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生 就業心理
作者簡介:李小燕,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61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重身份。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猛,高職院校數量與規模不斷擴大,高職學生數量大幅增加,高校就業問題尤為嚴峻。高職學生相對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知識結構較差、理論水平偏低,綜合素養欠缺,加之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沖擊,社會、家庭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容易產生迷茫、焦慮、從眾、自卑等不良心理,不但阻礙其順利就業,更影響身心發展和職業發展。因而,在此種背景下,全面分析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對于高職學生正確擇業、順利就業、個人身心健康與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迷茫心理
高職學生由于從入學到定崗實習前期只有兩年的在校學習時間,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所學專業缺乏清晰的認知,對于個人職業方向的選擇,職業發展的規劃缺乏準確的認識,難免會在實習前期的求職就業過程中產生迷茫心理,不知道自己適合干什么工作,可以勝任什么工作,面對多樣的工作崗位、不同區域的工作地點、不同的公司性質等不同問題往往呈現出迷茫、不知所措的個人狀態,不知道該做何種選擇。
(二) 焦慮心理
焦慮心理集中體現為因對某一事件或事物過度擔心而產生的緊張不安情緒,同時具有心悸、手抖、尿頻等行為表現。由于現階段高職畢業生數量逐年上升,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畢業生在實習就業前期會不自覺出現焦慮心理,擔心自己不能找到一份合適滿意的工作,擔心自己未來的發展前途等,因此,很多畢業生在即將實習就業的當口,總是處于一種緊張不安的狀態,很難平靜下來做好各項求職準備,積極應對每場求職招聘。
(三)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指個人在外界群體的影響下,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或是行為方式,從而達到與大多數人一致的心理狀態。實驗表明大部分人都容易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只有很少的人能保持獨立性,不被從眾,這也是大部分個體普遍具有的心理現象。而高職學生又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人格尚未完全成熟,易受社會中不同思潮與外界觀念的影響,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往往處于觀望或是扎堆狀態,總是關注同一專業、同一宿舍、班級學生的就業情況,忽略了自身各方面實際情況,一味追隨周圍人的腳步,因而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就業機會。
(四)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也是高職院校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缺乏正確科學的認識,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而在主觀上產生低落、悲傷的負面情緒。高職畢業生學歷學位較低,知識水平有限,綜合素養缺乏,專業技能不夠扎實,加之社會對高職院校認可度較低,使得高職畢業生在實習就業之際容易產生缺乏膽量、不敢表現、猶豫不定等消極心理,在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下,畢業生逐漸喪失信心,難以發揮個人優勢和長處,更加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或與他人競爭,最終在求職應聘屢屢受阻,難以取得就業機會。
(一)個人層面:尚未形成充足的就業準備
內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關鍵決定作用,是影響事物發展的根本因素,針對高職畢業生出現的就業心理問題,學生的自身因素自然是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高職畢業生未形成對自己的全方位認識,對于個人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自身性格、優勢、劣勢等方面條件認識不足,也不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職業選擇與社會需求;另一方面,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在求職時更加關注企業的工作環境、住宿環境、餐飲環境等外部條件,過分看重工作收入,使得就業期望與實際相差較大,由此產生焦慮、自卑等諸多心理問題。
(二)學校層面:缺乏有力的就業指導與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層面也是導致畢業生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沒有形成整體統籌、全員參與的工作布局,針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培育、求職技巧普及宣傳等方面的工作較少,就業類相關課程開設較少,已經開設的課程課時設置較短,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新穎性,代課教師專業性不強。針對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職院校都有通過職業咨詢、就業幫扶、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教育力度不強、學生參與不夠等問題,集體式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實現精準指導,實際成效有待于提升。
(三)家庭因素:未能提供科學合理的就業建議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根深蒂固、不可忽視,對于個人性格特點、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個人成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當然在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家庭環境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部分家長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不贊成子女去外地就業或是選擇臨時性的就業崗位,未能充分尊重考慮子女的就業意愿提供合理建議;還有部分家長文化程度、知識水平有限,無法在子女求職就業過程中給予科學、恰當的指導和幫助;更有極少數父母忙于工作,將孩子全權交于學校,認為其在學校就應老師負責,對孩子學習、生活,包括就業問題關心較少。這些都容易促使高職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出現自卑、焦慮的心理問題。
(四)社會因素:不良社會思潮的沖擊
