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瑩


【摘 要】目的: 抑郁癥患者實施“共情護理”模式對其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該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6月,主要通過以隨機的方式選取在我院進行抑郁癥治療的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共30名,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在本次調查中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進行“共情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等方面。結果:通過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在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方面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共情護理”模式干預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緩解消除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抑郁癥患者 ;“共情護理”模式 ;生活質量;心理狀態
抑郁癥發病緩慢,主要以持續而且明顯的情緒低落為臨床表現,又被稱為抑郁障礙。患者自覺在任何處境下都會出現心境低落狀態無法有效排解和消除。隨著抑郁癥病情逐步加重,患者的情緒可以出現從悶悶不樂逐步到悲痛欲絕的程度,部分患者可以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完全無法進行自我調節[1]。當抑郁癥發展到嚴重階段時患者可以出現身體木僵、不適,出現自殺或自殘行為。通過臨床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每次發作持續時長最少2周,也可以達到數周、數月甚或數年,多數情況下可自行緩解,但病情易反復發作[2]。本院研究分析應用“共情護理”模式影響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改善情況,現做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該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6月,主要通過以隨機的方式選取在我院進行抑郁癥治療的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共30名,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5-55歲,平均(47.7±3.2)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3-53歲,平均(46.6±3.5)歲。對照組、觀察組所有入選的患者均通過醫師明確診斷為抑郁癥,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次調查時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式
1.2.1對照組:對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在患者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病情情況;定期對病房進行通風和消毒,創造安全舒適的住院環境;醫護人員需加強溝通方式,實施關懷行為以及共情理論等相關培訓,使醫護人員提高對患者護理質量。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共情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耐心與其溝通,找出患而擔心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解決,治療過程中積極鼓勵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等心理干預方式。“共情護理”主要通過觀察患者的行為和表達,增強對患者心理情緒等方面的理解;通過醫護人員的行為、語言等溝通技巧,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聯系和信任等多種方式加強醫患間共情反應,進行相應的護理和治療。
1.3指標觀察和評價
1.3.1觀察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理狀態,主要觀察護理前的心理狀態和護理1個月后的心理狀態,記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進行相應的評估和分析。
1.3.2觀察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觀察護理前的生活質量和護理1個月后的生活質量,護理3個月后的生活質量,記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對生活質量進行相應的評估和分析。
1.4統計學方式
選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實施t檢驗,計量資料實驗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生活質量對比分析
通過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分別從護理前、護理1個月、護理3個月進行觀察,觀察組為23.82±5.62、19.75±3.50、16.55±3.40,對照組為25.75±6.33、22.65±1.53、20.05±3.53,研究結果進行數據對比存在差異(P<0.05)。
2.2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心理狀態評分對比無差異存在,護理1個月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統計學計算,觀察組更具有優勢,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共情護理”干預過程中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可使在治療過程中醫患溝通更加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同時對患者降低復發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起到積極影響[3]。“共情護理”還尤為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通過應用心理學知識,采取多元化的方法積極對患者心理異常狀態采取干預,極大程度地減輕了患者焦慮和恐懼等情緒,更加重視和理解患者的心理感覺。通過在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采用“共情護理”干預的抑郁癥患者治療,可使患者臨床癥狀以及心理狀態得到明顯改善,以及降低發作次數和發生頻率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共情護理”模式干預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緩解消除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悅儀,吳輝霞,杜斯瑜.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生活功能、護理滿意度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3).
[2] 張琳琳.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