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施行,初中的音樂教學面臨著重要調整,尤其是歌唱教學,需要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歌唱教學水平與能力,尋求科學的發聲教學方法,優化歌唱教學模式,用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方法的創新適應和引領新課標改革后初中音樂教學發展方向,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學習歌曲的興趣、演繹歌曲的信心和傳唱歌曲的力量。通過音樂學習、歌曲傳唱和作品賞析,逐漸培養學生審美感受和審美體驗的能力,提升學生快速準確的識譜能力和優秀的情感表達,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熱愛歌唱的濃厚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歌唱 興趣 節奏型
一、初中音樂教育的作用
初中音樂教育作為國家的基礎教育,它立足于音樂的基點,以歌唱、欣賞為媒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生活情趣、愉悅孩子身心的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手段和一個教育途徑。初中音樂教育相對于小學音樂教育,為發展階段,而相對于高中來說又是音樂教育的促進階段,起到過渡和銜接的作用。因此說,音樂教育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或人生歷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目標和所有音樂教育從業者的努力方向。
二、初中音樂課歌唱教學的現實狀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音樂歌唱課教學模式需要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以達到教學效果的優化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新課改的推行給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校音樂課堂帶來了巨大沖擊,這就要求初中音樂教師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專業技能,研究開拓多種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歌唱欲望,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理解和感受到音樂的美,聲音的美,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意境,達到情感上的靈動和共鳴,使歌唱教學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促進音樂教育教學的發展。
三、初中音樂課歌唱教學的路徑
十幾年的教師從業經歷,多年來的音樂教育實踐和思考,我認為在初中的音樂課堂上,唱歌課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選擇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最重要的手段。
1.以課堂教學的靈動運用,激發學生歌唱興趣
這里的靈動,指靈活的、動態的。靈動的教學是踐行新課改關鍵。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歌唱課的教學中,努力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音樂課堂的教與學,在學生快樂的歌唱中完成。例如,在歌唱人音版教材《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時,可以將本課放在中秋節前后教唱,課前給學生發些小月餅來應景,減少與學生的距離感,課前收集一些與明月有關的歌曲,也可以是一些中外著名的文學作品,如詩歌、圖片等,在課上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如選取齊秦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王菲的《明月幾時有》、張宇的《月亮惹的禍》,等等,課上探討藝術家們對明月這一主題的創作情懷,你能否現場即興創作與明月有關的藝術作品并表演,還可以請學生列舉與明月相關的歌曲并歌唱。在歌曲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后師生交流,我們所學習的歌曲《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與之前播放的流行歌曲有何不同,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材中這首歌曲唱出了對月光的向往與熱愛, 體現了中國少年兒童的天真和活潑。通過學唱這首歌使學生各家熱愛大自然中的月夜美景,引人入勝。此外,組織一節名為“心中的月亮”的小型演唱會,將關于月亮的歌曲搬進課堂進行表演,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搭配相應的視頻及圖片,使學生的表演效果更加豐滿。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歌唱欲望,不僅使課堂氛圍活躍了,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歌唱教學的課堂效率。
2.以教師講授的范唱演示,培養學生歌唱興趣
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他應該還是一位“尋燈的歌者”,即尋找智慧之燈,尋找快樂之燈,努力成為學生的奔向智慧大門的引路人;一名優秀的初中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對音樂教學的傳道授業解惑能力,還應具有正確而優秀的范唱,用自己美麗的歌聲在課堂教學中感染學生、感動學生。教師的范唱,直接激發學生快樂歌唱的興趣、歌唱的欲望。例如,六年級下冊中《孤獨的牧羊人》,作品旋律起伏比較大,歌曲使用了約德爾調的唱法,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范唱,讓學生直觀感受約德爾調的唱法。在課前,我會范唱作品以及流暢地演繹,將約德爾調詼諧幽默的唱法表演給學生,學生們非常好奇這種唱法,加之教師的表演和聲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歌唱的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產生學習約德爾調的欲望,進而對這首歌曲的演唱欲望也隨之增強,課堂學習氣氛異常熱烈。如果教師在演唱中高低音不協調、不統一,則達不到情感的抒發,這就破壞了學生的音樂感受,繼而影響學生歌唱欲望。即使在信息化教學不斷發展的今天,任何教學手段都永遠不能替代教師在音樂課堂的直觀范唱。
3.以學生認知的切實轉變,提升學生歌唱興趣
第一,把握音準,持之以恒。新課前我會利用5分鐘左右進行音準練習,主要采用柯爾文手勢教學。柯爾文手勢教學能讓學生對音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所以我會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多樣的手勢音階訓練,如邊做手勢邊唱音階接龍(將學生分為七個小組,做大三度練習,七個小組分別是七個唱名,我點哪一組學生,他們就會唱出音高并做手勢,然后三度音接著做手勢并唱出音階);聽辨音的高低等訓練方法(我會用鋼琴彈出標準音A,然后彈其他的音,學生低聲哼唱音高,并搶答)。通過這些方法不斷地練習,培養了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音的高低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對音高的敏感度,從而增強學生對歌唱的信心。
第二,重視節奏,先易后難。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樂譜中無外乎包括這些基本節奏型,即二八節奏、四十六節奏、前十六節奏、后十六節奏、切分節奏、附點節奏、連音符等。學生如果掌握這些節奏型,在學習中就不會遇到節奏不準的問題。針對這一重要問題,我會在課前帶領學生進行專項的節奏訓練,每次課學習一種節奏型,切記節奏學習由易到難,具體方法是:舉例講解前十六節奏,教師先講解前十六節奏的特點,然后用木魚打出節奏的音響效果,學生在頭腦中記憶此節奏型,不大聲用“噠”喊出來,教師再將其他節奏型與之對比聆聽,反復強化,教師也可以將某些學生熟知的歌曲中有此節奏的地方帶學生進行練唱,達到對知識的鞏固效果。如在歌曲《我們是朋友》這一課的歌唱教學中,師生在課上共同總結出了以下幾種常見的節奏型,即附點節奏、前十六分節奏以及休止等,使歌曲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動力感,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基本的節奏型后,能夠對這首歌曲節奏的把握非常準確,使音樂歡快活潑的氣氛表現的淋漓盡致。因此,突破節奏難點,化難為易,提升了歌唱能力,勢必會使課堂的歌唱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三,訓練呼吸,寓教于樂。發聲練習是初中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如站姿、歌唱心理、氣息支持、聲音位置等,都需要在課上不斷練習,長此以往聲音垮、虛、跑調等現象就會迎刃而解。對于這些現象音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通過正確而簡單的胸腹式呼吸的方法,以做游戲的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呼吸動作、張大嘴練習等等,既培養了學生歌唱呼吸的靈活度,又提升了學生的歌唱能力。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應立足于新課程改革,致力于尋求實效和高效的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和追求適合初中生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上學生的歌聲更加美麗動聽。
參考文獻:
[1]李重光.音樂基本理論.
[2]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