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



摘要:市場環境復雜性和動態性的日益增強,使得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愈加嚴峻的挑戰,資源網絡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日趨顯現。基于資源網絡視角,本文首先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資源獲取進行分析,認為資源網絡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進而對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網絡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探索:通過對海南省133家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實證研究表明,技術和人才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資金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沒有直接的正向促進作用,但通過技術資源網絡,可以間接正向影響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資源網絡;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8-0103-02
一、引言
在現代科技進步與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市場不確定性日益加強,企業面臨著巨大挑戰,任何企業活動都需要一定數量、種類的資源支撐。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通過資源網絡獲取、并有效整合資源,是其得以在復雜環境中維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深入探究資源網絡對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影響的作用機制,本文基于現有研究,對互聯網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網絡的內涵特點,以及其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作用機理進行分析,從而構建資源網絡與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關系模型。特別地,關注到我國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已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但因自身資源限制,急需獲取并整合資源,以提高創新能力的現象,本文通過基于海南省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實證研究,重點針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資源網絡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系進行分析。
二、文獻梳理與研究設計
1研究假設
在市場競爭加劇、技術升級加快的環境中,中小企業對資源產生強烈的外向型需求。目前,互聯網企業是備受矚目的一類科技型企業,但是中小型互聯網企業普遍在資源獲取上面臨困難,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上的短、缺、劣,是導致其發展受限的主要因素[1]。若能通過資源網絡高效獲取相關資源,克服資源限制,則可為企業逐步達成目標提供充足動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可能。
綜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1:資金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正向促進作用。
H12:技術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正向促進作用。
H13:人才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正向促進作用。
2變量界定
(1)資源網絡
本文從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成長的貢獻內容上看,將資源網絡分為資金資源網絡、人才資源網絡和技術資源網絡三個維度[2]。下面針對每個維度的度量進行具體論述。
①資金資源網絡:互聯網企業具有典型的高度創新、高成長性特征,往往需要很強的融資支持。目前,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可以獲得的融資渠道有限,主要包括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政府投資、資本市場融資等。此外,政府可以在金融支持、專項計劃、創新政策制定等方面支持企業。因此,本文設計了企業獲取融資的主要來源、獲得政府專項資金支持的情況來度量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資金資源網絡。
②技術資源網絡:技術創新是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現今,依靠自有技術和資源進行多元化創新難以實現,更需要戰略性地使用外部資源進行技術研發活動,以建立互補性技術資源。因此,互聯網企業往往選擇通過合作進行技術創新。本文將采用各互聯網企業近三年與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橫向企業、縱向企業的合作情況與合作數量去描述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技術資源網絡。
③人才資源網絡:本文主要通過企業現有人員的基本素質、現有研發人員資源這兩個方面來度量互聯網企業人才資源網絡。企業的骨干員工表征著企業的戰略方向與創新傾向[3],其工作經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在互聯網企業的可能的戰略高度與創新態度。研發人員資源則直接度量了企業的人才網絡所體現的技術創新能力。
(2)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可持續發展是現代企業所追求的核心目標。本文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評價主要根據持續性和成長性原則,以客觀的成長性財務綜合指標來考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考慮到企業可持續發展描述的是企業某一時間跨度的發展趨勢,本文將采用近三年企業凈資產增長率的平均值、營業收入增長率的平均值、凈利潤率的平均值來評價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3樣本數據及特征
本研究所采用的數據來源于問卷調查,主要通過實地走訪發放、線上發放的方式進行完成。問卷分為三大部分,即企業基本情況、資源網絡以及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共發出問卷300份,回收159份,剔除無效問卷26份。問卷填答者中,企業管理層比例占到812%。
樣本企業的服務領域分布基本上涵蓋了“互聯網+”公共事務、便民服務、農業、海洋、旅游、金融、教育、醫療等;其主營業務主要包括網絡基礎設施架構、終端智能設備研發與制造、軟件開發、實施與信息系統集成、信息內容服務等。
三、實證結果及解釋
1各變量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
本文首先對問卷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經正交方差最大旋轉后,共形成4個主因子,載荷均在04 以上,積累解釋總變異的81444%;KMO 樣本充分性檢驗值為0680,Bartlett 球形檢驗結果為卡方值51681,df36,sig000,樣本可做因子分析。萃取變量是指某一潛變量對所屬的測量指標所能解釋的變異百分比,其評價標準一般應大于05。經檢驗,這些指標最小值078,均達到理想的標準。各變量的信度系數最小值0668,均大于06。
2假設檢驗及解釋
(1)結構模型的擬合檢驗和標準化路徑系數
模型的絕對適配度指數和增值適配度指數的測量值和期望值相比,可知本次檢驗結果比較理想,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由表2知,H12和H13在統計上顯著(p<005),從而證明了理論模型和假設的有效性。
(2)結果與解釋
不同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獲得部分證實。假設H12、H13獲得實證數據的支持,只是鑒于資源的屬性的不同,技術、人才資源網絡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路徑會有所差別。前者對中小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直接貢獻大于后者。假設H11未得到數據的支持,主要原因在于樣本中的企業大部分為自有資金企業,而外部資金資源網絡對這些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直接影響較小。從三個資源網絡之間的影響因素來看,資金、人才與技術資源網絡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45、032,這說明三個子資源網絡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已有研究表明,金融支持對技術創新有顯著促進作用。此外,人才經歷意味著其獨特的社會聯系,中小型企業可利用其人才的社會網絡建立起企業間的非正式聯系,獲取企業創新所需的技術信息與知識。基于上述,本文進一步作出假設:
模型2如圖所示。表3顯示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變量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如表4所示。隨后,本文計算了各變量之間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得到結果表明:技術、人才資源網絡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資金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間接效應(0133)大于直接效應(000),因此,技術資源網絡中介了資金資源網絡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四、結論與啟示
1主要結論
首先,技術、人才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直接的積極影響。企業進行技術合作以求可持續發展。同時,借助科技人才創新能力不斷實現技術創新,企業才能夠不斷地獲得和鞏固自己的核心技術。
其次,技術資源網絡部分中介了人才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可見,通過人才網絡拓展技術網絡,從而擴大與橫向、縱向單位的技術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失為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最后,對于主要通過自有資金運轉的中小型互聯網企業,技術資源網絡完全中介了資金資源網絡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R&D 投入或技術購買會增加企業技術知識存量,而企業在網絡構建方面的投入可以促進企業與外界的技術共享。外部資金的獲取能夠促使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在技術購買和網絡構建上投入更多,從而對其技術創新及可持續發展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
2研究啟示
總體來看,資源網絡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因此,在實踐中,企業應該注重構建資源網絡,以便從各類資源網絡中獲取資源,并通過合理利用,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海南省中小型互聯網企業較為重視技術和人才資源網絡的發展。根據本文研究結果,企業也應充分重視資金資源網絡的構建與維護。
最后,政府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支持中小型互聯網企業。除了出臺專項資金扶持政策,還應當搭建企業合作網絡平臺,為企業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解學梅,劉絲雨協同創新模式對協同效應與創新績效的影響機理[J].管理科學,2015,(02):27~39
[2]吳松強,蔡婷婷嵌入性創新網絡與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績效:網絡能力中介效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7):99~105
[3]張毅,游達明科技型企業員工創新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TPB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2014,17(04):110~119
作者簡介:
趙曼,海南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