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宇
摘要:
學習一門新語言時,大多數人都會受母語的影響,因為語言都是共通的,同一語系的語言就更加相似。本文主要從以粵語為母語的人為對象,討論粵語在他們學習新語言時對他們的影響,并分析提出充分利用粵語語音學習外語的方法。
關鍵詞:粵語;新語言;學習
在當今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多語言學生越來越多,不少人除了課標要求的英語言外還會根據自身興趣學習別國的語言:有為了看動漫而學習日語的,有為了看韓劇學習韓語的,還有為了出國留學深造英語的……不管是為了什么而學習語言,目的都是為了聽得懂,說得出。
一、粵語簡介
粵語,也叫作廣東話、廣府話、白話。粵語屬漢藏語系語言,在中國嶺南地區,及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和地區,以及海外華人中廣泛使用。
粵語發音系統較復雜,最多有20個聲母,94個韻母。[1]九聲六調: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
九聲各自代表字有:絲(si1);蘚(sin2);線(sin3);婆(po4);破(po5);事(si6);逼(bik1);迫(pak3);食(sik)。
實際上陰入、中入、陽入聲調的音高,與陰平、陰去、陽去是一樣的,不過是用-p、-t、-k韻尾的入聲字用以分別。由于聲調的定義,是包括抑揚性(即實際音高)和頓挫性。而入聲韻尾-p、-t、-k正是影響了其頓挫性。因此,即使只以1至6的六個數字標示,我們仍然要說是有九個聲調,或者說有“九聲六調”,不能稱作只有六個聲調。
六大調的字分別為:收(sau1);口(hau2);墊(din3);荷(ho4);冇(mou5);度(dou6)。
二、語言學習的步驟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一門外語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沒有熟悉的語音語調,沒有外部環境的熏陶,只能靠老師課堂上蒼白的演示,或是靠自己的天分。事實上,學生們的外語書上的單詞旁邊都或多或少寫著幾串拼音或漢字,這便是我們借助母語學習外語的最好例證。但是學校的老師普遍比較反對這種學習方式,認為這種方法不嚴謹,沒有精髓。而我認為,這恰恰是我們開始了解語言差異,尋找學習好方法的必行之道。
學習語言,自然是先習其音,而后通其意,最后曉其語法,要想說的一口流利的外語,第一階段的識音辨字環節便要上心,不要將母語的語音習慣套用到外語的談話當中,而要分析出兩種語言的相似之處并以此幫助自己的學習,避免語言遷移的產生。ODLIN曾提出,語言遷移是指所學語言和其它任何曾習得的(或尚未完全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造成的影響。[2]
普通話中有除輕聲外共有四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較于粵語,普通話少了三種入音,這是粵語比普通話難學的原因之一,也是講粵語的人外文口音相對較好的原因之一。下面我將以日語和英語為例子,簡要敘述一下粵語語音對兩種語言習得的影響。
三、粵語語音對英語習得的影響
英語國際音標有24個輔音,20個元音(英式20個,美式18個)。
對于英語口語學習者而言,單詞讀音的準確性是衡量聽讀能力的一大指標。英語單詞的許多都含有閉口尾音m,“climb”,粵語中通常詞尾的m后是不會再有音節的,而且對聲母的關注不多,因此一旦知道在m后的b不發音,便會自動忽略b而讀出正確讀音;但普通話中的聲母較多,對聲母的重視也高,以至于b不容易忽略,從而讀出錯誤的讀音。
普通話中的后鼻音的發音位置相對于英語、粵語而言要更為偏前,但英語與粵語都幾乎在同一發音位置。[3]如英語的“doing”,普通話的“鼎”,粵語的“頂”,讀音相比較起來還是英語與粵語更相近;再如[Λ]是一個短元音, “subway” [′sΛbwe] 的“sΛb”讀音就與粵語中的“濕”的讀音一致,而普通話中沒有相近的閉塞音。
四、粵語語音對日語習得的影響
