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飛
【摘要】俗話說樹人樹德,德育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抓好德育教育直接關系到小學語文教育的成敗。但是眾觀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現狀,很多教師抱怨,“現在的孩子真難管!”從表象分析,這是學校班級管理和師生關系處理的問題;從本質來看,這是教師德育理念僵化不前與學生自主意識逐步增強產生矛盾的結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095-02
現代化小學生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能力,德育在小學教育目標中居首位,可見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品格是孩子養成健全人格和實現成功人生的基石。
1.創設語文閱讀情境,感受德育思想美
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文章中方塊漢字聯想成具有場景化、具象化的生動畫面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去生活中搜尋具象化和易于感知的素材,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聯想能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這樣小學生在閱讀理解時就能夠理解和感受文章中描述的畫面和表達的德育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1]。比如在閱讀《大海中永生》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提前收集飛機在大海上撒骨灰的視頻影像,讓孩子觀看到文章中的畫面,然后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此時學生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全身心投入到文章描繪的畫面中,心情變得沉重而悲哀,這樣鄧小平爺爺的偉岸形象就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腦海中,這也對他們的心靈產生了震撼。
2.推敲詞句,挖掘德育思想美
語文閱讀理解中詞句是表達情感的重要媒介,很多情感和德育思想都蘊含在字里行間,只有讓學生從詞句中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層次含義,才能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2]。比如在《印度洋的上的生死夜》中可以從著重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出發,集中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能力,可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組內討論文內人物內心活動的感受,進而讓學生體會到皮埃爾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對事情后果有預料,一心一意指向帶領大家規避海難。在這樣的組內討論、全班交流的氛圍中,讓學生深入挖掘文章中詞句蘊含的深層次意義,而主人翁的情感和品德也會慢慢深入學生心中。
3.讀中見意,體會德育思想美
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至關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從朗讀中感知情感表達和思想美,有粗讀、細讀到最后的精讀,每次閱讀都能夠新的情感。聲情并茂地朗讀,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美,幫助學生領會文章中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3]。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文中描繪了荷塘、月亮等優美的景色,精讀這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發散思維多去聯想文中描述的場景,能夠讓學生主動體會到自然美,通過閱讀來幫助體會自然美。學生通過閱讀與自然美直接對話,讓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4.了解背景,領悟德育思想美
一篇語文閱讀理解文章都有創作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因此要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含義就必須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了解作者創作文章的時代和背景。比如《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篇文章,由于文章主人翁是抗日戰爭時期人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去了解紅軍長征途中過大草地時期的艱難奮斗的歷史背景,然后再聯系文中描述的事情來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切身體會到彭德懷忍痛割愛,奉獻自我的偉大精神,為抗日戰爭犧牲小我的民族大義精神產生崇敬之心。
5.聯系實際,表現德育思想美
文章內容是來源于生活實際的,因此在語文閱讀文章教學中也要聯系學生的生活之際,這樣才能將課本上所學習的知識和道德付諸于生活之間,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比如在學習《師恩難忘》文章時,通過學習文章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深刻情感故事,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現實生活中老師與自己的故事,比如說說自己最難忘的教師、教師幫助自己的一件小事、說說自己是如何尊敬老師的,在這些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慢慢體會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尊敬老師、熱愛同學。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師節,引導學生自制小禮物、賀卡等送給喜愛的老師,從而培養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
結束語
德育是一項關系到小學生道德品格建立和未來人生成長的重要工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以新教育理念為指導,轉變故舊僵化的德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用創新和智慧去經營德育工作,從而真正落實德育工作。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細致閱讀和領悟文章的深層次內涵,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文章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角度,才能為社會培養高尚品德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燕玉.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5(10):101.
[2]李生平.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甘肅教育,2016(16):104.
[3]賀效杰.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6(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