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璇
摘 要:運動活動中積極、和諧的師幼互動所具有的意義是:可以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師的教育行為,改善師幼關系,提高運動活動質量,同時還能促進幼兒動作水平的發展,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樂觀、自信等品質,增進師幼關系的親密性。
關鍵詞:運動區;和諧;師幼互動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問題不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而是建立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問題。為此,構建和諧有效的師幼互動,是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并努力實踐的。運動活動中,積極、和諧的師幼互動能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師的教育行為,改善師幼關系,提高運動活動質量,同時還能促進幼兒動作水平的發展,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樂觀、自信等品質,增進師幼關系的親密性。和諧的師幼互動能提高幼兒的主體地位,促進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從而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形成師幼間教學相長的“和諧之美”。
一、民主平等,積極營造寬松師幼互動的環境
和諧的師幼互動應該是開啟自然,處理流暢,結果圓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活動內容還是活動環境,都要以能激發幼兒運動興趣為前提。教師要提供豐富的材料,設置利于幼兒運動的場景與情境,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為幼兒提供適合不同個體的活動內容,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在活動中,要全面、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分層指導。例如,在玩竹多宮格時,教師利用多宮格海報,讓每位幼兒將自己發現的游戲玩法記錄下來,從而提高了幼兒的運動思維,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如何再上一層樓呢?教師提供了輔材——輪胎。幼兒用輪胎將竹多宮格墊高了兩層,把竹多宮格從平面的變成立體的器械,能力強的幼兒選擇從竹多宮格的上面穿越,能力更強的幼兒站在竹多宮格的橫框上,一步一框地走;能力較弱的幼兒站在竹多宮格前猶豫著。這時老師為幼兒提供地墊,有著運動經驗的幼兒一看到地墊就想到爬行,于是他們從竹多宮格的下面爬了過去;教師給幼兒一個贊賞的眼神和自由拓展的空間——還可以怎么玩?幼兒發明了新的爬行玩法:雙肘著地匍匐爬行;屈起膝蓋,腳面朝天,一點一點地用肚子往前蠕動等。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如何保持這種探索欲望呢?教師組織幼兒給游戲取名字,如“穿越火線”“士兵突擊”等,將游戲玩法不斷推進。教師在整個游戲中除了給幼兒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外,還把自己的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點,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出現在幼兒面前,做幼兒的玩伴,以自身積極的情緒狀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
二、關注幼兒,及時捕捉創造師幼互動的條件
“關注并滿足幼兒探究的需要”是教育活動的立足點,需要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直接獲取。幼兒運動活動中的需要包含活動、認知、愛、尊重等,幼兒在有需要時常常主動發起互動,教師要敏銳地察覺幼兒的需要,及時捕捉幼兒需要的時機,給幼兒適宜的支持。例如,在玩竹多宮格時,一開始幼兒自己探索竹多宮格的玩法,他們自由地在格子里面運動,但經常出現碰撞,引發爭執。這時幼兒會以告狀、投訴的形式主動向教師發起互動,教師捕捉到幼兒的需求時提供了腳印,讓幼兒自己選擇擺放腳印,從而產生了行進的路線,這一行為促使游戲有了規則。幾次游戲后,教師發現,大班幼兒喜歡競賽,相同的腳印很容易讓兩組比賽的孩子視覺混淆,比賽往往在混亂中中斷。如何學會解決問題,幼兒已經提出了這個需求,教師抓住這個契機,讓幼兒談論要怎么區分不同的行進腳印。幼兒的答案是令人欣喜的: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腳印來區分,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提供不同的腳印,支持幼兒的游戲得以繼續開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觀察者和聆聽者,能及時發現幼兒的需要,與幼兒共同生成新的游戲活動,并及時給予幼兒支持、幫助。
“情感”是師幼互動永恒的主題,幼兒年齡小,他們的需要很大一部分是情感上的鼓勵。作為教師,要不斷豐富和變通與幼兒的溝通策略,有意識地和幼兒交談,分享彼此情感,并產生心靈交匯。教師應把互動的視角轉向那些“被遺忘的角落”,既要與性格外向的幼兒互動,更應把互動的舞臺交給性格內向的幼兒,這樣才能保障和諧師幼互動的進行與發展。如陳××在班上年齡最小,各方面的發展也比其他孩子慢一些,同學們用竹多宮格玩“穿越火線”的游戲時,他雙手牢牢地抓著竹框兩邊,趴在竹多宮格上不敢動,其他的孩子在旁邊叫:“你快點,我們都過不去了!”陳××說:“我不敢過去,太高了。”于是我請他先下來,對他說:“你先看看其他小朋友怎么穿越的。”其他孩子排成隊依次爬過竹多宮格,我對他說:“你想試一試嗎?”他說:“可是我還是很害怕,格子中間是空的,會不會掉下去?”我繼續鼓勵他:“這么多小朋友都過去了,你也可以,老師一直都在你身邊。”他爬上了竹多宮格,在往前爬時他又猶豫了,我對他說:“老師陪著你。”我的手一直搭在他的后背上。當他爬過竹多宮格后,我對孩子們說:“××不害怕了,穿越了火線,我們給他一個掌聲吧!”孩子們都為他鼓掌。
三、調整定位,有效引導,發揮師幼互動的作用
