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下的教育需求。因此,各學科開始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其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是改革的體現之一。現今已經有不少教師將這一教學方式引入實際的教學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拉近了生物課堂與生物之間的距離,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對初中生物生活化的具體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8-0075-02
引 言
在初中階段,生物作為一門學生新接觸的學科,其內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生物之間的距離。教師通過生活場景的構建和生活元素的引入,能將復雜的生物知識簡單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進而促進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1]。對此,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初中生物生活化的具體策略展開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開展生物教學,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拉近學生與生物課堂的距離。對此,生物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設方式的選擇。常見的情境創設方法有多媒體創設法、互動創設法等方式,其中,多媒體創設法主要是指生物教師利用多媒體生動化的特點與優勢,實現教材內容的直觀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而互動創設法主要是指生物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問答的方式,將學生更快地帶入教學課堂中,促進學生理解力的提升。二是生活元素的融入。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當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避免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與生物教學的生活化目標發生偏移。
例如,在講解“水中的生物”這一單元時,針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生物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課前準備環節。生物教師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研究,了解這一單元的側重點在“水中的動物”和“水中的藻類植物”兩個方面,并對其中的重點知識內容進行標注,將其融入教學情境之中。二是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生物教師應當了解這一單元內容與生活的融入點,并將其作為情境創設的參考點。針對這一章節,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與圖片的方式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生物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如水中的藻類植物有哪些,讓學生從教材中尋找答案,進而提高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豐富生活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生物認知
生物教師在進行課程優化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內容的改進,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礎知識內容。課程標準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應當側重于對基礎知識要點的講解,為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奠定理論基礎。二是生活元素的融入。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生物教師可以將其在生活中的具體使用與表現展示在課堂上。這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了解生物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拓展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知。
例如,在講解“人體內平衡的維持”這一章時,針對教學內容的優化,生物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教學目標的確立。生物教師應當了解初中階段生物教學的要求,其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而“人體內平衡的維持”這一章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及“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等方面的內容,生物教師應當以此明確階段教學目標。二是生活化元素的融入,教師應從章節重點內容的教學需要出發,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及學習特點,為生活化元素提供依據,并確定是否采用生活化元素。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提高教材知識內容的直觀度,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組織生活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生活化實踐活動的組織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課堂知識內容的內化吸收,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生物思維模式。針對生活化實踐活動的組織,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課內實踐活動。一般而言,課內生物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實驗活動。針對實驗活動,生物教師應當提前準備好相關的實驗器材,為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在選擇實驗時,生物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度更高的實驗,以促進學生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二是課外實踐活動。一般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有課外實驗、觀察研究等,其中在組織課外實驗活動時,生物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實驗內容,如水果電池的制作等;而觀察研究活動主要是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環境尋找其所蘊含的生物知識。
例如,在講解“環境中生物的統一性”這一單元時,針對組織的實踐活動,生物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一是實踐活動準備。在實踐活動開始前,生物教師應當先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對實驗理論有大致的了解,這樣才能達到透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目標。此外,生物教師還應當準備好相關的實驗器材,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做好相應的準備。二是實踐活動的組織。針對課內實驗活動,生物教師應當先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指導,并引導學生按照流程進行實際操作;針對課外實驗活動,結合這一章節需要,生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構造一個螞蟻的生態系統,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四、設計生活化互動問答,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互動問答是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透過生活化的互動問答,一方面,生物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問題及時給出解決意見,另一方面還能從生活化角度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在互動環節的設計過程中,生物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互動問題的選擇,生物教師應當保證所選問題與教學內容具有較高的契合度;二是生活化元素的融入,結合生活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感受度。
例如,在講解“健康地生活”這一單元內容時,針對生活化互動問答的設計,生物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一是課前問答設計。在課前,生物教師可以提出“怎樣才是健康的生活”等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課中問答設計。針對教學內容,生物教師可以選取生活元素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實際理解。三是課尾問答設計。生物教師應用延伸拓展的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結 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元素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生物知識;并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借助生活化互動問答的方式,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從而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陳鳳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9.
作者簡介:楊皎(1988.7—),女,江蘇淮安人,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