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摘? ?要:本文闡述了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發展趨勢和大連對社會化檢測機構管理的現狀,簡述了大連市環保局在社會環境檢測機構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就環保部門以后如何對其進行監管、規范環境檢測市場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化? 環境檢測? 監管?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X83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b)-0081-02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基礎,隨著環境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環境監測任務也快速增加,由政府有關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為主開展監測活動的單一管理體制已不能滿足監測市場的需求,亟需社會力量的參與,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1]。
環境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2016年,環保部出臺了《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應對所提供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1? 大連市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發展及管理
1.1 發展概況
2011年,大連市環保局作為試點機構率先在遼寧省開展對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監管工作,共備案檢測機構4家,截止到2019年,大連已有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20余家。
1.2 監管工作開展情況
大連市環保局在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中,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積極鼓勵社會檢測機構參與我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監測,場地調查、治理項目修復監測等環境監測活動,不斷推進我市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發展。
近年來,為加強對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的管理,大連市環保局制定了《大連市社會環境檢測機構檢測人員上崗合格證考核實施細則》、《大連市社會環境檢測機構能力認定現場評審細則》、《關于進一步加強對社會環境檢測機構環境監測行為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及《大連市社會環境檢測機構質量管理考核評分細則》等多項制度。自2013年起,大連市環保局每年對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進行檢查,并通報檢查結果,對有問題的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責令進行整改,整改后進行檢查,對出現弄虛作假的行為堅決依法查處。
2? 社會環境檢測機構存在的問題
社會化環境檢測市場的出現,解決了政府與社會公眾對環境監測數據的部分需求,但環境監測市場表面繁榮的背后,仍存在許多問題。
2.1 檢測能力較差
我國的社會化環境監測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市場進入門檻不高,社會環境檢測機構多為民營機構,檢測機構規模較小,企業的管理水平不高、檢測技術跟不上需求,環境檢測工作要求檢測人員穩定,經驗豐富,但大多數檢測機構缺乏專業性的環境檢測人員、人員流動性大,且沒有足夠的環境檢測經驗,實驗室標準化建設不完善。
2.2 檢測程序不規范且數據質量堪憂
環境監測工作是一個復雜、連續和相互關聯的一個工作,環境樣品具有極強的代表型、地域性、空間性和時間性,規范、準確、及時的監測結果應滿足“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準確性、可比性”,整個監測過程要符合體系要求,采樣記錄、原始記錄、分析記錄、監測報告等各種材料要具有可塑性、一致性、連貫性,要能自圓其說,要求證據鏈完整、準確,對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要求較高。目前,國家只要求對政府所屬環境監測人員實行上崗證上級考核制度,但社會化檢測機構的從業人員僅僅是內部培訓就開展檢測業務[2],很多監測人員對監測技術規范不了解不透徹,甚至部分檢測機構新進人員都未經過內部培訓就直接上崗,采集的樣品不具備代表性,分析的數據就無法能準確地反映出實際的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問題,此外,部分大型分析設備價格較高,很多社會化檢測機構的儀器設備比較落后,為節約成本,對有故障的儀器維修更換不及時,老舊的儀器準確性、靈敏性都有所下降,很難保證檢測數據的質量。
2.3 存在惡性競爭并擾亂市場秩序
環境監測公司為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降低收費標準,采取超低價格競標,單純追求業務量,忽視檢測質量,部分不良社會化環境監測公司為迎合企業,為了采用降低質量來縮減成本的方式,不按規范進行監測,出具的檢測報告不能實際反映出企業實際排污情況,嚴重擾亂檢測市場秩序[3]。
2.4 監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社會化環境監測市場的監管制度不完善,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有效的監管辦法。管理體系監測過程涵蓋檢測樣品、儀器設備、實驗室分析環境條件、檢測人員能力、檢測方法標準等多環節,必須執行一套完善的從采樣、運輸、交接、分析、報告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但有部分社會化檢測機構還存在質量體系不完善、人員水平能力弱、儀器設備老舊、資金壓力大問題,也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管問題。因此,建立完備的環境監測質量能力評估制度,制定有針對性的機構及人員管理機制和質量監督措施勢在必行。
3? 建議
3.1 強化行業自律
成立行業協會,建立行業自律制度,輔助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社會化檢測機構管理,定期將結果匯報市場監督部門并公示。市場監督部門在推行環境檢測社會化方面要加強其他部門聯動,建立資質認證和檢測過程抽查監管的協作機制,各負其責,推動環境監測服務市場健康和高質量發展。
3.2 及時總結及推廣試點積累經驗
環境監測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定期組織交流的形式,分析解決存在問題,共享各地在工作中積累的管理經驗和教訓,共同探討環境監測社會化所面臨的類似問題及發現的新問題,研究加強和完善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監管的相關措施。
3.3 建立“社會檢測機構環境檢測業務信息管理系統”
為滿足開放環境檢測服務市場、完善過程管理、實現全面監管的要求,構建集中、統一的社會檢測機構環境監測業務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通過平臺的建設實現對社會檢測機構的管理,支持和推行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成為環境檢測新體制的重要支撐平臺。大連市環保局已經初步建成“社會檢測機構環境檢測業務信息管理系統”, 建設內容包括待辦事項、監測任務、檢測機構信息庫、監測服務項目、系統管理五個模塊。待辦事項主要是對監測機構基本信息填報;檢測任務主要是檢測機構錄入委托檢測任務信息及采樣任務信息;檢測機構信息庫主要是查看社會檢測機構基本信息及檢測能力范圍;檢測服務項目查看監測任務清單;系統管理主要是對基本信息進行修改。通過系統建設實現對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管理,對社會檢測機構的監測服務進行監管。
3.4 建立信用體系管理模式
大連市環保局初步建立信用體系管理模式,提前告知在大連從事生態環境監測業務的社會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當依法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安裝“大連市環境監測社會服務管理系統”,自覺接受大連市生態環境局監督檢查等,讓企業全面了解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的基本要求,同時通過“信用承諾書”的簽署和公示,增加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方式,便與行政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對環境監測行為進行監督。引入信用體系管理模式,提高了企業的違法成本,一旦企業失信,生態環境部門將依據相關規定失信行為進行分類認定并實施懲戒,有效防范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發生。
4? 結語
當前,環境檢測市場社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檢測數據質量直接關系到數據的有效性,各檢測機構的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急需建立一套科學、公正、有效的管理體系,規范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環境檢測行為,使其出具的數據、報告能真正反映出實際環境情況,說清污染源排污狀況、說清環境質量,為政府決策提供堅定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娟,袁瑩.完善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管理的對策建議[J].中國高新區,2017(10):170.
[2] 鄭秋花,丁桂英,郭蓮秀.日照市環保部門對環境檢測機構的監管與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41(8):17-20.
[3] 王湜,李娟.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發展及質量監管思路探討[J].科技視界,2014(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