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鎖平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小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發展都至關重要。本文就當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從合理改編童話、創新教學方式以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三個方面入手,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旨在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質量,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28-02
童話作為文體的一種形式,主要通過多種描寫手段來對人物形象或者動物形象進行塑造,童話有著生動的語言和曲折的情節,因而對小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吸引,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在此種情況下,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展開探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當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童話改編較為嚴重
就當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教材中的童話往往存在改編的情況,目的在于將道德情操凸顯出來,但實際上此種改編童話的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主觀色彩,導致童話作者的原有意圖被改變,改編童話與原創童話存在較大差距,童話原有的意義發生改變,這就不利于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學生思維發展也有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1.2童話教學流于形式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激發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就當前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在童話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僅僅是依照教材進行講解,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課外閱讀活動不足,不利于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強化。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并不能夠從起源、發展等角度來理解童話,這就無法深入體會到童話的精髓,不利于小學生審美素養的強化,小學生的思維水平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1.3童話教學方法不夠恰當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體系豐富,但在童話教學的過程中,很少單純的立足學生角度進行分析,導致童話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主觀臆想,教師大多重視知識傳授,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想象力發展和創造力培養,這就勢必會影響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整體質量。不僅如此,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程中往往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主體性并未得到充分尊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能力強化,但并未高度重視學生創造力發展,因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方法存在一定不恰當性,有待進行積極改進。
2.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2.1合理改編童話,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基于新課標要求出發,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目標出發,合理改變童話,確保與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相符合,要將童話故事自身的色彩凸顯出來,結合故事發展情節來引入到文章中,將童話故事內容加以還原,這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小學語文童話學習的積極性,令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有效激發,進而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小學語文童話學習活動中。部分童話文體較長,經過部分修改與刪減后得以選入教材,但實際上此種方式極易影響學生對于童話的理解。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程中,要合理選擇童話,盡量不改變童話的主旨和寓意,將童話故事進行合理劃分,在對童話原有味道進行保留的同時,有效節約了童話學習的時間,童話教學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年齡特征來對童話內容進行合理選擇,確保與其心理發展需求相符合,選擇多樣化、生動化且趣味化的童話,令學生對童話產生強烈的興趣,并主動參與到童話學習活動中。
2.2創新教學方式,理解童話精髓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程中,為全面提升教學質量,要對童話教學方式進行合理創新,引導學生理解童話精髓,這就有助于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質量也能夠得到明顯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童話故事進行講解,令學生講述童話故事大概內容,鼓勵學生嘗試著寫出童話故事,這就便于學生對童話精髓獲得一個深入的理解。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從思維和情感兩個方面引導學生,令學生走入到童話幻想意境中,對文本中所蘊藏的豐富思想情感和深刻道理形成更好的理解。教師要明確童話情節的曲折性,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展開積極討論,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以確保學生更好的理解童話故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正確且流利的朗讀童話故事,提出問題,將不理解的句子找出來,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來對童話進行學習,探尋問題的解決辦法,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要找好重點,以達到良好的童話教學效果。
比如在《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童話內容,在情節或者對話的留白部位,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空白進行填補,填寫童話故事續集,此種教學方式下能夠令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發揮,在無形中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激發學生童話學習的優良體驗。
2.3提高教師童話素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為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質量,要注重教師童話素養的不斷提升,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理解童話,就童話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這就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童話內容的理解,令學生對童話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小學語文童話高效教學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童話的魅力,進而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到語文童話學習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童話的重要性,圍繞童話內容出發來進行想象,令學生了解童話內容并掌握童話故事的寫作方式與表達手法,這就能夠為小學生寫作思維的強化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令學生主動走入童話世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組織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促進學生個體人格的健康發展。在教師提升自身童話素養的基礎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來對童話故事情節進行構思,來對童話故事進行續編,比如通過看圖編童話、仿寫童話故事以及自由編童話等方式,循序漸進的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保證學生構思的獨特性,比如通過《小壁虎借尾巴》來仿寫《小兔子借耳朵》等,想象柳樹會跳舞、花兒會唱歌、小鳥會魔術表演等,這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令學生感知到童話世界的美好。
結語
總而言之,童話故事中的情節跌宕且語言生動,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相符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在理解童話精髓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這就能夠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新時期下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開展,必須要保證童話改編的合理性,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創新,并全面提升教師的童話素養,從而順利推進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洪春玲.試論小學語文童話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7(5Z).
[2]孫曉莉.有效利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童話教學[J].求知導刊,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