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業蕾
【摘要】本文將從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概況出發,對信息多元化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的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究,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更好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關鍵詞】課堂效率 ?信息多元化 ?道德與法治
【課題】數字化學習規劃課題《信息多元化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研究》(課題批準號:2018BB183)。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63-01
引言
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加深讓廣大教育者愈發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特別是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但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有效適應現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需求,有必要將信息多元化引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研究信息多元化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的策略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概況
比起其它的科目,道德與法治對價值觀教育更加重視,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其特點是社會化、生活化與時代化。隨著信息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信息多元化讓學生關注生活與社會的程度也進一步加深,并且逐漸變成價值觀情感教育的重要路徑,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信息多元化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
二、信息多元化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的策略
(一)信息多元化下注重認知水平
無論任何學科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包括資源準備、學生準備、教材準備與課標準備等,這些是有效開展教學設計的基礎和前提。其中,做好學生準備可以讓教師對學生認識水平、學習狀態有一個充分地把握,能夠按照小學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對不同程度小學生展開合理教學設計,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因材施教,有效地達成三維教學目標[1]。做好資源準備可以使教師通過信息多元化將學生的各個感官調動起來,充分加入到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與興趣。當學生對某一個名詞不理解時,教師若直接用概念進行解釋有時難以闡述清楚,反而使學生的疑惑更多,更無法與學過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相結合來概括分析。不過,通過信息多元化,教師能夠按照學生平時所見所聞,采用多種類型的信息技術途徑將關于該名詞的多元化信息實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這一名詞有一個深入、清晰的理解,從而有效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
(二)信息多元化下輔助教學手段
信息多元化下,出現了多種輔助教學手段,教師應積極將其引入于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使課堂效率有效性得以提升。近些年,國內多個地區的小學都在普及與推廣信息多元化教學,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教學形式十分流行,并出現了智慧教室、普羅米修斯、希沃、慧冠、教育云平臺等各類教育軟件,而教學領域的計算、錄像、涂寫、畫面截取等信息功能也是層出不窮。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在信息多元化下,按照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特色與教學特點,科學選取多媒體與信息手段,搜集和學生平時生活、日常學習關系密切的資源,包括影視素材、音樂、動畫、實物圖片等,確保教學手段的有效性,從而把生動、豐富、形象的內容呈現給學生。
(三)信息多元化下教師角色轉變
信息多元化使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材主導課堂的局面發生變化,學生和學生的互動、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開始變成道德與法治課堂主要活動。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教師應走出絕對權威的立場,平等地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由傳遞知識的一方逐漸變為參與、引導、組織學生課堂學習的一方。在信息多元化下,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對互聯網的開放性進行有效利用,對其處理信息與搜集信息的能力進行充分培養。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合情合理地創設一個道德與法治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靈活應用,使知識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手段與途徑。教師在設計每個教學環節時,都應盡可能地將同一問題以不同方式呈現出來,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
(四)信息多元化下教學方法多樣
在小學原有的道德與法治中,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單方面的口授,學生只能完全被動的聽講,沒有足夠的道德與法治思考機會和時間。而在信息多元化下,學生能夠借助身邊的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多種平臺得到海量、豐富的信息,他們所獲得的信息將逐漸內化為人生觀與價值觀。這種情況下,若教師依然沿用填鴨教學法,無法滿足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多元化需求,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抵制情緒。例如,某教師在2019年講授愛國主義知識時,沒有空洞地對知識進行口授,而是引導學生關注《戰狼3》、地震逆行者、G20等信息,使其了解愛國主義,并在信息多元化下,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情境創設等多種教學方法與原有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改變不符合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的方法,使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能夠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信息多元化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人員應對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概況有一個全面了解,在信息多元化下注重學生認知水平,采用各種輔助教學手段,使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并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慧.“問題導引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2框《愛在家人間》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65.
[2]劉昱杉.任務單驅動下“先學后教”課堂使用的思考——基于吉林大學附屬中學高新慧谷學校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