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成
摘 要:作文與閱讀構成語文的兩大板塊,而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的效果,對于學生寫作素養的培養及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探索起步作文的指導策略,實現小學生的個性化、趣味化、生活化寫作,是從教以來的夙愿。
關鍵詞:起步作文;小學三年級;教學策略
小學三年級開始設作文指導課,前承一二年級的寫話練習,后接四五年級的作文,所以稱之為“作文起步”。這一階段,如果小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寫作并掌握初步的寫作技法,對于做好寫話與作文的順利過渡與銜接,形成一定的寫作素養大有裨益。然而,不少學生對寫話與作文的區分太過簡單、片面。相對于寫話而言,作文不僅僅在于增加字數與擴大篇幅,還在于寫作技巧的運用及寫作個性的體現。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起步作文教學的首要目標。小學生喜歡生動性、趣味性、體驗性的情境,在起步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創設貼合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放飛思想的翅膀,充分展開想象與聯想,必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寫作效果。在情境的引導下,藝術是相通的。當學生無從下筆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圖片、樂曲、視頻等,也可以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師朗誦詩文來啟發學生。比如,“我的旅游日記”的寫作指導,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外出旅游時拍的照片、帶回的紀念品等,回憶自己旅游時的所見所聞,以及那些讓自己難以忘懷的趣事,小組內交流分享,一人講述,一人記錄,先以小組交流的方式體驗口頭創作的成就感,然后再寫旅游日記就很好下筆了。
二、關注生活,豐富素材
當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寫作欲望被喚醒,學生就會勇于表達且樂于表達,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觀察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學實踐表明,不少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起步階段,不敢自由表達,被教師搬出來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對此,教師必須貼近生活,打開作文視野,讓學生面向生活,面向心靈,寫出真、善、美。現在是信息時代,小學生的作文語言難免有網絡用語,對此教師不要視作洪水猛獸,大加貶斥或嚴格禁絕,而是要引導學生在理性認識網絡語言的基礎上規范用語。這樣,學生的寫作素材才不至于絞盡腦汁地閉門造車,其生活化的思考也將會更加真實、深刻。有學生以“我的老家”為題,寫道:“假期我們回老家。早上吃了飯后坐車,中午在車上吃的飯,到晚飯時才回到老家。爺爺騎著他的小三輪在村口接我們,他說給我們打了十幾個電話,沒人接。爸爸掏出手機一看,沒電了。回到家,奶奶已經做好飯,我第一個開吃,因為坐了很久的車,我餓壞了。第二天,我們去地里干活。奶奶怕我餓著,給我裝了一書包零食放在爺爺的小車里。”短短的一段話,有好幾件事,這就需要有所取舍,選取與“老家”關系最密切的人或事,集中或聚焦。
三、啟迪點撥,初習技法
興趣讓學生的起步作文從敢于表達到樂于表達,而技法的掌握則能讓學生對起步作文從樂于表達提升到善于表達。如果在起步作文階段,因為缺乏基本的寫作技巧,學生的寫作興趣不能有效轉化為寫作自覺,那么缺乏成就感的寫作體驗也就讓學生喪失了堅持下去的信心,那寫作素養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通過自評與互評,引導學生注重構思與表達,讓學生學會根據“表達主題”對寫作材料進行篩選與取舍,學會以提綱的形式構思,學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修飾”,是引導學生對寫作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寫作基本功的過程。比如,有學生寫道:“傍晚時分,下雨了,路上濕濕的。行人很多,都打著傘,有花花綠綠的傘,紅的傘,黃的傘,綠的傘,紫的傘,五顏六色的,像是開滿了的花兒。”像這樣的習作應不應該修改呢?很顯然,“花花綠綠”就已包括了各種顏色,與后面的“紅的”“綠的”等詞重復,應當刪去。對于那些表達稚嫩的地方,教師應盡量少修改,因為有些童言稚語恰恰是童真與童趣的體現,保留下來或許更為妥當些,畢竟寫作是循序漸進的事情,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教師不要打擊學生的寫作熱情,應盡量讓學生帶著興趣來寫,在修改時不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能有所“回味”更好。
四、鼓勵練筆,優化語言
小學生的語言直白,不懂含蓄,不懂節制,然而這也恰恰是兒童本色所在,起步作文的語言表達要提高,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表達意識。對此,筆者在起步作文教學中,設立“一句話老師”作文園地,當班里的學生感覺自己寫的某句話很棒時,就可以將其寫在“一句話老師”作文園地中展示出來。小學生天性愛表現,老師就要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多進行“小練筆”,還可以從中挑出令人驚艷的句子,在班里讀一讀。放學回家,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佳作”讀給父母聽,在分享中感受并回味自己的寫作。
總之,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首要在于興趣,其次將生活作為源泉,師法生活,取法生活,結合學生的天性及基礎給予適當的技法指導,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愛上寫作,寫出真情實感來。
參考文獻:
黃瑞夷,江平.作文就是用筆聊天:小學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課堂實錄及評點[J].語文建設,2003(2):17-20.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