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吉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基礎。教師要規(guī)范、優(yōu)化讀寫教學,強化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寫作情感;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讀寫情感;立足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實現(xiàn)讀寫的有機結合;通過細讀文本內容、寫觀后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關鍵詞:語文閱讀;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讀寫結合;寫作能力;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6-0054-02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是一種特別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因此備受人們的關注。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基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聯(lián)十分緊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難以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樹立全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靈活地應用讀寫結合方式,讓學生在以讀促寫中實現(xiàn)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一、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價值
1.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全面提高
語文教學過程中,字詞句等基礎知識非常重要,但是讀寫能力的訓練同樣十分重要。只有保證讀寫訓練的數(shù)量和質量,才能促進學生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內化。通過讀寫結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到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然后借助相應的寫作訓練,強化學生對閱讀篇章的理解,實現(xiàn)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2.提高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以及應用能力。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累豐富語言,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朗讀、默讀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閱讀內容產生獨特的理解,教師可借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寫作內容,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高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
3.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及寫作,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實現(xiàn)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但是當前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寫作能力不強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語文教學效果。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語文教材引入的篇章都是經典內容,課文中很多好詞、好句都可以當作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在講解課文時,通過對課文寫作手法分析,能讓學生的寫作更加規(guī)范有序,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語文讀寫結合現(xiàn)狀
當前,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還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讀寫結合不緊密。在新教學理念之下,很多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讀寫結合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具體實踐中依舊存在讀寫結合不緊密的情況。在教學中沒有充分發(fā)揮出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從而影響到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其次,存在重讀輕寫的情況。在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中提高閱讀水平。然而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卻是重閱讀、輕寫作。教師會在課堂上花費很長的時間,引導學生細致地閱讀文本,卻不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寫作訓練。如果學生不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寫作中,就會直接影響到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三、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
1.規(guī)范讀寫結合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優(yōu)化。首先,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抄錄下來,抄寫、積累的過程也是逐步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當學生開展寫作活動時,利用日常積累的語句豐富寫作內容,會極大提高寫作效果。其次,學生閱讀文本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內涵進行剖析,以此強化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也便于學生在日后的寫作中更好地把握寫作情感。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四季之美》時,可以讓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并將自己喜歡的句子寫下來。有的學生認為“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成群結隊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飛,更是叫人感動”寫得很好,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段話,并嘗試分析這段話的寫作手法。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這段話,寫幾句描述秋天的語句。在這樣的讀寫結合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會提高自身寫作水平。同時,學生的思維也會保持高度活躍,在寫作環(huán)節(jié)對文章進行反思,從而將對文本的感悟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2.豐富學生讀寫情感
在語文課堂上,不管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關聯(lián)。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會選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為主要描述對象。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增強學生的讀寫情感體驗,讓學生將自身情感與文本情感、寫作情感結合起來,以此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提高寫作水平。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鳥的天堂》時,可以讓學生開展合作閱讀,讓學生分享自己閱讀課文的情感。而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同時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項以“鳥”為主題的寫作任務。為了提高寫作質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學生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鳥的圖片展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從鳥的形體、習性、叫聲等方面開展寫作。這樣,學生不僅會寫得生動、有情感,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增強對課文情感的感知,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3.結合生活實現(xiàn)讀寫結合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生活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以此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找春天》時,可以讓學生在課文閱讀之前,想象一下自己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并與其他同學相互交流自己眼中的春天,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感觸。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合作閱讀,并對比課文中描述的春天與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內容,找出其中的差異,促使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我眼中的春天”,寫幾句關于春天的語句,學生可以對課文中的描述內容進行模仿,也可以將自己的真實情感或體驗寫下來,這樣的讀寫訓練會大大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應用能力。
4.細讀文本,寫作感悟
為了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思維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寫出讀后感,以此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會。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題材多種多樣,不同的文章表現(xiàn)出的不同創(chuàng)作觀念、價值觀念,都具有極強的教育效果。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深入剖析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內涵,讓學生在深層次閱讀后寫出讀后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例如在《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文本的深層次閱讀后,可以引領學生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或者是閱讀完課文后的感想寫出來,并與其他同學相互分享。學生在寫作與分享中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讀寫結合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中加深對閱讀文本的體驗,促進學生文本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滿足學生綜合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婁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群文讀寫結合策略研究[J].語文知識,2017(08).
[2]陳壽宗.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3]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4(09).
[4]高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