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國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語文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通過語文課程學習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為了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要根據小學生的活潑好動和好奇心比較強的特征,通過故事教學法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性加強對語文知識的探索。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小學語文? 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52-01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知識比較豐富,通過故事教學法可以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加深學生的認知,充分調動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針對于小學生,在語文課文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可以更加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普遍應用故事教學法。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的意義分析
1.1 提高學生們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
通常情況下,很多小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同時很容易對周邊事物產生好奇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語文教學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發展可以將語文中的知識點通過故事的興衰充分展示給學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積極性。
1.2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視野,為學生們后期學習做好準備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知識比較豐富,老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法和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結合,為學生講述出更多的課外知識,對開闊學生知識面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從而也使學生意識到語文的博大精深,為后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3改善教學效果,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主要是老師通過故事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互動。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和老師的有效交流,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與此同時,可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活躍了語文課堂的氛圍。
2.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2.1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故事情境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現代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主要是結合聲音和圖像,可以使學習從視覺和聽覺方面獲得更多的啟發,從而使一些抽象的知識更加的具體和生動,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潑水節》一課中,老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同時結合聲音和影像等形式,為學生創造出身臨其境的故事情境,進而引導學生的學習。首先,老師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整篇課文,然后再播放預先準備好的影片,使學生在觀看潑水節視頻的時候,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文章的內容。應用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進入到故事情境中。
2.2聯系實際實施故事教學法
由于小學生并不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些小學語文知識對小學生來說理解難度很大。對于這些知識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要應用故事教學法實施教學。通過教學內容和故事教學法的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和總結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故事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然而,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況,針對性的引入故事內容,才能充分發揮出故事教學法的功能。
例如:在《落花生》一文中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經過調查得出,小學生并不了解花生的具體生長條件和采摘方式等。因此,老師可以講述出自身采摘花生的經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該課文。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小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語文知識內容。
2.3利用故事教學法開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加強語文寫作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可是,在寫作練習過程中,學生通常沒有比較多的詞語。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學習可以在聽取故事的過程中,針對故事主人公產生一定的共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開闊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和寫作。
例如:“我的童年”這個題目的寫作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魯迅、毛澤東等名人的童年故事。通過生動的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學生的寫作思維帶來一定的擴展,對學生培養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4通過故事教學法展開情感交流
將故事教學法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小學生全身心的進入到語文教學課堂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八國聯軍侵華的故事,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出有關的照片和視頻等。充分激發出學生的愛國熱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加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是一種實用性的教學模式。小學生可以通過故事的引導,培養出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同時,應用故事教學法可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為學習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譚梅,楊葉.核心素養視閾下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11):21-2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