行業內的網絡勞動關系進行抽查,對違反規章制度的企業進行警告處理,如果被警告的企業長期違反規章制度,則對該企業作出一定的市場處罰,避免由于一個企業而毀掉行業的整體經濟發展。此外行業內還應該建立互聯網平臺管理條例,在企業入駐互聯網之前對企業的信用情況、發展情況、經營模式等進行調查,確定企業能夠在互聯網發展中遵守規則。當行業內某一企業出現勞動紛爭,則行業要對該企業進行一定的警告并及時調查紛爭的原因,盡快解決勞動紛爭問題。
以外賣行業建立第三方監督小組并制定相關條例為例,目前我國的外賣平臺主要有餓了么、美團和百度外賣三家,美團作為外賣行業的領軍企業可以自發地,連接其他企業,建立互聯網勞動力合作規范條例,從平臺、外賣員和商家三方面入手,明確三方面的相互關系。可以從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企業中各選取10名工作人員,從其他外賣企業中選取10名工作人員,組成第三方監督小組,監督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對行業內的勞動力紛爭進行關注調查,當行業內出現勞動力與企業的紛爭時,根據勞動合同或服務條例,盡快及時解決問題。如果某次紛爭事件是由于外賣企業逃避雇主的責任,則對外賣企業給出1萬元的懲罰,將懲罰作為監督小組的運營成本。監督小組也要定期向外賣企業和配送員宣傳網絡勞動力的相關知識,幫助企業和配送員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推進外賣行業的持久穩定發展。監督小組每季度從外賣行業中隨機調查20名配送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如果發現企業逃避作為雇主的責任,則對企業進行數額5000元的懲罰。
在對互聯網勞動關系紛爭案件進行分析時,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紛爭起源都是勞動關系難以得到認定。目前出現了大量的非典型勞動關系,而非典型勞動關系在傳統法律中無法得到保障。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企業在與非典型勞動關系建立合作關系時簽訂一般的民事合同,如果非典型勞動力與傳統的勞動力工作要求接近,則可以要求企業與勞動力構建合作關系時簽訂傳統的勞動合同。此外,在社會保險交納方面也應該盡快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在現有的勞動保護法中,社會保險費用是由企業和勞動者共同支付的,這與現有的互聯網勞動關系是不相容的,因此我國需要盡快對參保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增加互聯網平臺企業和非典型勞動力參保方式規章制度。十九大以來我國對于勞動保障的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來的發展之中,勞動保障必然也會朝著公平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可以按照十九大的相關理論建立新型的參保條例。
以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險制度為例,由于互聯網勞動力的失業率較高,工作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在建立社會保險制度時,可以要求網上勞動力繳納常規勞動力的60%的社會保險,平臺則為非常規勞動力繳納常規勞動力的50%的社會保險,當網上勞動力在失業時,得到常規勞動力的70%的失業險。由于互聯網勞動力在產生工傷時難以認定為工傷,因此在制定標準時,可以按照典型勞動力、非典型勞動力來對工傷保險進行計劃分類,為非典型勞動力賠償典型勞動力50%的工傷保險費用,保障非典型勞動力的工作權益。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已經是現代社會中的經濟發展必然趨勢,“互聯網+”為社會帶來了許多新型的職位,而這些職位由于與互聯網平臺之間不是典型的勞動力關系,并且我國目前對此并沒有完善的法律保護,導致出現了較多的法律糾紛,因此需要重視相關的勞動法律問題并盡快落實相關措施。
參考文獻:
[1]湯慧.“互聯網+”新業態模式下外賣員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36):38-41.
[2]賀梓恒.互聯網環境下勞動關系的認定——基于區域比較的路徑[J].山東工會論壇,2020(2):19-25+43.
[3]符健,辛國強,徐鵬,賀曉宇.網約導游服務模式下侵權賠償責任主體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