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子洋 劉穎燁 武占魁 霍世超 崔鵬
摘要:
隨著航天企業近年來的法律制度建設工作推進,各企業建立了專門的法律機構并設置了法律專員或法律顧問崗位,為依法治企工作提供了切實的基礎法律保障。為了進一步提升院法律顧問業務素質和水平,促進企業法治工作與中心任務緊密結合,本文圍繞如何加強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做好法律工作以及在日常工作和經營管理方面發揮法律顧問的作用,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梳理了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建設思路,分析了航天企業法律顧問的現狀和問題,針對現狀提出了企業法律顧問建設的一些思路和改進方向。
關鍵詞: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基礎法律保障
一、企業法制工作背景
隨著企業近年來的法律制度建設工作推進,建立了專門的法律機構并設置了法律專員或法律顧問崗位,為企業依法工作提供了切實的基礎法律保障。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法律顧問業務素質和水平,促進法治工作與中心任務緊密結合,本文圍繞如何加強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做好法律工作以及在日常工作和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發揮法律顧問的作用,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促進法律與經營管理主業相融合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
二、法律顧問制度思路
企業法律顧問是懂法律、懂經濟、懂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企業法律顧問隊伍是企業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企業法律顧問人才的三個環節,把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成一支企業真正留得住、用得上、信得過的人才隊伍。企業法律顧問執業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企業行為。要保證企業法律顧問全面地履行職責,必須有組織保障和約束。因此,企業法律顧問執業離不開組織保障和約束[1]。并且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在保證效益最大的前提下做好事前的法律風險防范[2]。
三、航天企業法律管理的現狀
當前,雖然航天企業各廠所單位均建立了專門的法律管理機構或設置了專門的企業法律顧問,但是面對訴訟案件等專項法律事務,很多單位往往是以“外包”的形式交給專門的律師事務所去處理,雖然律師事務所能夠保證一定的業務專業性,但是由于律師事務所不了解企業內部運行機制和經營管理決策思路,因此“外包”式的法律管理業務往往有以下問題:
1、 工作質量和服務價值性不高
現對于航天企業來說,“外包”式的律師事務所的大部分律師不去深入分析企業遇到的問題,也不愿花費精力去研究法規、政策,給出的處理建議往往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且口頭咨詢居多,形成書面文件較少,這種情況下,律師的工作價值體現不了,工作量也無法衡量。
2、 資源配備單一,業務范圍較窄
企業及廠所單位的常年法律顧問,通常由1名或2名熟悉的律師搭檔擔任,個人的能力、精力有限,不可能樣樣都精通,就算是對廠所單位業務流程比較熟悉的,往往也需要通過較長時間去積累,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學習成本。然而廠所在面臨新時代任務背景的需求是多元化、時變的,所以專業律師很難面面俱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的法律服務。
3、 淺層次服務、缺少深挖意識
很多律師簽了顧問合同后,僅提供日常咨詢、合同審查、訴訟處理這些淺層次的服務,對深層次的更有價值的服務機會沒有發掘意識。對廠所的投資事項、建設事項等重大經濟行為熟視無睹,抓不住這些重大的專項服務機會,或是受自身能力限制服務不了。
四、企業法律顧問的服務
1、商業模式合理性論證
作為法律顧問,首先需要了解和把握企業商業模式及商業邏輯。企業商業模式,既可以從組織架構、產業環節、商業流程、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把握,也可以從商品、人員、信息、資金等要素的流轉過程進行解析。商業模式論證涵蓋商業模式的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論證三個方面。
2、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是企業法律顧問服務的重要方面。國家每年推出大量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對企業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為相關企業的法律顧問,就需要對這些政策進行深入細致的梳理和解讀,否則是無法為企業防范風險的。在傳統的外包法律咨詢業務中,很多律師由于不了解企業現狀和業務,對政策解讀并不到位,這更是要求企業法律顧問具備一定的政策解讀能力和水平。
3、合同管理
現在的企業管理,合同管理是其中的核心方式。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合同來進行優化和管理;企業內部的許多管理行為,也可以通過合同來予以明確,如生產協議、勞動用工、投融資合同等。對合同的重視,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陷阱,是大部分航天單位已經意識到了的問題。合同管理,既涵蓋了合同的起草、修改、磋商過程,也涵蓋了合同的備案、歸檔;既存在于與外部單位合作,也存在內部合作,還存在于企業與員工之間。
4.知識產權保護
對航天領域許多高科技企業而言,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重要。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在大大增強,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許多的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沉重。對于企業而言,知識產權已經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在我國公司法的領域,知識產權經過評估之后,是可以作為企業出資的。因此,在為企業提供法律顧問服務的時候,知識產權保護絕對不可忽略。
五、航天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改進思路
1、從概括性顧問向單項性顧問轉型:根據企業特點,將傳統的概括性顧問分割成各個單項顧問,如人力資源顧問、市場交易顧問、企業管理顧問等,既可以通過垂直領域的分工做到深耕領域專業特點和企業發展需要,又可以利用矩陣式的管理讓企業根據自身需求統籌規劃企業法律管理,能夠解決傳統顧問中,律師什么都管,但什么都不深管,服務價值無法體現的問題。
2、從個人顧問向團隊顧問轉型:可以將傳統的個人顧問,轉變為戰略合作律所的團隊顧問或者根據自身環境建立企業法律顧問團隊,利用團隊的力量,對單位進行資源整合,然后根據律師或顧問團隊的專業特長進行組合,分別擔任企業各領域的專項顧問。顧問之間通過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解決單打獨斗面臨的困境。并且在這種模式下,依靠團隊的力量,充分發揮知識管理的作用,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技能,為企業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使企業得到實惠。
3、從咨詢性顧問向事務性顧問轉型:律師或企業法律顧問的首要職能是利用法律知識解決社會現實問題,而不是普及法律知識。所以,法律服務要深入到企業的事務層面,了解行業的特點、了解市場交易的潛規則,弄清問題的緣由和背景,找出病根,對癥下藥,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務必要改變傳統服務模式中脫離實際的、隨意性的法律咨詢現象。
4、從廣種薄收向精耕細作轉型:擔任顧問的同時,應全面關注顧問單位的運營、管理、發展等情況,挖掘出企業方方面面的法律需求,尤其是要深挖企業的重大專項服務。通過深挖,充分開發單位現有的法律資源,而不去盲目開荒。
[參考文獻]
[1]360百科.企業法律顧問制度,https://baike.so.com/doc/6725970-6940187.html.
[2]企業法律顧問實務操作全書(第二版)[M].中國法治出版社,北京,2015:7-8.
(作者單位: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北京 1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