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表達能力是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一,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學生學業水平的有效路徑。然而,目前的課堂教學存在表達機會少、不準確、欠嚴謹、待簡潔等問題,這可能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培養態度以及自身素養有關。實踐證明,培養學生課堂表達能力要有表達機會、表達概率、表達欲望、表達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表達;現狀;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065-01
【本文著錄格式】施懷芹.語文課堂表達能力培養之我見[J].課外語文,2020,19(18):65,67.
現代社會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是適應現代社會和生活的重要條件。為了對學生一生負責,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適應社會對人口語表達的需要,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我近幾年來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培養,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自己的思考與實踐與大家分享。
一、目前語文課堂學生表達能力現狀
(一)表達機會少
縱觀目前語文課堂,沉悶化的教學占課堂的大多數,而且老師上課運用自制的課件,照本宣科,演獨角戲。課堂提問的機會很少,而且提問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的專利,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一堂課下來也就無目的地被老師牽著思維走,能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想法顯得非常珍貴,長此以往學生就產生了一種懶惰的思維,更別說表達能力的培養了。
(二)表達意愿低
現在的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由于所處的環境與知識水準不同,再加上部分學生年齡的原因,有一種害羞的感覺,在課堂上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當老師主動請學生回答時,也是一種完成任務式的回答:聲音低,臉色紅,詞不達意。他們很迅速地回答完問題,迫切地想離開學生的視野,就連課后也不愿意與同學交流。這種狀況在農村學校要高于城市學校。
(三)表達不準確
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再加上部分教師上課啟發式教學不到位,出現概念的模糊,造成學生思考的錯位,出現了言不達意現象,一些語意的理解表達不到位,這也是學生表達能力欠佳的一個表現。
(四)表達欠嚴謹
語言的表達是否嚴謹反映出一個人知識水平的高低,我通過多年的課堂教學,看出一些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是似是而非,考慮欠周全,表達欠到位。學生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再說什么,沒有做到心里有數。總是想到什么說什么,這就是一種表達能力欠嚴謹的表現。
(五)表達待簡潔
表達能力的好壞與學生的知識素養有很大的關系,但在一些課堂問題的表達上有一種煩瑣的感覺,有的問題一句話就能說明了,而有的學生卻喋喋不休長篇大論,有時還不能表達到位。對于教者來講,要注重這些方面的培養,讓學生課堂表達能力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二、造成如此現狀的原因
掩卷沉思,觀察現在的課堂,造成學生這些表達能力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是老師在課堂上教學觀念與教學形式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也不能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概括起來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教師的教育思維
對于表達能力的培養,老師認為,只要學生語文成績好,表達能力就強,這是學生自己的事,與老師教書關系不大,只要學生自己多看書,多涉及課外知識就行了,與教師教沒有關系。做教師的只要把字詞句章等常識性內容教給學生就行了。其實學生如何表達、如何找出切入點、如何言簡意賅地表達,需要教師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而且語文課堂的一個中心任務就是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好表達能力。
(二)教師的培養態度
當然,有一部分教師也認為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與學生本人所處的成長環境有一定的關系,與所有學科老師的教學關系不大。在當下部分師德缺失的教師身上,沒有對學生終身負責,有一種混日子的思想,態度決定一切。另外平時我們在開教研會時,也有老師提出:如何處理好學習任務多與表達能力培養耗時的關系?對此,我個人給出的答案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一些年輕老師可能體會不到這句話的意義,他們眼中只有每節課的知識點,還沒有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我相信,時間會給他們答案的。
(三)教師的自身素質
還有一種可能,也是比較可怕的情況:教師自身水平不是太高,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再加上一些教師年齡偏大,知識陳舊,自身更新知識遲緩,特別有些語文教師是從其他專業改行過來教語文的,對語文課堂的重點與教法還沒有掌握,對語文的教改還處在摸索階段,這樣的教師怎么能培養好學生的表達能力呢?
三、表達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創設表達的機會
語文的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百家爭鳴的課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語文知識的特點,創設豐富多樣的表達機會。例如在新課引入環節,可以設計開放而有趣味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探究,讓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在課堂總結階段,引導學生回顧、反思學習過程,形成知識結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要舍得花時間給學生表達,千萬不能一個問題剛提出來,有一兩個學生舉手了,就讓舉手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則根本沒有得到思考、表達的機會,只是旁觀者。
(二)提高表達的概率
新課改的課堂明確提出要把主動權讓給學生,不是教師占據著課堂的話語權,三分之二的時間要讓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我們盡可能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性,爭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表達的機會,低年級教學中可以采用“開火車”輪流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讓更多的學生獲得表達的機會。也可以采取“小組內互相表達”的方式,讓小組成員之間各抒己見,然后推舉小組代表與班級內其他小組進行組間交流。在一堂課中學生表達的人數與時間要達到最大化,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學生的課堂,才能是學生掌握話語權的課堂。
(三)激發表達的欲望
欲望是否強烈在于教師在課堂上能否巧妙創設,一個沉悶的課堂不可能產生出表達的欲望。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表達的氛圍中,例如可以運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讓部分不善于表達的學生也能參與其中,激發表達的欲望。或者運用課前五分鐘時間,讓每一位學生到講臺前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你今天看到值得留念的事,長此以往,學生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克服了害羞的心理,在同學面前有一種想把自己最美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欲望,這樣的話,何必擔心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提高呢?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只要是表達自己真實的思維,沒有對與錯,至少不會挨批評,可能還會獲得表揚,從而讓每一位學生有表達的欲望。
(四)指導表達的方法
如果表達的方法掌握到位,學生就會慢慢學會表達,時間長了表達的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例如可以運用排比句,突出事情的重要性,可以運用詩詞提高表達的涵養性,可以運用比喻句加強表達的形象性,可以運用擬人的手法加強表達的直觀性,運用典故的表達彰顯人文性。總之,運用好表達方法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師生的融洽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語文課堂中學生表達能力培養不是一條平坦之路,在新課改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記對學生進行課堂表達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得到較大的提高。讓我們的課堂少一些強制,多一些引導,少一些懲罰,多一些欣賞,少一些責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沉默,多一些活躍,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回歸到自然的本真。
參考文獻
[1]吉穎嫻.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口語交際能力[J].寫作,2016(9).
[2]徐平.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說”[J].江西教育,2018(9).
[3]李志軍.小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