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莉
【摘 要】 在課堂活動中,小學生占據著主體地位,他們的學習思維意識剛剛形成,其思維較為純潔、簡單,基本上是借助觀察獲得感知和思想意識的。所以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借助“班班通”可以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加直觀的理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增強課堂的形象性、生動性。教師可以借助“班班通”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把課程難點有效突破,進而將課堂效率提升。對此,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班班通”的運用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生;數學教學;班班通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班班通”資源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其出現創新性改變了現代教育教學,這一點在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上尤為明顯,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良好發展。除此之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班班通”資源,還可以將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凸顯出來,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教學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一、運用“班班通”,創設學習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小學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把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降低。而在教學中運用“班班通”,為學生創設直觀教學情境,便可以把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良好的氛圍中理解和掌握知識。
以“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講述計算物體體積這一知識點時,過去教師通常都是利用實物為學生演示,雖然也很直觀,但操作煩瑣,浪費了很多時間。利用“班班通”教學,用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長方體的直觀圖,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其觀察:“可以看到幾個面?你能找到幾個面?”根據學生的回答,旋轉圖形,展示出隱藏的面,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動形象地動態畫面密切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公式。這樣不僅促進了教師教學效率提升,同時學生也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二、運用“班班通”,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小學學習中數學是一門重難點學科,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就一些具有較大難度的數學問題,學習難度較大,這也是教學的重難點內容,而借助“班班通”便能順利突破這些難點,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班班通”,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大部分學生都難以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班班通”為學生進行展示,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然后將一個近似長方形拼成,再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6份,將一個近似長方形拼成,之后再平分成32份、64份。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仔細觀察想象“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所拼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樣便在有限的時空中將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有效解決了,學生深刻理解了這一知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有效培養了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實施分層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通常運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十分枯燥、乏味,進而使學生的學習出現各種各樣的層次。當前運用“班班通”,使傳統的黑板教學變成了文件的形式,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重復進行演示,對教學的關鍵予以明確,將難點有效突破,這對教師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極為有利。
以“角的度量”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本節課制作成網頁,分成四個部分,分別為“生活中的度量”“動手試一試”“知識的運用”“處理問題”。在后兩個部分的練習中,著重考查學生的基礎性知識,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同時要確保題目具有實際意義、有趣,促進學生探索熱情提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目進行選擇,同時題目和答案均有超鏈接,學生可以自主查看,這樣便能第一時間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效。借助“班班通”展開分層教學,使學生的探究空間得到了有效拓寬。
四、利用“班班通”綜合服務平臺優化作業布置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通常布置的都是試卷、報紙和課后習題等,這些作業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極為不利,基于此,數學教師可以運用“班班通”綜合服務平臺,為學生布置游戲化、趣味性的作業。
以“可能性”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班班通”把“幸運大轉盤”“大家來摸球”的數學游戲布置給學生,給予學生引導,讓其登錄此平臺,借助轉盤和摸球的游戲感受可能性的內涵與概念,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練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用充滿趣味性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此外,教師還可以經常借助“班班通”平臺把數學知識匯總呈現在學生面前,并給予學生鼓勵,讓其借助這一平臺分享經驗,促進學生數學素養提高。以“乘法交換律”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班班通”為學生鏈接、分享“加法交換律”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結合、對比兩者,對乘法交換律的規律和形式進行理解。最后,教師可以經常借助“班班通”綜合服務平臺開展數學知識競賽,讓學生登錄平臺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一定的數學任務,以此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程度進行檢測,順便展開有針對性的練習和調整。
總而言之,“班班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更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班班通”,不僅使教師的教學手段得到了創新,同時又確保了課堂教學最優化,激活了數學課堂教學。合理運用“班班通”開展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提升,為學生創設一個高效、豐富的數學課堂,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永利.班班通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助作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7(7):78-78.
[2]陳學軍.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
[3]王磊.“班班通”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5):16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