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配合“新工科”建設,基于“新時代對外語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本研究立足于大學英語教學,探討外語教育跟其他學科專業的內在融合,以適應新時代對外語人才新的需求,助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縱觀過去40年外語教育的發展,1979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印發《加強外語教育的幾點意見》的通知(教高【1979】027號),要求高校大力“培養既懂專業又掌握外語的科技人才”,“有條件的院校要開展科技外語教學研究,通過試點,開辦科技外語專業,培養從事科技外語教學的教師和其他有關人員。再到1998年,提出“必須打破計劃經濟制下長期沿用的純語言、純文學人才培養模式,廣大外語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實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2018年8月24日中央文件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要探索建立“新工科”建設的新理念、新標準、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新文化,實現從學科導向轉向產業需求導向、從專業分割轉向跨界交叉融合、從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庇纱?,有學者指出“新時代對外語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我們要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本校辦學經驗,著力培養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真正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在夯實外語教育的基礎上做到外語跟其他學科專業的內在融合”(蔣洪新,2018)。
一、研究的理論基礎
追溯英語教學理論,Halliday ( 1993)曾提出了一個基于語言的學習理論(language-based theory of learning ),認為有三種涉及語言的學習:學習語言(leaning language )、通過語言來學習(leaning through language)以及關于語言的學習(leaning about language )。 其中,通過語言來學習的思想對外語教育具有重要啟示。通過語言來學習是指以語言為中介學習其他知識或技能,也就是把語言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工具。把外語學習視為學習思維、學習知識、學習文化、學習經驗的過程。
二、國內外的研究分析
有教育專家早在2003年以北京大學為個案,撰文“大學本科培養學科知識復合型人才的作法與相關問題探討”(盧曉東等,2003)。國外以斯坦福大學為首,開始重新定義“專業”概念,建立了如CS+專業,倡導“在知識的碰撞下,創造新觀點、新知識和新優勢,也有利于實現在人文社科學習過程中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落地”。
三、研究內容及方案
研究立足于大學英語教學,探討外語教育跟其他學科專業的內在融合,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專業和素養的全面發展,要助力于“新工科”等專業建設需求。
項目在調查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學情基礎上,細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夯實外語教育基礎,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和學科專業內在融合,促進學生專業和素養的全面發展。
從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各冊來看:第一冊,結合單元主題,介紹西方教育模式,探討國外學習的途徑和學習資源的獲取途徑;結合本校信息化發展的態勢,探討信息化技術在校園的運用,要求學生學會查找外文文獻; 第二冊中,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學習的正確方向,不僅僅是學語言,更多是將語言作為工具,通過語言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找到專業和語言學習的結合點。第三冊則引入文化認知,探討中西方文化,以及對家庭教育模式的影響。第四冊會研究和探討如何和學生一起認識到生活中的邏輯,學習理性思維,和專業思維找到結合點;挖掘企業家成功要素,引導學生思考商業運行規律,分析較為熟悉的商業模式;結合第三單元的駁論,探討深入思考理性環保主義,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等決定人類存亡的環境問題,結合專業提出可能的解決設想;引入文化認知,探討中西方文化,以及對商業的影響。另外,提出和專業可結合的單元命題,例如,能源危機,食品危機等,引導學生從專業角度進行探討,并提供語言輸出的支持。
在課內根據選材進行專業相關語言訓練外,課外增加專業外文文獻閱讀指導和基礎的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學會搜索查找本專業外文文獻,針對專業文獻,指導學生學習其中的語言特征、文體特征,并逐步掌握,從學會閱讀,到寫簡單的摘要等。
結合教學內容,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制定課程教學方案,以便更好的將專業知識和語言知識結合起來。根據調整后的教學內容,更多地研討、應用探究式、討論式等合作式學習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相關的外語素養。
參考文獻:
[1]M.A.K.Halliday,Towards a language-based theory learning[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1993
[2]蔣洪新,關于新時代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J]. 外語教學,2018(2)
[3]陳娟,高校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s4)
[4]盧曉東等,大學本科培養學科知識復合型人才的作法與相關問題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3
[5]林琳,斯坦福大學“CS+”跨學科工程教育新嘗試[J]文教資料.2016(26)
作者簡介:
劉玲玉(1971—),女,山東菏澤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跨文化交際。
課題項目:
武漢輕工大學2019年教研面上項目(XM201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