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蓮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發展和進步,每位教師在積極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深入,不斷的創新與實踐,探索出更符合中學生思維和心理發展的教育方式和技巧,形成“自主、合作、探索、創新”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模式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是“十三五”規劃學科建設專項課題:2017年度研究項目《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物理課堂活動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ZX13-17-J081)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190-02
一、“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有著其獨特的特點。這門學科更強調探究性實驗的問題。而在傳統的課程模式中,為了節省時間,教師往往會忽略實驗過程,對于各種實驗及其現象都會利用枯燥的語音進行描述,很難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物理現象的發生和變化,讓學生難以理解的將要學習的知識,長此以往會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產生厭倦,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
二、“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角,課堂上大容量教學內容的滿堂灌,課下繁多的作業構成,使學生對學習厭煩,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下面結合具體的案例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改革和創新。
1.課題:光的顏色
課前,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彩虹的形成,觀察物體在光照下面的顏色,留下疑問:光是有顏色的嗎?為什么我們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事物?調動學生對光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上課時,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身看法或疑問,教師總結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太陽光是白色的嗎?隨后,由教師演示太陽光通過三棱鏡之后,光線顏色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到透過三棱鏡的光線在后邊的光屏上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光線從三棱鏡的一側射入,為什么在射出時會呈現出紅橙黃綠藍靛紫的不同顏色呢?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一現象,并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探索光能夠通過三棱鏡在光屏上呈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一步步的引導學生發現原來太陽光其實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而三棱鏡將這種混合效果還原了,所以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這種現象叫作光的色散。
2.課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所以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的實驗時教師要善于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并巧妙地創設一些能讓學生親身感受的創新實驗,通過這些創新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再引導學生猜想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并利用桌上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利用小組合作探究實驗結果。例如:(1)讓學生將手輕壓桌面并拖動手感受手在桌面滑動時手和桌子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讓學生將手重壓相同桌面并拖動手再次感受手在桌面滑動時手和桌子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3)讓學生將手重壓在鋪有毛巾的桌面并拖動手再次感受手在毛巾表面滑動時手和毛巾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分別對比(1)、(2)和(2)、(3)學生很容易做出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的猜想。學生在親身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閱讀教材自主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及其關系。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實驗成果,表揚實驗探究和合作表現好的小組,教師予以加分獎勵,讓學生產生自我發現和創新的自豪感;對不足的或者出現問題小組選取典型案例的小組,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交流,探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的原因和解決方法,給予鼓勵并指明方向,避免學生產生挫敗感。并且引導學生繼續探究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又是采用什么方式增大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減小摩擦力的又是采用什么方式減小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摩擦力又會怎么樣呢?讓學生課下自主探究,并匯總探究結果以備下節課課前小組交流。
通過這種方式,在課前積極創設親生體驗的小實驗,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了強烈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在課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主人翁意識,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路充分打開,學生能在老師指導下積極的合作探究新知。課下結合物理知識學以致用,能積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現象。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自主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更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啟發了學生的思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三、“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初中物理枯燥難懂,然而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可以看到這種教學方式下的學生,無論是對于知識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還是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性,都是比傳統課堂教學要更好的。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正確和有其重要意義的,這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我們會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深化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