日語沒有音標,但有五十音圖,其中有5個元音(あいうえお),10組清音,4組濁音,拗音,撥音,促音和長音。就如上面介紹所提到的,粵語中存在著入音,而入音能提高單詞和句子的頓挫性,就像促音在日語句子中的作用一樣,“一國兩制”的“一”(jat1)有短暫的頓挫,而普通話中并無此類停頓,這也是粵語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之一。當然粵語中并不區分平舌和翹舌,粵語母語學習者發「し(si)」音時常常試圖用〔∫i〕音代替「し(shi)」音。這兩個音位的發音方法也是有相當大的區別 的。粵語的〔∫i〕音為擦音,而日語的「し(shi)」音則屬于清音。[4]讀音與粵語的“詩”相似。
五、如何利用粵語語音學習外語
1.多分析總結語言之間的聯系與相通之處。
戴運財和崔文琦曾指出,對比母語和二語在結構上的差異,減少母語的干擾是外語教學一條重要準則。在教學中應該對母語與所學外語進行適當的對比分析,提升學習者對相關語言內容的背景認知,避免母語的某些硬性規則負遷移到我們要學習的外語中。[5]一旦遇到語言遷移難免會引起學生心里的慌張,畢竟習慣是比較難改正的。為避免這種情況,在學習語言之初就要仔細分析兩種語言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多加注意。
2.使用專業字典進行詞匯學習。
如中英的柯林斯英漢雙解字典,牛津字典英漢雙解字典,朗文字典,和中日的日漢雙解學習詞典,三省堂新明解日漢詞典,日本國語詞典等。在學習語言之初,比起自以為是的對陌生詞匯進行先入為主的詞義揣測,不如把字典翻開,學習者想要的答案里面都有。不可否認的是,優秀的語言學習者不可缺少的一樣神器,就是字典。查不認識的單詞句式,需要升級的表達方式,熟詞僻義,這樣來來回回的翻找,過程是有些繁瑣,但對語言學習者詞匯量的提升效果是不可忽視的,學生對該門外語的語感也會不斷加強。語言的學習,就是在一次次的翻查字典中不斷升華的。
3.了解所學目標語國家的歷史與文化。
文化是生活的映射。孫薇曾說,語言同文化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不了解某一種語言所處的文化就無法理解和更無法運用這種語言。[6]的確,語言其實就是文化的一方面,更是文化外化的工具,語言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傳播文化。每個國家的語言都具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經過世世代代篩選,剔除,并深刻反映著當地人民思想和行為,就像每個習語諺語的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了解這段背后的趣事對我們理解記憶這個詞組或句子是非常有幫助的。
4.瘋狂輸入,適當輸出。
學習一門語言都要經過不斷的努力,聽,說,讀,寫四大方面需面面俱到,特別是母語對二語,三語習得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且是力量巨大的,母語的習得靠的是環境的不斷渲染,通常情況下我們的二語和三語是沒有這些環境資源的,要彌補這方面的缺失就必須加大輸入,將日常能用到的句型或單詞先行記好,目光所及皆是單詞。聽,讀都是輸入的一部分,但要想語言水平得到提升,說,寫這兩個輸出步驟不能少。聽錄音是為了將來能說出如錄音一般標準的語言,讀文章是為了將來也能寫出能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文字,這些路,走到一般都不能算成功。
[參考文獻]
[1]粵語與古漢語詞匯.
[2]ODLIN T.Language Transfe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27.
[3]林詩琪 陳泳彤 楊芷穎 粵語對英語語音的影響 教學新論2018.08.
[4]申冬梅 以粵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的語音遷移現象及對策 社科學論 2014.08.027.
[5]戴運財,崔文琦.基于二語習得研究的外語教學十原則——從理論到實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6):3l-39.
[6]孫薇,文化因素對英語教學的影響與作用,《池州師專學報》2006.1.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