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盛宗
摘? 要:作為我國中堅力量、中堅人才的重要輸送基地,中職院校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為迎合時代趨勢,就需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該文將以我國的互聯網前景與中職生畢業的就業需求,搭配“互聯網+”計劃,討論“互聯網+”帶給中職生在職業指導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并提出了全新的指導思路,也就是打造全新的就業指導平臺,在網絡上進行就業互動,完成就業資源、就業信息分享,幫助中職畢業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獲得良好的發展成績。
關鍵詞:互聯網+? 中職教育? 職業指導? 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5(c)-0181-02
21世紀被稱為信息的世紀,在這樣的背景與條件下,中職教師需要發揮互聯網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出路。雖然我國存在很龐大的技術人才缺口,但是由于信息的閉塞,使得不少企業得不到足夠的人力,而中職院校的畢業生也不知道到何處就業。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就應當建立信息通暢的就業指導平臺,讓企業和學校更好地溝通,了解彼此要求、需要,在合作中共同進步,為企業輸出足夠多的人才資源,幫助中職畢業生獲得更多的就業途徑。
1? 問題提出背景
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方向為將就業作為導向,將服務作為宗旨。現如今中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應用技術人才最重要的輸出基地,在整個社會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現實情況卻是,不論是崗位勝任力還是崗位適應性,不少中職院校畢業生的素質都沒有滿足企業的實際要求。為了改善這一情況,發揮就業指導作用和價值,就需要多關注實際,這已經成為社會最關注的話題。在網絡時代來臨以后,我國政府提出了“互聯網+”行動。中職教育要緊跟時代步伐,這樣中職教育的職業指導才能夠發揮作用[1]。
2? “互聯網+”視角下的中職院校職業指導情況
2.1 模式死板
雖然“互聯網+”理念和思想已經深入實際,并在很多中職教育中有推廣,但從現實條件來看,不少學校的教師并沒有理解“互聯網+”在就業指導中所體現的價值,仍舊在應用著傳統就業指導模式。當然也有不少學校有應用互聯網技術,但整體來看,指導模式十分共性化、模式化。不少中職教育仍在用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生涯規劃這些就業指導課程開展教學活動。在實踐當中,往往一份PPT、一塊黑板與一根粉筆就算是在開展就業指導。不少教師直接從網絡上下載就業指導課件[2]。千篇一律的就業指導模式和方法并不具備吸引力,難以發揮應有效應和作用。
2.2 人員不足
我國在2015年所制定的規劃中有明確強調,必須突出互聯網在教育系統的作用。同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利用“互聯網+”計劃指導與推動我國的社會發展、社會進步。該詞一經出現就在社會中引起了一大波的關注,并掀起了社會的變革和發展。與過去模式所不同的是,“互聯網+”非常注重對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的利用。這一點看來,“互聯網+”在就業指導效率上遠超過去的就業指導方法[3]。并且“互聯網+”就業指導還擁有完善的信息溝通渠道、信息整理渠道、信息傳播渠道,這樣就能夠進一步規避就業指導盲區。為了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就業指導中的作用,我國教育部所出臺的[2002]18這一文件有明確提出,負責就業指導的教師和工作人員應做到1∶500應屆畢業生比例。從這一數字看來比例比較合理,但實則很多中職院校并沒有配備足夠多的教師。這是因為一方面缺少足夠的經濟資源,另一方面我國的教師空缺十分龐大。即便是通識教育都存在教師空缺問題,更何況是中職教育。現如今人才數量的不足已經成為限制我國“互聯網+”在中職院校職業指導中的最大問題,只有改變了這一問題,才能夠最大化職業指導效果和作用。
2.3 專業化有限
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職業指導課程的作用和價值對于中職教育來說非常突出。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不少中職院校當中的職業指導教師都是學校的管理人員和高校畢業生所擔任的。這些指導教師、指導人員通常沒有足夠的工作經歷,不了解社會的形勢。空有滿腔熱情和對現實社會的美好感嘆,并不了解企業、崗位對于人才的技能實際要求。這些指導人員不少都是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并不知道社會動態條件、情況,無法在實踐中為學生就業提供實質性建議,為其提供有效的就業方法和出路。雖然理論性經驗非常突出,但是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單單包括理論化素養,實踐技能才是決定生產力的關鍵要素。
3? “互聯網+”視角下的中職院校職業指導新思路
3.1 創建信息推送渠道
事實上,雖然過去的職業指導模式也能發揮作用,但是在高速發展的社會大舞臺上,其所體現的價值略有局限,效果不夠突出。傳統職業指導效率較低,無法滿足當代中職生的就業方向、就業信息需求。對此中職院校一定要立足實際,站在時代的舞臺上,發揮“互聯網+”這一技術的價值和作用。目前幾乎人手一個的手機都有安裝微博、QQ和微信。對此中職院校可以利用這些平臺,打造推送的公眾號。比如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可以每日固定推送一些信息,包括各種當地的就業情況,如XX企業需要XX類型的技能人才、XX企業需要XX專業對口的員工、XX企業在做XX類型人才的技能培訓,等等。中職畢業生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這些前沿動態的信息資料,這些社會當前正在發生的信息被圖文并茂的形式推送到手機專欄,發布給求職的中職畢業生。此時中職畢業生只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求,用課余時間、休息時間瀏覽信息,將其中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就行,為自己的就業和工作夯實了基礎。
