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筱麗
摘要:
產教融合是一種將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縱觀市場發展的趨勢,可以發現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諸多矛盾,合作緊密度欠缺等問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對于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來說,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于提高學生就業后的工作水平具有重大影響。為推進產教融合教學,服務社會發展,本文就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下建筑工程施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建筑工程;施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教育的導向就是為了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基于現代社會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相關教育部門也對高職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明確了產教融合的重要地位。建筑工程施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應將校企聯合育人、雙業聯合對接作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一、產教融合
高職教育中產教融合模式實施的目的是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做到“學”與“做”同步進行,才能使得其技能水平、職業素質等不斷提升,進而凸顯崗位特征,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近年來,我國教育部提出了高職教育“五個對接”內涵的建設要求,校企合作應以此為規范,達到合作辦學、育人、就業、發展的目標[1]。
對于院校來說,通過借助企業平臺,能夠將基礎科研成果變為生產力,而對于企業來說,通過高職院校能夠獲取高素質技能人才,從而提高生產效能并為自身創造利潤。我校為深入發展產教融合教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為堅持校企合作,先后與多個市/區簽訂了政校戰略合作協議,并與室內外幾十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為提高學生技能水平,開展了技能大賽,建立了大賽工作機構,積極承辦省市賽項,逐步建成了集教學、培訓、比賽、創業為一體的實訓基地。為加大學生培訓工作,我校開展了“雨露計劃”,并堅持以研促教,目前院校在研課題列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二、基于產教融合的建筑工程施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瞄準國家戰略產業布局,規劃產教融合藍圖
近年來,我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大國家戰略,這為高職教育指明了方向
[2]。作為高職院校來說,應深入了解市場發展趨勢,緊盯產業布局發展中的技能人才需求,進而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的對接,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夠緊跟時代潮流,符合區域產業發展的需求,進而實現校企雙贏。
(二)推進集團化辦學,創新產教融合發展模式
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下建筑工程施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首先應健全辦學體制,實現多樣化教學,并鼓勵企業參與到產教融合教學項目中來。如,可建立以院校為主,企業、行業、政府為輔的職業教育集團,根據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共同培養人才和開展科研,能夠真正實現校企合作互贏的局面,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3]。
(三)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夯實產教融合基礎
對于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來說,院校應認識到同步規劃專業布局與產業布局的重要性,在前期制定發展規劃時可提前對建筑工程施工相關企業的產業結構以及人才需求等進行調研,從而根據調研結果發展企業急需專業,使得專業與產業結構得以契合。此外,新的經濟體系下,對于人才的培養應重視專業課程的設置,課程體系建設中應以職業資格標準為參考,及時引入新技術等,使得課程的教學能夠保持與企業發展同步進行,進而達到產教結合的目的。
(四)建設智慧實踐平臺,打造產教融合試驗田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教學奠定了基礎,院校可通過建立智慧學習工場等方式,形成線上教學及管理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打造開放型、智能型教學管理模式,能夠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產教融合生態圈。也從側面說明未來高職院校教學中應構建以教育技術創新為主的新課程體系,形成新型產教融合縱深合作的模式。
(五)創新教育培訓服務,拓寬產教融合渠道
產教融合教學渠道的拓展,是提高產教融合教學質量的基礎。目前我國大力推廣“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式,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開展了以企業生產需求為基礎的職業技能培訓、安全生產培訓等活動。同時輔以“讓元制”模式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主,兩者聯用體現了以新技術、新知識為重點的創新化培訓,切實提高了學生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六)聚焦雙師隊伍建設,保證產教融合順利實施
產教融合育人理念下對教師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應傳授學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同時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培養。對于教師來說,入職必須具備行業實踐經驗,避免出現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欠缺等情況的發生。教師應將教學和學習作為終身目標,不斷完善自身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為達這一目標,可取消終身制“雙師型”證書,實行每年繼續教育制度,從根源上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未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改善[4]。
近年來,我國提出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這一途徑,通過聘請企業中高技能人才以及建設工程管理人員等以兼職教師的身份來到院校實施教學,與專制教師協同育人,師資隊伍力量得到顯著提升,使得培育環境更加完善。同時應完善院校繼續教育體系,對高職院校教師的研究課題提供支持,給予實踐機會,去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和鍛煉,合作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了,教學效果就更好。
三、結束語
產教融合既是改革教育形態的主要途徑,也是產業進行升級轉型的基礎,基于此種育人機制可將院校的教育資源與企業的技術優勢相結合。對于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學生來說,產教融合在院校和企業之間架起了一座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橋梁,形成了以教育鏈和產業鏈為基礎的一體化工作格局,達到了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目標,有效的解決了人才供給側以及產業需求側的結構問題。在這種形勢下,產教融合體現出獨特的優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鞏固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但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學效果仍不是特別理想,因此如何促進產教融合,仍將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也是以后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徐廣舒. 產業現代化視角下的建筑工程技術品牌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以南通職業大學為例[J].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 018(001):59-62.
[2]徐娟, 梁稱福. 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學園, 2018(24):27-29.
[3]徐春紅.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多方向培養”旅游專業人才——現代學徒制模式探索與實踐[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9(3):22-26.
[4]趙治超. 基于專業群建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實踐研究——以工程造價—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群建設為例[J]. 廣西教育, 2019(11):48-50.
山東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建設項目?? 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9355,課題名稱:建筑工程施工專業1+X證書制度下“六雙一體化”現代學徒制研究與實踐
(作者單位:(聊城市技師學院)聊城高級工程職業學校,山東 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