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霞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歷史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現給學生,降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學習難度,也讓學生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增加其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分析多媒體應用于歷史教學中的注意要點,總結多媒體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教學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環境;高中歷史;教學問題;教學對策
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體會學習歷史的快樂。但是目前高中歷史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時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當正視這些問題,進一步優化歷史教學方法,培養高中生的歷史素養。
一、多媒體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優勢
1.創設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學生獲取的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信息由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獲取。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使學生身臨其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快樂地學習。
2.強化歷史思維,增強學生記憶效果
歷史研究的是發生在過去的人和事,具有獨特的記憶效果。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影視圖像,展示歷史典籍、歷史遺跡,把已經發生的歷史現象再次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
3.改變教學模式,拓寬學生的視野
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機械地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其無法對知識真正理解。學習歷史要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歷史事件的原因和結論,都要從史料分析中得出。教師要應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從豐富翔實的史料中,得出很多重要的結論,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二、多媒體應用于歷史教學中的注意要點
1.不能由傳統的教師灌輸知識變成機器灌輸知識
多媒體在教學中只是一種輔助式工具,不可能代替教師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填充式教學為主,教師在應用多媒體后,不能將教學模式轉化為機器傳遞知識。但是一些教師存在過度依賴多媒體的問題,并一直在使多媒體發揮教師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會降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不利于教學行業的發展。
2.學生不能由傳統的接受者變成觀賞者
傳統教學形式下,學生成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因為多媒體依靠聲音、畫面、圖像等形式將知識展示給學生,讓課堂顯得豐富多彩,但這種課堂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甚至讓其由知識接受者變成觀賞者,很難提高歷史的教學質量,也很難達到教學目的。
3.不能盲目應用多媒體
應用多媒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學習和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實際出發,不能盲目應用多媒體,而且不能將備課的重心放在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課件上,否則教學效果會適得其反。
三、多媒體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多媒體教學功能的認知不足
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對多媒體教學方法的認識存在不足。多媒體的主要功能是改變知識的展現形式,方便學生學習,但是目前許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只將多媒體作為板書的一種輔助道具。部分教師認為傳統教學法已經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愿意花費時間學習多媒體教學技術,這就導致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技術較為落后,缺少靈活應用能力。還有部分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如果遇上停電或者多媒體設備故障等狀況,教師的教學活動就很難開展。
2.使用多媒體課件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存在諸多的技術性問題。一些教師在備課時,經常會套用或者直接使用他人制作的教學課件,但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運用多媒體課件總結的教材重點也有所不同,這樣的多媒體課件不能滿足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學缺乏針對性。一些教師在備課時過度重視教學課件,教學課件過于復雜且花哨,導致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從而忽略教材的重點內容。比如一節40多分鐘的課堂,課件中加入三四段視頻資源,配上幾十幅圖片,雖然做到圖、聲、像俱全,但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到精美的畫面和音像效果上,忽視教師的精彩講授和對歷史知識的解讀,給教學帶來負面效應。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完全依靠多媒體課件展開教學,對課本內容的講解不夠全面,導致學生對課本的整體內容不夠熟悉,因此學生無法掌握教學的重難點,影響其學習效率。
3.多媒體課堂缺乏互動性
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認為多媒體技術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快速提高,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過多依賴多媒體技術。在講解課程內容時,播放大量的圖片和視頻,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動活動的開展,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個人理解進行針對性的啟發和引導,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也無法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一些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僅圍繞自己的教學目的設計課件,沒有以學生為中心收集學習資源,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中出現設計思路僵化、風格單一的問題。
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策略
1.應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導入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教學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搜集大量的圖片、音樂、視頻,將其制作成課件,如果用于課堂導入,不僅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能豐富歷史知識的展現形式,讓學生接觸到不同形式的歷史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歷史必修1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時,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影片《建國大業》,這部影片中出現的著名演員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代入歷史人物,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同探索時代背后的秘密,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2.應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首先,教師應提高自己的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制作多元化的多媒體課件。其次,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難點設計課件,避免制作過于花哨和復雜的教學課件,過度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教師要少放置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內容,避免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到非重點知識。教師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加工,保證多媒體課件的創新性,如果課件與課本內容的相似度太大,會讓學生認為只要讀課本即可,失去了多媒體教學的意義。所以,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原則應當包含教材中的重難點,還要結合歷史背景和歷史事件,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歷史必修2的“蘇聯的經濟改革”時,可以結合當時的歷史時期進行分析,在多媒體課件中,教師可以加入一些中國改革的材料,幫助學生加強對蘇聯經濟改革的理解。將中國與蘇聯兩個國家的經濟改革知識點進行同時教學,幫助學生對經濟改革情況和成果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中國與蘇聯經濟改革的共同點,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3.應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師在備課時,要全面考慮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注意區分教學整體要求與階段性要求,培養學生處理各類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力。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方面,教師要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在設計上保證版面的簡明清晰,文字要簡短,包括字體、圖像分辨率、錄像質量等細節都要處理好,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需要傳達的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另外,教師要準確地區分教學重點及難點。因為教材中的信息量比較大,各類信息資源構建成一個內容豐富的高中歷史教學體系,而且網絡平臺上,歷史資源也比較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應當圍繞教學重點與難點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課堂上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比如,教師在對人教版歷史必修3的“文學的繁榮”教學時,可以將教學難點設置為理解現代主義文學與當時社會條件的關系。教師可以在課前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段精選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歸納、討論、總結,最后經過教師的點撥,對難點問題進行整理,一方面加深學生的印象,一方面讓學生參與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應用多媒體拓展知識面
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高中歷史教師可以依據課本內容適當地擴展,搜集相關的歷史故事和圖片等信息,并在課堂上播放,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其學習歷史的興趣。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歷史必修1“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講述“特洛伊木馬屠城”的經典歷史故事,并配上圖片、視頻等資料,在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擴展其知識面,鼓勵其在預習時搜集更多的資料。
除了展示資料和創設情境外,教師還要擴大教學的容量,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大的收獲。以講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網絡平臺上關于“一戰”的教學素材十分豐富,各種圖片資料、關于戰爭場面的視頻剪輯、有關“一戰”的電影素材等,將其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在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氛圍中,高效地學習歷史知識。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正確地看待多媒體技術,了解其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勢,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為學生展現更多的歷史知識,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質量,充分培養高中生的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榮娟.多媒體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析論[J].漢字文化,2018(7):106-107.
[2]陳立生.多媒體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析論[J].華夏教師,2017(7):20.
[3]王寶.多媒體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6(66):130.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