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春
【摘 要】職業道德教育與護理知識和技能教學相輔相成,是培養合格護理專業人才的必要環節,但目前中職外科護理教學在理念、態度和模式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德育效果,不利于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故應明確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多途徑滲透職業道德并規范其滲透方法,以提高護生的職業道德水平。
【關鍵詞】外科護理教學;中職;職業道德;滲透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作為現代社會全面發展的自然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故德育一直是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其本質和內涵是教師通過營造合適的條件和環境來引導學生學習道德,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1]。護理是臨床診療的主要輔助手段,其職業道德關乎病人的醫療服務體驗和生存質量,職業道德教育貫穿護理教學始終有利于護生專業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道德,是提高護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建設高素質外科護理專業隊伍的重要途徑。
1 中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1.1教學理念方面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中職外科護理教學普遍重護理知識與技能培養而輕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不但課時較少,而且很少結合病人心理特點和臨床實際案例講解,與臨床完全脫節,一直被視為臨床護理課程的附屬,導致教師沒有“教”的動力,護生缺乏“學”的興趣,根本無法到達到預期的職業道德教育效果,造成護生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行為意識,不利于醫療衛生行業的長遠發展。
1.2教學態度方面
部分中職外科護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將課外情緒帶到課堂中,由于德育屬于思想層面的教育,容易受學習心理的影響,而教師又是學生做人處事的榜樣,導致護生的職業興趣在教師多變的教學態度的影響下極不穩定,無法形成良好的職業榮譽感,不利于職業理想的樹立,長此以往,嚴重影響護生的職業道德水平,成為外科護理教學中的德育障礙。
1.3教學模式方面
目前中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方式無論是在理論課還是實訓課中都是以講授法為主,外科護理課程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臨床護理課程,非常重視實訓教學,而職業道德并不適合通過講授法融入實訓教學,導致職業道德往往成為外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另類”,容易被護生在豐富多樣的護理技能操作中忽略,使其無法認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造成其職業認可度不高,嚴重影響德育發展。
2 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
2.1南丁格爾精神
南丁格爾作為臨床護理一線的模范護士,不僅通過改造醫院、無私捐資、精心護理、忘我工作和不辭辛勞等舉措大大降低了傷員死亡率,使人們認識到臨床護理的重要醫療價值,促進了護理事業的發展,還創立了第一所護士學校,培養了大批具有獻身精神和高尚道德的優秀護士,為現代護理專業的創建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有志于護理事業的后來者的榜樣,人們以她的名字來命名其這種毫不謀私、心系傷員的精神,后被醫學界概況為南丁格爾誓約[2]。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滲透南丁格爾精神,可有效增強護生的職業認同感,使其主動、積極參與到職業道德的學習中,進而培養其職業道德素養。
2.2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包括實踐觀和歷史觀,以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為原則,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3],而外科護理課程是典型的臨床應用型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了解病史是進行外科護理評估的前提,直接關系到護理計劃的合理性;現代外科護理強調整體護理理念,要求在護理工作中抓住重點,主支流并重;外科護理教學主張多途徑創新思想教育,故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是外科護理教學中的重要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之一。
2.3倫理原則
倫理原則包括有利無害原則和知情同意權、隱私權、保密權[4],前者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護生勝任臨床崗位必需遵循的前提條件;后者是病人在醫療服務中的基本人權,是尊重病人的主要表現,只有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避免對其造成傷害,保證其基本權益,才能充分體現臨床護理的醫療價值,故倫理原則教育是外科護理教學中的德育重點之一。
3 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滲透途徑
3.1加強首次授課引導
首次授課帶給學生的課堂體驗直接關系到其學習熱情,決定著學生對學科和職業的第一印象,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職業意識的重要教學環節。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應上好第一堂緒論課,在2個學時內完成授課,并重點介紹國內外外科護理發展史的代表人物、事件和外科護理研究成果、外科護士的職業素養,充分展示外科護理學的學習方向和任務,進而啟發護生的專業興趣,激發其職業熱情,培養其職業道德。
3.2發揮教師表率作用
教師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最依賴的人,其言行舉止受到學生的密切關注,并被學生視為行事標準,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往往受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言傳身教,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充分表現出自身對外科護理專業的熱愛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愛傷觀念、高度責任心、健康心理,在潛移默化中強化護生的職業道德。如在操作示教過程中,注意態度和動作,時刻體現對病人的同情心和人文關懷,通過長期性、漸進性的過程培養護生救死扶傷的醫道精神。
3.3德育貫穿教學過程
教學與德育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兼容并存,教學內容既是學科知識的呈現形式,也是德育的重要媒介。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應在備課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職業道德教育資源,在課上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將專業知識與職業道德進行有機整合,使職業道德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完成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對護生進行德育熏陶,實現職業道德滲透。如在無菌操作教學中強調無菌觀念和原則的重要性,體現誠實的品質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在手術護理教學中重點講解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身體狀況評估,強調通過滿足需求和輕柔動作減輕患者的痛苦。
3.4營造良好德育氛圍
道德作為一種思想表現,容易受周圍文化氛圍的影響,只有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才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職業向往、行為習慣和精神面貌。因此,在外科護理實訓教學中,教師應在護理操作技能培訓過程中融外科護理行業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思想,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氛圍,以培養護生對外科護理專業的熱愛之情,幫助其養成關心、體貼、全心全意服務病人的職業行為習慣。如在實訓室內張貼以外科護理專業的健康知識和生活常識為主要內容的圖片,在實訓室放置鏡子供學生端正儀表,進而從微小細節入手培養護生的責任心和愛心。
4 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滲透方法
4.1多種教學方式滲透
鑒于外科護理教學內容中蘊含豐富的職業道德教育資源,教師應在外科護理教學中通過標準化病人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小組互評、過程評價等多種教學方式滲透職業道德,其中標準化病人教學法是讓護生與標準化病人溝通交流,體會病人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求,在鍛煉其溝通能力的同時使其認識到臨床護理操作紅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形成“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引導護生分析案例突出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在臨床護理操作中的重要性,以培養其“慎獨”精神和規避、預防意識。
4.2滲透多方面職業道德
鑒于外科護理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的多樣性,教師應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結合情商、職業行為習慣和法治觀念教育,并要求護生以平等的態度與病人及其家屬交流,在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給予其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以培養其服務意識;職業行為習慣教育是通過規范教師自身的儀態、表情和舉止來引導護生注意職業形象,并要求護生對病人人道、坦誠、仁愛,使其逐漸產生高度的責任心,形成“慎獨”、敬業和誠實等職業道德;法制觀念教育是一方面強調創設的臨床外科護理情境中病人具有監督治療權、得到答復權、知情同意權和禮貌待遇權等合法權益,使護生了解并尊重病人的權利,并組織護生學習外科護理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外科護理人員和病人的行為規范、責任、義務和權利,進而使護生能夠及時發現外科護理過程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并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利益。
綜上所述,針對中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從首次授課、教師、教學過程和德育氛圍等角度入手,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滲透南丁格爾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和倫理原則,并結合情商教育,培養護生的職業行為習慣,增強其法治觀念,可有效提高外科護理教學的職業道德教育價值,有利于高素質外科護理專業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邱雯.中職外科護理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職業教育,2018(35):196-197.
[2] 全勝.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分析[J].知識文庫,2018(20):76.
[3] 郭麗琴.淺談如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融合職業道德教育[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8(06):67-69.
[4] 田維忠.外科護理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探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