社會環境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外部因素,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于室外,無形中深受其影響。不難發現,當前社會中充斥著不同程度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對畢業生就業心理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沖擊。此外,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高職(大專)學歷在社會中的認可程度并不高,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僅從學歷學位就已使其被許多企業拒之門外,加之個別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存在一定偏見與歧視,無疑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困擾,由此產生諸多心理問題。
(一)全面客觀分析自我,形成充足的就業準備
學生自身問題是就業心理問題出現的內部因素,也是根本影響因素,要解決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首先必須從學生本身出發,加強學生自我教育,使其意識到只有不斷增強個人競爭力,練就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才能更加理性、從容地面對求職就業。要在大一入學期間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全方位分析個人優勢、劣勢、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知曉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發展前景以及對應的崗位需求。同時注重實踐鍛煉,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環境適應力、動手實踐能力,促使其將在校學得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斷了解熟悉不同操作的要領,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個人自信心,從而逐漸克服自卑、不安等消極心理。
(二)加大就業指導與心理幫扶力度
專業的就業指導與心理幫扶對于畢業生緩解就業心理問題,實現順利就業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針對高職學生缺乏對于專業、職業的認知,剛步入大學階段難免出現迷茫、困惑等心理,要及時讓學生明白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了解自己的職業特質等問題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加強對畢業生求職技巧、簡歷制作、就業政策等方面的指導。此外,不同院校的心理健康中心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求職就業前期面向全體畢業生做就業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畢業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全面掌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現狀,針對問題突出學生,采取干預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就業心理問題。
(三)父母適時參與子女求職就業的全過程
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與孩子關系最為密切,也最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孩子能在大學畢業之際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無疑是父母最大的期許,也是學生本人心之所向。因而父母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有意識的參與到孩子求職就業的全過程,比如在求職前期加強與子女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對于自己求職,乃至創業的想法,詢問其就業區域、就業崗位等不同方面的意向,同時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在達成統一意見后有針對性的求職;求職過程中可以鼓勵孩子廣泛參與,樹立自信心,即使受阻也不要打擊孩子,多多鼓勵、開導;而在學生正式步入實習崗位后也要及時詢問其基本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幫助其增強環境適應力、崗位適應力與工作勝任力。父母通過以上方式有效參與到學生求職就業,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出現就業心理問題的機率,促使學生順利就業。
(四)自覺抵御不良社會思潮的沖擊,促使用人單位轉變觀念
面對當前社會中充斥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高職學生只有堅持科學的價值觀,保持沉著、理性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應對能力,才能以更加從容、自信的心態應對自己的求職就業。同時客觀分析現階段的就業形勢,形成正確認識,做好一充分的就業心理準備。此外,針對部分用人單位對存在的不良用人風氣,高職院校可協助當地政府、社會組織等,幫助企業修訂、完善用人制度,最大程度為高職畢業生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就業,也有利于用人單位選拔適合不同崗位的多類型人才。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邁向大眾化,高職院校數量與規模逐漸增多,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由此面臨的就業壓力更為嚴峻。高職學生受不同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產生迷茫、焦慮、自卑、從眾等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從院校、家庭、社會,包括學生本人等各個層面出發,不斷探索應對就業心理問題的有效對策,幫助高職學生順利就業,促進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萌萌.高職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輔導的探討[J].教育現代胡,2017(15):218-219.
[2]姚曉輝.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取向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8(20):81- 83.
[3]胡秀娟.財經大類專業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以廣西三所高職院校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9.
[4]殷永生,李潔晶.高職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剖析與緩解對策研究——以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為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5):46-49.
[5]鞠斌杰,夏丹.當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調試策略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9(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