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斌
【摘要】在初中階段,通過美術教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就能很好地接觸藝術,由此實現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促進教育的順利開展,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標,滿足追求藝術的學生心理需求。本文針對美術教學對學生藝術培養展開研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 教學? 藝術素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231-02
針對初中的美術教育,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并不斷地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增強自身的特色,采用科學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的不斷創新。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有藝術氣息的美術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教學環境中陶冶藝術情操,促進藝術素養地有效提升。
一、初中美術教學對學生藝術培養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教育在不斷改革。初中階段作為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教育效率受到了廣泛地關注,其中美術教育也得到重視。隨著教育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學生的全面發展得到重視,初中生藝術素養地培養也不斷地加強。只有將美術教育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初中生的學習內容以及生活才會更加的個性化、多樣化。同時,初中生的藝術修養及其美術技能得到有效地培養和提高。但是,當前我國的初中美術教育在實施的階段,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1.教學滯后性
首先,學生的個性化不到有效的發展,思維仍受到局限,無法實現創新形式。并且,其次,對于部分學生而言,教學方式不適應,并且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
2.教學單一性
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與美術技能和方法的講授,對于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不足,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能力、感悟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培養,阻礙了學生創新性的發展。
二、初中美術教學對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策略
1.利用多媒體設備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直觀地感受美術的藝術性,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完善課堂教學內容,以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展現美術教學內容,有利于促進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實現教育目標。
例如:在初步了解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章節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相關的圖片進行搜索,并收集起來,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油畫和國畫的圖片,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兩種圖片的內容,并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課堂問題“中國畫與西方油畫存在著哪些不同?”。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地表述自身的看法和想法,源源說:“油畫更偏向寫實,而國畫更注重意象和意境的結合,注重遠近的層次感”;而樂樂則認為“油畫所用的材料是顏料,色彩更豐富,更有光澤感,國畫則是用墨,用色簡單,講究留白”。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地討論,活躍了課堂氛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兩種作品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對畫有了重新的認識,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創新教學方式、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時,要注重自身教學方式的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良好的、合理的美術教育學習氛圍。
例如:在美術教材的靜物畫學習中,教師可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先將日常生活中的靜物進行展示,然后,與學生討論這些靜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場景出現過,并讓學生仔細觀察靜物的結構,最后讓學生將其靜物畫出。將生活中的場景納入教學,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促進藝術素質地培養。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操作,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靜物繪畫,由于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使學生在繪畫過程中所用的繪畫材料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選擇運用鉛筆,利用黑、白、灰的變化關系展示靜物的結構,而有的學生則是選用油畫材料,以絢麗色彩的色相、純度、明度進行對比,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展現靜物的美感。材料的選擇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材料不同所帶來的不同靜物美感,使學生在課堂上相互學習,了解材料的不同所展現的畫面感不同,切身地體驗了美術教育的藝術性,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素養。
結語
在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使學生在課堂上能更直觀地感受到美術作品存在的差異,并對其中的差異進行觀察和思考,有效地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并且能讓學生自由發揮其特長,切身體驗藝術所存在的差異,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曉雪.農村中小學基礎美術教育的興趣教學[D].淮北師范大學,2018.
[2]王瓊.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美術寫生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9(1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