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怡 張東 利梓琪 顧家瑋
摘 要: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我國發展全民健身事業的綱領性文件。我國從2008年奧運后進入“后奧運時代”,“全民健身”的現象在較發達的城市非常普遍,通過研究分析“全民健身”的大范圍影響,在此基礎上探討佛山市的“武術健身”模式,寄望能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關鍵詞:全民健身;武術;發展模式;佛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的十九大的報告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群眾體育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各級政府、社會群眾愈發重視“全民健身”運動,健身行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指的是全體人民增強身體素質,倡導全民每天至少參加一次體育健身活動,學會兩種及以上的健身方法,并建議每年都要進行一次體測。
一、“全民健身”的現狀
1995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全國頒布實施,《綱要》實施后,出現了積極的影響,也呈現了新的問題。
(一)實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后的積極影響
1.健康意識大幅提升,人均健身面積提升。全國全民健身的范圍主要在戶外公共區域、健身中心、體育場館和居家健身四方面。以佛山為例,2018年全民健身活動及比賽共231項,參加人數超350萬人次。體育運動場地面積有166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運動面積保持在2.18平方米。
2.體育消費總規模提升,拉動內需增長。全國體育及相關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運動健身行業形成以服務、設施建設和器材裝備制造為主的局面。佛山市內,武術健身消費的支出比例較高,包括武術健身服裝、器械、會費、比賽費等。
3.互聯網健身興起,科技帶動健身行業升級。出現一批像KEEP的互聯網+健身的企業,為中國運動健身人群提供健身教學、跑步騎行、運動社交、飲食指導、電商購物等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
(二)實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后出現的實際困難
1.多數健身為標準化,缺乏特色和持久吸引力。大多為統一課程服務,且運動場景集中在健身房、體育中心,難以對個性化的消費需求產生持久的作用。
2.健身行業結構水平參差不齊,運行效果不佳。互聯網+運動健身企業多數以B端服務為主要盈利模式,在C端用戶方面仍需開拓更多的消費點與消費場景。傳統健身房提供的服務通常為健身房的場地使用權及私教課程,但獲客后缺乏配套的用戶服務體系,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較為不足。
3.運動健身的消費理念雖有成長,但消費習慣仍需引導。中國運動健身人群堅持運動的原因主要是保持健康,緩解壓力,改善外型、減肥瘦身。但體育消費僅停留在衣服、鞋子等外在快消品上,對于像記錄運動數據智能手表、跑鞋、心率帶等高科技運動衍生品的消費力度不足。
二、佛山“武術健身”的發展模式
(一)佛山武術文化源遠流長
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祥地,尤以詠春、洪拳、蔡李佛拳等多種拳種揚名。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發展中心在2004 年向佛山授予了“武術之城”稱號,這是全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目前佛山市習武人數超過總人口的八分之一。葉問、李小龍、黃飛鴻等題材豐富,影視作品眾多,其中,李小龍在全球共擁有2億以上的影迷,是“世界最多影迷的武術家”的世界記錄的保持者。佛山以武術主題的文旅景區,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國內外功夫迷慕名而來,影響廣泛。
(二)佛山“武術健身”發展模式
有言道:“天下功夫出少林,南派武林盛佛山。”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武術健身這一概念很早就在佛山扎根,武術傳授延伸到校園、公園、互聯網等,得以校園武術操、武術晨練、互聯網+大眾武術健身等形式呈現。
1.校園武術操。2016年9月,佛山市教育局召開《佛山市教育局關于推進中小學校園武術特色發展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指出佛山將推進佛山傳統武術進校園,并發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開設相關武術課程、創建學校特色武術隊,到2018年佛山將創建不少于20所具有佛山本地武術特色的學校。
2.武術晨練。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在不斷推進,老年人的生活備受大眾的關注。作為佛山本地老一輩的人,對傳統武術的喜愛不言而喻,將武術健身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當前佛山本地所熟知中山公園、祖廟、三水北江體育休閑公園等,在公園里可常見太極拳、詠春的晨練人士。
3.互聯網+大眾武術健身。互聯網打破了場地的局限,武術的傳播有了新的飛越,客觀上推動了“全民建設”的發展和交流。例如,佛山武術協會官網上,涵蓋了佛山本土的武者、武術以及賽事安排等,將武術在互聯網上進行推廣,更多的人可以知悉佛山功夫,不甚了解的部分也可以在這找到相應的指點迷津,給予實現武術健身更加便捷的方式。
4.打造武術文化旅游產業圈。打造“武術一條街” 推動武館轉型升級。16年,佛山市發布了《武術文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發布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動計劃》更提出要重點打造“世界功夫之城”,設立佛山功夫角、佛山功夫嘉年華、國際蔡李佛拳賽等品牌賽事,繼續擦亮“佛山功夫”這張名片。
三、佛山“武術健身”的發展困境
(一)武術體系管理不規范
佛山作為南派武術的重鎮,在中國武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洪拳、詠春、蔡李佛等各派拳種,然而,與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和諧中庸的太極武術相比,佛山武術缺乏一個清晰明確的文化定位,所以導致群眾對佛山武術品牌的價值體系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沒有一套成熟的武術體系,在發展武術健身過程中具有隨意性,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發展。
(二)群眾興趣不足,傳統健身形式傳承難
在當代“快餐文化,追求潮流”的影響下,人們難以靜下心學習傳統的文化;而在競技體育的沖擊下,更顯傳統文化缺乏創新,固本守舊。武術有兩種傳承的方法都較為傳統,一是家族傳承,在如今少生、晚生的生育觀念下,以及青年人皆為生活而奔忙,傳承人和傳教的時間越來越少;二是師徒傳承,擇師應擇優,過去武術文化盛行,誰優誰劣,人們口口相傳,這種宣傳難以跟上時代的潮流。
(三)項目發展資源不足
競技體育盛行,體育很大程度都是以為國爭光為目的的,在這種背景下,即使我國也在積極鼓勵各級政府大力發展適合普通群眾的體育項目,但依舊有許多工作只是為了完成指標,而沒有深入去發掘適合普通群眾的體育形式,重點依舊放在競技體育上。國家體育總局曾指出當前國家健身項目發展的資源有限,全民健身的發展需求與社會所能提供的體育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突出。傳統武術實戰性更強,不適合當下群眾的需求,需要科學的改進,我國在體育健身方面的科學專家,基本都投身于競技體育行業,人才引進難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楊文耀.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2012(16):93-94.
[2]王勝鵬.地方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困境及其開發策略初探[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0(01):54-57.
[3]王福林,黃聚云.文化軟實力提升背景下地方特色健身項目的發展——以上海地方特色健身項目為例[J].體育科研,2012,33(01):32-36.
[4]韋信寬.地方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三明學院學報,2011,28(0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