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關鍵詞:財務管理 ?內控體系 ?風險防范
社會經濟發展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也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了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企業必須要不斷提升競爭力,加強財務管理、內控建設與風險防范顯得十分必要。當前,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現狀不容樂觀,面臨著許多風險問題,應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防范,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一)內控意識薄弱
我國企業數量眾多、種類多樣,許多企業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忽視了利益相關者的預期收益問題,導致企業風險與資金時間價值失去控制,為財務管理帶來較大難題。部分領導者的內控意識薄弱,在無充足業務的支撐下盲目擴張,加上投資決策過于注重政績,導致部分財務報表研究流于形式,項目預算敷衍了事,使投資后的收益不夠明顯,由此形成惡性循環,資金日益短缺,投資風險不斷增加,經營效益嚴重受損。
(二)內控執行力薄弱
現代化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增加,部分環節存在內控力度不足問題,財務監督作用無法充分發揮,進而影響經濟效益。例如,預算執行控制薄弱,常常出現超預算支出情況、資金分散管理、資金缺乏統籌調度、資金流動缺乏監督、利用率降低等等,部分企業雖然制定并實施了授權審批制度,但由于越權審批現象未得到有效管控,導致成本管理難度增加;部分企業采用粗放式的資產管理模式,重大投資未科學論證,也沒有定期進行資產清查,賬實不符現象十分普遍。
(三)風險管控不到位
財務內控管理中風險管理十分重要,由于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拓展,業務類型日益豐富,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也隨之增加,很容易產生財務危機,影響未來健康發展。在財務內控方面主要面臨的風險如下:
(1)資金流動風險。由于籌資決策失誤、資本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導致籌資成本增加,負債率上升,很容易引發債務危機;同時,因資金審批控制不嚴格,審批程序不全等,導致超額付款,為項目管理帶來安全隱患;
(2)資產管理風險。在業務開展中,項目部門未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物資采購,導致物資大量積壓,占用流動資金,如若管理不善造成物資損壞,更便使成本支出增加;同時,無法定期進行物資清查,及時發現盤虧、閑置、毀損等問題,影響真實核算成本,使項目實際盈虧無法得到真實反饋;
(3)全面預算風險。由于預算的剛性不足、考核不嚴、管理流于形式等,許多企業按照規定編制預算,但實際工作中未嚴格落實,對資金活動未嚴格把控,導致資金預算執行力較弱,占用、挪用等現象增加,帶來較大的訴訟風險。
(一)提高內控意識
為了貫徹落實企業內控建設,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首先應提高內控意識,對組織機構進行健全和優化,使內部員工能夠明確崗位職責,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在企業內部形成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體系。對此,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與內控需求,對內部機構進行科學調整,實現權責明確,各個方面均得到有效控制。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企業還應建立成熟完善的會計體系,使財務信息安全得到切實保障,為管理者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利依據,進而提高整體內控效率。此外,企業還應重點做好生產部門的財務管理工作,通過優化和改進方案,實現全過程動態化控制,充分發揮監督職能;貫徹落實全面預算管理,特別是生產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可使生產運營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針對事前、事中與事后進行有效控制,為內控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提高內控執行力
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也應“正中要害”,把握好關鍵環節,提高內控執行力,嚴密封堵管理方面的漏洞與缺陷,科學有序的開展各項經濟活動,具體措施如下:在預算機制方面,由財務部門負責編制預算,要求與戰略目標相一致,由董事會進行審批,審批通過后,在財務部門的監督下執行,定期對執行成果進行分析,剖析預算偏差的成因,追究相關部門的責任。在預算執行之前,禁止擅自更改預算,嚴禁超預算現象發生,確保剛性執行;在資金控制方面,財務部門應每日清算、每月結算現金與存款,制定并貫徹落實資金計劃,將財務活動從事后改為事前。企業應實施資金集中管理模式,對資金賬戶進行統一,按照業務需求分配資金,最大限度的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在成本控制方面,應嚴格實施授權審批制度,對經營活動中的資金支出嚴格控制,禁止出現超預算支出;在資產控制方面,應確定資產投資決策流程,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討論研究后再做決策。同時,財務部門還應定期進行資產清查,合理處理資產賬務,確保賬實一致。
(三)構建財務風險控制機制
1、明確財務風險指標
根據企業當前現狀與發展戰略設立經營目標,結合自身風險承受力設定風險目標,如若忽視該項工作,很容易引發財務風險。對此,可將財務指標確定為以下幾點:一是資產負債率,也就是負債與資產間的比值;二是流動比率,可體現出企業短期內的償債能力;還有銷售增長率、投資回報率等等。企業通過對現有風險的評估,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減少因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
2、構建風險預警系統
企業應立足自身實際情況,結合經營特點,合理選擇風險預警指標,收集財務數據,判斷各類風險對經營的影響程度,如若實際指標與預警指標相近或者超出,說明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風險控制,以免風險持續擴大。
3、加強融資與投資風險控制
在融資方面,企業應對融資結構進行調整,對融資成本給予高度重視,妥善處理長期與短期融資間的聯系,降低因負債帶來的風險。同時,企業還應采取多元化融資模式,使融資風險得以分散,在傳統貸款的基礎上,拓展更多融資方式,如兼并、租賃、債權等等,實現風險分散。在投資方面,企業應嚴格遵循投資決策程序,對投資項目進行綜合分析,通過與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思考進行研究論證,確保項目可獲得更多預期收益,減少決策失誤。同時,企業還可在內部建立專門的投資管理機構,對項目的開展進行監管,全面落實責任制度,最大限度的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企業內控體系中,財務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企業應根據經營管理需求,不斷提高內控意識與執行力,同時還應構建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規避財務風險,改善當前財務管理、內控建設現狀,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陶蕓.試論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J].中國市場,2020(04):162+171.
[2]顧勁松.淺析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境與風險管理[J].納稅,2020,14(06):217-218.
[3]周利霞.企業內控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20(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