3.2 加強網絡互動與指導
網絡當中有著豐富的資源,并且網絡當中還有許多優秀的人才。為了保障就業效果,就需要予以網絡資源足夠重視。要發揮互動指導作用,體現職業指導質量和效果。對此中職院校不妨打造網絡就業指導平臺,如果學生在就業中遇到了各種問題,包括就業信息不理解、就業方向不準確、定位不明顯時,就可以和教師在網絡上溝通。當然平臺當中也可以用MOOC以及微課這類的形式指導學生,播放各種職業規劃、職業指導相關課程,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這種做法能夠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結合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時間去學習,而不用浪費時間尋找線下學習資源。學生只需要在線就能夠獲取自己想要的技能。當然除了要重視線上互動和學習以外,線下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技能鞏固途徑、提升途徑。使用線上+線下配合的互動途徑、指導平臺,提高就業指導效率,提升學生實踐素質、實踐水平。
3.3 建立資源共享渠道
如同該文所說的一樣,目前不少中職院校的教師雖然有著扎實的理論,但是因為缺少足夠的實踐經驗,仍舊做不到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眾所周知,不少企業人資部門都有安排和配置社會經驗極其豐富的職業導師,對此中職院校不妨與其建立合作關系,用全新的校企合作方法,共同打造職業指導平臺,讓這些經驗豐富的職業導師幫助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和學生做相應的就業、職業溝通,將各種職業生涯知識交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到行業真實情況、動態情況,讓學生在和職業導師互動中了解到就業價值觀,完成社會資源整合。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真實需求、真實情況合理選擇創業方向、就業方向,最大化就業價值、創業效果。
3.4 將職業指導看作中職教育最關鍵的環節
因為學校教育屬于完整系統結構,其最關鍵的仍舊是德育教育。所以,職業院校在打造互聯網職業指導平臺的時候,同樣也需要體現德育教育追求,并將職業指導看作中職教育基本的內容和方向。要發揮職業指導的引導作用、引導價值,將職業指導貫穿和滲透到每一項學校的具體活動當中。作為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在開展職業指導的時候,需要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學生條件、培養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職業觀念、職業理念。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水平。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和社會需求開展職業指導。面對新時期背景,在有了互聯網技術以后更是要進一步開發第二課堂。用第二課堂增強德育教育實效性,打造第二課堂環境下的中職職業導向新思路、新方法。實踐當中一定要展現職業導向育人作用和價值。使用職業指導,在小組討論、職業角色扮演中幫助學生糾正行為偏差、理解偏差,使學生理解和感悟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職業追求。例如,在職業扮演中,學生和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扮演應聘者,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直接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使用網絡平臺模擬招聘環節。在招聘環節中對話,在正常的招聘流程中了解到學生的情況和問題,以此為學生提出就業建議、職業指導建議,幫助學生明白自己的發展需求、發展出路。
3.5 提高指導質量,解決就業問題
在指導中一定要認真貫徹教育部最新出臺的各種教育指導意見,要發揮職業指導課程的實踐作用、利用價值,合理使用“互聯網+”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就業空間。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打造完整的信息對話、交流空間,并將各種信息資源,主要是學生就業的方向和前景登錄在網站當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和游覽,了解自己的行業情況、職業前景。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提高職業指導有效性,還要多關注心理學、人才學方面知識的普及。使用心理學、人才學、經濟學、社會學與教育學診斷測試、調查學生個體情況,獲得學生當前的問題。如今的互聯網技術非常發達,已經擁有了人工智能技術。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測試學生的各種因素非常有效。要利用互聯網強大的輻射能力,將指導工作貫穿于每一個環節,滲透到所有階段、所有過程。要根據不同年級段學生特點開展活動,用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價值觀。要牢牢結合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要求。要重視和政府部門、社會就業機構、用人單位合作、聯系,使用互聯網渠道為學生就業求知提供資源。
4? 結語
為了更好地跟上時代發展、時代進步、時代步伐,就要順應時代節奏,根據當前十分流行的“互聯網+”計劃,充分考慮“互聯網+”本身的價值,做好中職生就業指導工作。要創新發展模式、發展平臺,發揮實時性信息價值和作用,完成就業信息、指導信息推薦。在網絡上完成中職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引導,利用資源庫為中職畢業生提供就業方向,提高中職生的就業能力和實踐水平。
參考文獻
[1] 鄭文改.“大思政”格局下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課教改三維度[J].教育現代化,2019,6(64):218-219.
[2] 葉福后.基于創業教育視角探討中職學生就業指導教學的優化改革[J].職業教育,2019,18(3):21-23.
[3] 張翔.“職業為本”指導下的中職教學管理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