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蔚 張萍
【摘要】目的:探討人工氣道管理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選擇2019年12月-2020年3月接受人工氣道管理的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45)和觀察組(n=55)。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人工氣道管理,管理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患者人工氣道護理操作技術評分,以及相關指標評分。結果:觀察組管理后氣道吸引技術、氣囊壓力監測技術、氣管切開換藥技術均高于對照組(P<0.05);經過管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將人工氣道管理用于新冠肺炎患者,醫務人員的高效管理技術有效提高人工氣道管理水平,促進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有利于減少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工氣道管理;新冠肺炎;應用效果
新冠肺炎全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由于是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所以2019年這種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以“2019年冠狀病毒病”命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正處于快速變化的早期階段。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傳播途徑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1]。直接傳播是指由于打噴嚏,咳嗽和說話的飛沫引起的感染,呼出的氣體被短距離直接吸入,然后與口腔,鼻腔接觸,從而導致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乏力、干咳。因此,本文以人工氣道管理展開,探討人工氣道管理對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根據2019年12月-2020年3月接受工氣道管理的患者共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n=55)和對照組(n=45)。對照組45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19-60)歲,平均(35.09±4.01)歲;觀察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5-80)歲,平均(49.09±2.38)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人工氣道管理進行護理,首先對專業醫務人員進行系統化的考核培訓,使醫務人員熟練操作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換藥、肺部檢測等各項操作,熟練使用檢測儀器,醫務人員詳細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肺部變化情況,并實施進一步的管理。
1.3觀察指標
(1)根據兩組患者人工氣道管理操作技術比較。觀察并比較醫務人員對患者氣道吸引技術、氣囊壓力監測技術、氣管切開換藥技術評分,滿分100分,評判分數越高,對患者康復效果越好。(2)對患者相關指標比較。治療過程中記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變化情況,需要的時間越短,管理質量越好。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
)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人工氣道管理操作技術比較
觀察組管理后氣道吸引技術、氣囊壓力監測技術、氣管切開換藥技術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經過管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3、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傳播途徑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臨床表現為發燒,疲勞和干咳。鼻阻塞和流鼻涕是上呼吸道的罕見癥狀。一周后約一半的患者出現呼吸困難。重癥患者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敗血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建立人工氣道已成為重癥監護領域的重要搶救和治療措施,人工氣道患者的全面護理管理可有效提高人工氣道患者的護理質量,因此,在新冠肺炎患者護理過程中,人工氣道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2]。
近年來,人工氣道管理應用廣泛,且效果較好。本研究中,觀察組管理后氣道吸引技術、氣囊壓力監測技術、氣管切開換藥技術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人工氣道管理,醫務人員的高效管理技術有效提高人工氣道管理水平,促進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本研究中,經過管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由此看出,人工氣道管理[3],有利于減少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復。
綜上所述,將人工氣道管理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管理后,促進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4],有利于減少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留置時間,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麗玲, 袁莉萍, 張鵬,等. 氣流沖擊結合間斷聲門下吸引法在降低機械通氣并發癥上的效果研究[J]. 安徽醫藥, 2017, 21(6):1062-1064.
[2]?李杰, 徐英, 江金桐. 持續人工氣道氣囊壓力控制聯合聲門下吸引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53例[J]. 安徽醫藥, 2019, 23(9):1838-1841.
[3]?柴瑞麗, 姚長浩, 代兆華,等. 聲門下聯合口咽部沖洗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19, 23(10):1995-1998.
[4]?Shuetsu Fukushi, Aiko Fukuma, Takeshi Kurosu.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he MERS-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pecies-independent antibody detection by competitive ELISA.[J].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18, 251(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