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要:幾何畫板屬于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能起到推動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數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科目,對教育者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而這對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課堂學習中也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幾何畫板的出現對教師而言能促進教師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還能為學生形象、生動地展示所學的知識點,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積極性。
關鍵詞:幾何畫板;初中數學;優化策略
近年來,應用幾何畫板輔助已成為全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主要是通過網絡信息方式描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廣大教育者及時改正教學方式,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幾何畫板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幾何畫板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現狀
1.幾何畫板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忽略幾何畫板的作用,因此,無法發揮幾何畫板在教學中的價值。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基本不應用信息技術,仍然習慣以傳統的板書為主,也有部分教師思想觀念比較落后,因此其并不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1]。當前還有部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但是幾何畫板屬于當今十分流行的一種信息技術,部分年長的教師對傳統教學信心較強,因此不重視創新教學方式。
2.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當
部分年輕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走在時尚的前沿,熟練應用各種新技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這部分教師也會主動應用幾何畫板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仍然存在應用方法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也與部分教師過于急功近利有一定的關聯,又或者是不恰當應用幾何畫板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雖然說科技不斷進步新型技術的應用不一定合理,但是也不可完全依賴幾何畫板教學,否則也會適得其反。
二、幾何畫板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研究
1.應用于理論知識教學
教師可深入分析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從中找到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后學生也能從中發現這些理論知識都是從日常教學實踐中進行高度總結,如此也需要學生高度重視理論知識的應用與理解[2]。可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幾何畫板開展課堂教學,之后將其進行文字轉化,讓其形成可操作的圖形語言,如此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空間思維,讓學生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逐漸改革以往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學“軸對稱”為例,筆者結合幾何畫板給學生繪制了幾個不同形式的軸對稱圖形,之后給其繪制真實的物體,如此也能讓學生判斷該圖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之后筆者又利用幾何畫板中的動畫功能在這些圖形的中心位置給學生繪制了一條明顯的直線,之后展示了其對折的效果,觀察兩邊線條能否重合。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應用幾何畫板優化理論知識教學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應用于幾何教學
教師還可將幾何畫板應用于幾何教學中,比如,將應用其驗證幾何定理。初中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接觸的第一個平面圖形就是三角形,但是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均是通過在黑板上應用三角形講解相關的定理知識,這種講解方式我們稱為靜態圖形講解方式,很難給學生清楚解釋所學的定理知識,并不利于學生掌握。因此,教師可通過幾何畫板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其運算與圖形功能,以此優化三角形定理教學方式。比如,以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為例,在學習定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大都是應用量角器、拼角的方式進行驗證,但是這種方法可能存在較大的誤差,并不是最佳的驗證效果。而應用幾何畫板中相關的計算與度量功能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個定理則讓整個驗證的過程變得更加方便與簡單。
3.應用于實驗教學
目前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解教材上的內容,而且還要主動引入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內容。教師可發揮幾何畫板的作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提出相關問題,又或者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證明自身的觀點,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最終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第一次接觸幾何畫板時要主動給其講解相關的使用方法與使用目的,并在實驗過程中對其進行積極監督與引導,保證能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3]。以學習“三視圖”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利用幾何畫板給同學們展示了不同角度的校門圖片,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又展示了其他物體的三視圖讓學生猜測是何種物體,最后讓學生試著動手繪制常見的一種物體的三視圖,如此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總之,將幾何畫板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可針對當前幾何畫板應用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幾何畫板的價值,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德廣.幾何畫板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4).
[2]黃凱峰.幾何畫板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案例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6):103-104.
[3]潘琰.幾何畫板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案例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6):24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