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師幼互動的核心問題,它直接影響著和諧師幼互動的建構。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首先要求教師要有正確的角色意識。教師要學會適時后退,做一個觀察者。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兩個重點:觀察幼兒發展特點和發展水平;觀察教育環境的運動性和對幼兒成長的發展性。觀察的進程就是“解讀”幼兒的過程。
1.教師要用退位的方式接受幼兒的探索過程
“指南”要求教師關注、尊重幼兒的生成。在幼兒的探索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觀察者和聆聽者,要及時發現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敏銳地捕捉偶發事件中的教育資源,與幼兒共同生成內容和活動,對于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內容,教師應給予積極的回應。例如,在玩竹多宮格時,教師并沒有說明這個新投放的運動器械的玩法,而是讓孩子自己發現“可以怎么玩”。當教師關注到孩子的玩法單一、沒有創新時,并沒有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孩子,而是及時開展集體討論,提出問題:“我們還能在竹多宮格上怎么走?怎么跳?”讓孩子帶著問題探索游戲玩法,并提供記錄表讓孩子記錄各種玩法。這種行為給予幼兒極大的肯定和信心,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到新游戲中。
2.教師要用退位的方式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研究顯示,4~5歲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學齡前兒童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同時,運動也是他們最主要的行為、表達、學習和交流方式,蘊藏著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機會。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使幼兒的思維處于輕松的狀態,從而提高他們探索和創新的可能性。在玩竹多宮格時,教師發現幼兒的動作得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興趣已經不局限于將竹多宮格進行平面的玩。幼兒有了新的需求時,教師及時調整了材料,增加了輪胎、墊子等,但不告訴幼兒怎么玩,而是再次退后,引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幼兒把竹多宮格架在輪胎上,讓平面的東西變得立體,游戲變得更有挑戰性,開始了新的嘗試與探索,在竹多宮格上爬、走,在竹梯下進行各種形式的爬,每種方式帶給幼兒不同的心理體驗。為了更好地發展幼兒的身體素質,教師創設各種不同的游戲情境“士兵突襲”“打地鼠”“穿迷宮”“爬山坡”等,拓展游戲空間,在游戲中獲得體能、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正是這樣,在每次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及時發現教育契機,不斷提供輔助材料,但又適當退后,使孩子們在探索中進行平面玩—立體玩—構建擴展的空間玩,促成了幼兒對自己的游戲做出“最好的設計”。
3.教師要用退位的方式開啟幼兒生生互動的內容
規則是行為和活動的準則,在運動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確立尤為重要。以往的游戲常常是教師制訂規則,而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因為投入和興奮經常忘了規則,進而出現爭執、混亂的現象。我們嘗試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幼兒自定規則,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和要求。由于規則是幼兒自己制訂的,活動中他們能主動認同規則,并通過相互監督,心甘情愿地遵守規則。例如,在玩竹多宮格時,教師讓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游戲的玩法,他們決定按紅、藍兩色腳印行進,走藍色腳印的會在行進中會用跨、跳、爬等方式越過紅色腳印。由于孩子在游戲前就制訂了不能踩到別的顏色的格子里的規則,所以在出現腳印沒有延續性的狀況下,他們探索出更多的行進方法。這比教師一開始就將游戲的規則告知幼兒,讓幼兒照規則來游戲要有趣、有效和有意義。
四、因材施教,多元模式提升師幼互動的質量
幼兒園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的途徑是以教師對兒童的尊重為前提的,以改變教師觀念為出發點,聚焦教師行為,以多種形式為手段,在實踐中提升師幼互動質量。竹多宮格是戶外活動器械,如何讓幼兒對它一直保持良好的探索欲望呢?我們在發現幼兒探索出新玩法時就召集幼兒談話,讓他們給新玩法取名字,把新玩法以圖表的形式畫在海報上。有了這種積極的鼓勵,幼兒的探索活動不斷延續,玩法層出不窮。在科技興教的時代,影像教學也是良好的互動模式,如在玩兩層輪胎墊起的竹多宮格時,有孩子發現多幾個人一起從竹多宮格的中間爬過去,竹多宮格會向下凹,不夠平穩,有些孩子就會膽怯。教師把這個活動過程及時錄制下來,在休息的時候讓孩子觀看,引導孩子們討論:怎樣玩更安全?孩子們在鏡頭里看到自己的樣子,極其興奮,爭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開始孩子們只是從人數的層面上說不能一次有好幾個小朋友,要一個一個爬;佩月說她都是在竹多宮格的邊上爬,她發現竹子不會凹下去。之后老師再引導幼兒觀看錄像,他們發現由于輪胎都是墊在竹多宮格的四個角,這樣多宮格的四邊就更平穩,多么聰明的發現。和諧互動的模式是多元化的,教師可以主動地提供幫助,也可以隱性地介入指導,充分利用交互相長來提升師幼互動的質量。
良好的師幼關系,可以在運動活動中增進教師與幼兒間的和諧,也可以讓教師與幼兒在經驗、信息、情感、認識等方面進行分享,因此,教師應把自己定位為和諧師幼互動中環境的創設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互動的組織者、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的引導者。
參考文獻:
[1][美]埃米·L.多姆布羅,朱迪·賈布朗.有力的師幼互動:促進幼兒學習的策略[M].王連江,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
[2]董旭花,韓冰川,張海豫.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09.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