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占升 李彩琛
【摘要】小學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孩子學習基礎知識,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做好小學階段的教育,把握小學階段的趣味性學習,意義重大。然而,我國目前的國情決定,存在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目前,我國教育機構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希望通過政策鼓勵以及資金扶持,不斷改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讓他們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得到與城里孩子一樣公平的教育資源。為此,探討了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目前在教育上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 問題 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的年紀是正處于接觸教育的啟蒙時期、正處于青春發展的時期,而由于家庭的原因兒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這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極其不利。因此,學校、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重視對兒童的關愛,加強對兒童的教育,使兒童在學習上、在生活上能夠得到關愛、得到照顧,從而促使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本文將從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根本原因,分析留守的狀態,進而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健康的學習、生活,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現狀
1.心態早熟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態早熟,主要是出自于家庭條件差、隔代監護的環境中。隔代監護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監護人一方年齡過大,被監護人一方年齡過小。承擔監護人的一方是家庭之中的老一輩,老一輩由于長期呆在農村,受到的教育頗少,因此,文化素養和社會見識就較低。同時因為年老,體衰多病,在這樣的情況之中,還得承擔起家庭中繁重的農活。所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就更無從談起了。然而,到了農作繁忙的時期,兒童甚至還要承擔起幫忙干農活的事物。
孩子需要的、心中所想的,監護人顧及不暇,無法做到關心到位。在孩子的心中得不到應有的溫暖時,孩子就不會再去奢求溫暖。如此,也就造就了孩子的早熟。
2.心態脆弱
留守學生心態的脆弱體現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言行之中所透露出的膽怯、自卑、放不開等情緒,農村留守兒童中除了有隔代監護,還有旁親或朋友的寄養照顧,被寄養的孩子在心理上都會存在距離感,不如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照顧的親切感。因此,總有寄人籬下的感覺,束手束腳、很不自由。在這樣條件的影響下,孩子就會存在膽怯、自卑、放不開等心理現象。這就會使農村留守學生在學校集體中格外變得不合群,這樣的不合群極其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的潛力在學習中得不到應有的發揮。特別是處在小學階段末期的六年級學生,這樣的情況更加的嚴重,如若將這樣的狀態帶入初中,將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學校、教師應當格外留意農村留守學生的學習狀態、精神狀態,以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當有學生進入到不良狀態的死胡同之中時,學校、教師應當予以及時的關心,以免學生因獨自消化不了又不肯與他人傾訴而導致步入歧途。
二、根據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依據上述農村留守學生的狀態,我們可以發現,影響學生問題的根源有三點:其一,是由于父母長期的外出,學生得不到應有愛護,進而使學生的感情缺失變得早熟;其二,過早的承擔沉重的家務;其三,是教育的缺失。再加上農村的地勢和家庭環境,也無法輔導農村留守學生的學習,從而使得農村留守學生獲取知識的資源極度匱乏。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這部分孩子的教育。
1.耐心、細心、關心
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上,教師需要做到“三心”,即耐心、細心、關心。耐心即在為學生授課的過程中將題目為學生事無巨細的分析;細心是看到學生在學習問題上的不足,然后對癥下藥,把學生不了解的地方使其了解;關心則是主動去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不好的地方,然后予以幫助。如在數學《分數除法》中,教學生認識什么是倒數,分數的相除如何計算。在課堂上布置例題,請學生上臺回答時,讓學習不好的農村留守學生起來回答,看看學生的掌握的情況。之后,再結合課題作業,將學生不懂的問題以及錯誤的地方予以詳細分析,給學生解惑,使學生能夠透徹掌握這節課程,學習到何為倒數、分數應當如何相除的知識。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的緣故,相比于普通家庭的學生要更加缺少父母的關愛,因此他們會形成格外敏感的性格,待人接物上也極具戒備心?;谶@樣的情況,教師對農村留守兒童實施教育的時候應當做到“三心”,用真摯的情感給予學生愛。學生在校園的時間比家中長的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家中,會使農村留守兒童反而覺得在學校中的集體環境更令他們熟悉。因此,教師需要好好善用在校園的時間,給予農村留守學生“三心”的關懷,讓農村留守學生好好放下心防,認真度過在校園中的時光。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不懂的課業問題予以幫助,耐心的指導學生,對農村留守學生而言,教師就是在自己學習中的明燈,照亮前方黑暗的路。所以教師一定要對癥下藥,從根本剖析學生的難點,讓學生將難點攻克,不留下陳年的疑點,學生就能收獲到進步了。特別是六年級,它是學生的重點學期,是學生告別小學生涯的最后的一個階段。因此,在學生的人生中這個階段的冷暖也會伴隨著學生的一生,成為學生最要的回憶。而農村留守學生告別了小學生生涯,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成長會伴隨著壓力的增長而增長。教師務必要關注這一點,予以學生關心,幫助農村留守學生的學習得到提升,做到事無巨細的為學生解惑。學習是學生增加知識、感悟人生、增長見識、認識世界的最好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將農村留守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鋪展,給學生構建一個看得見的藍圖,讓學生通過點滴的進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2.家訪農村留守學生的長輩
教師定期家訪農村留守學生的家庭,給農村留守學生的長輩講講學生的現狀。通過農村家訪了解學生的生活現狀,再通過學生現在的狀態為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教育。同時,教師還應當定期與農村留守學生遠在外城工作的父母聯系,聊聊學生的近狀、學習情況,等等,使學生的父母參與到學生的成長,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在跨年級的階段更需要來自父母的關懷。父母的關懷會促使農村留守學生的積極性增強,進而上進學習、健康生活。如在語文課程《懷念母親》一文中,給學生布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寫出對自己母親的感情。教師要特別注意農村留守學生寫的內容,通過內容了解學生的內心,多給予學生關懷。同時,聯系學生的父母,讓學生將這篇文章念給父母聽,讓父母聽到學生的心聲,也能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情抒發出來。
3.開設興趣班
由政府或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免費開設興趣班、寒暑期班,等等。招募有經驗與熱情的教師或者大學生群體,為孩子們上課,拓展孩子的知識與見識,讓孩子能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興趣班開設的同時,也弱化了其父母不在家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
三、結束語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而又龐大的群體,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必須立足于城鄉平等的原則,完善城鄉一體和公平的義務教育體系,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創造優良條件。
參考文獻:
[1]姚源松,黃世松.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分析[J].教師,2017,(28):111.
[2]李榮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7,(102):189.
[3]連玉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2017,(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