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課程思政指引正確的政治方向。文章基于浙江外國語學院會計專業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課程思政開展情況,從課程基本情況、改革思路與目標、教學設計、課程特色及教學反思等方面介紹課程設計與實踐過程,以期為專業課程思政進一步改革與實踐提供研究基礎。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20)11-0110-03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面向浙江外國語學院會計專業大二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承接基礎會計學并為財務管理、高級財務會計與審計學等課程奠定基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涵蓋了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授課教師重新審視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目前,已在2016—2018級會計專業學生中開展了3輪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在知識傳授中強調主流價值引領,強化專業課程的政治導向和育人功能。本文將圍繞“中級財務會計”中非常重要的章節“存貨”中“存貨期末計價”這一專題展開,介紹“存貨”期末計價賬務處理及其對財務報告影響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并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意識到會計職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以期達到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思路與目標
(一)教學改革背景。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的引領作用。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需要我們進一步強化“立德樹人”的目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遵循。
在此背景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作為一門財會類專業基礎課程,也面臨改革需求:(1)中級財務會計作為財會專業的主干與核心課程,其專業性與實務操作性較強。為了迎合社會對于有用性的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偏向于學生技能培養,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以及研究生入學考試等,卻弱化了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培養。(2)目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材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僅限于緒論部分財務會計的目標與社會環境、財務會計規范、財務會計法律等方面。緒論以后的章節多為會計核算知識,很少涉及思政元素,從而形成頭重腳輕的現象,思政效果自然不理想。(3)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會計法》的規定,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和認定。自此,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成為(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基礎考試,也是在校大學生能夠參與的考試之一。但是,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不再單獨設置“會計職業道德”科目,僅將其作為“經濟法”科目第二章第四節知識點,涉及內容較少,考試分值較低。
以上問題導致專業課程教育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養以及全人塑造,不利于人才的培養以及價值塑造,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的要求。因此,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標,培養具有政治自覺和政治站位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學團隊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開展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
(二)教學改革思路。本文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為例,設計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案,并加以探索,不斷提升專業課程思政效果。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將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作為指導的財務會計工作的基本方法。具體包括: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相互聯系地看問題;要有長遠觀點;要有全面觀點;既要憑借專門技能,又要依靠職工群眾等。(2)在專業知識傳授中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授課過程中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價值目標出發挖掘并提煉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授課教師結合財會工作特點,配合經濟社會中的真實案例供學生思考并討論,潛移默化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教學過程,并將其具化為財會人的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公民義務等方面。(3)了解思政課程內容,并且使專業課程思政與其形成協同效應。目前,本科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豐富的教學思政素材。授課教師可從中吸取養分,形成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專業課程的政治導向和育人功能。
(三)教學改革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使學生實現知識、能力和價值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社會經濟環境與會計的關系及會計目標,社會經濟環境與會計的關系;掌握會計要素確認及計量的基本原理及賬務處理方法;掌握財務報表填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能力目標。從會計主體角度,對會計要素確認及計量進行賬務處理;從財務報告(內部)使用者角度,理解經濟活動對財務報告的影響;從財務報告(外部)使用者角度,解讀財務報表中各會計要素的變化。(3)價值目標。以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為著力點,同時引領學生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取向。
二、教學設計
(一)課程思政教學資源。融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和資源包括(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1)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文件及論述;(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文件及論述,包括《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釋義》《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3)會計及其他財經法律制度,包括《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會計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等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其他相關法律制度和職業道德等;(4)國內外上市公司經典案例;(5)財務及稅務工作先進個人和單位事跡;(6)其他文獻及網絡資源。
授課教師將根據具體教學主題,從以上教學內容和資源中選取適合資料,并將其融入到具體教學過程當中。
(二)教學環節設計。基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專業性、實踐性特點,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根據該課程教學內容的邏輯體系和知識結構,將本課程分為4大模塊及若干主題(見表1)。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御,依托互聯網教學平臺建設,將課程總體設計分為“課前鋪墊→課中講解/討論/升華→課后鞏固/實踐”三個階段(見圖1)。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隨機分組,以4—5人為一組劃分小組,每組選定一名組長,負責組內分工合作事宜。
本文選取“會計要素確認及計量—財務狀況—資產”中“存貨期末計價”知識點2學時(80分鐘)的課堂設計為例,從教學環節、師生活動、教學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視角等方面介紹專業課程思政實踐過程。
(三)教學方法手段。采用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線上教學通過視頻的觀看、平臺作業的完成等手段來完成教學,線下見面課教學則運用傳統教學形式組織教學,并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案。(1)線上平臺教學,利用5—10分鐘的微課視頻進行基礎知識講解,并且每段微課結束后都有習題來檢驗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2)線下課堂教學時,首先,采用案例導入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會計賬務處理對企業財務報表可能產生的影響;其次,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分析;再次,列舉較為簡單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總結并提煉課程要點;最后,選擇適合的價值觀視角,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會計人員的社會責任。(3)線上、線下教學完成后,利用網絡平臺設置課后作業,根據作業完成情況,檢驗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小組為單位編制業務題及答案,并且各小組間相互交換題目,并評價各組的學習成果;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某上市公司報表,分析報表相關項目形成的原因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四)考核評價方式。本課程采用師生互評的方式,增加雙方教學協作與情感,以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一方面,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評分依據包括線上與線下學習。線上學習成績由在線平臺得出,包括視頻觀看得分、課程測驗得分、討論得分、作業互評得分與考試得分;線下得分包括期末考試得分和課程表現得分。其中,互評得分由組內互評、組間互評、自評、師評構成。另一方面,本課程也將展開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教師可通過教務評教系統接受學生的評審,也可通過學生訪談與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參與者的心態綜合學生的評審意見,調整與完善課程實施與研發。
(五)教學組織實施。根據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分為三個階段和九個環節開展課堂內外的教與學,授課教師將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無聲地”融入教學過程。第一階段:課前準備與鋪墊。該階段包括錄制微課視頻、準備測試題、案例視頻資料上傳到網絡平臺;劃分學習小組并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第二階段:課中講解、討論與升華。教師首先介紹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然后就本堂課內容設置問題,組織各組討論并分享討論過程與結論,每個小組分享后,其他小組課針對其匯報存在的問題提問或發表不同見解;再次,授課教師總結討論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討論過程中,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逐漸構建主流價值觀。第三階段:課后鞏固與實踐。學生通過分組設計、交換、互評本堂課作業鞏固并運用專業知識;同時,師生在學習生活中共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各自的崗位上履行職責。
三、特色與創新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特色與創新之處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專業課程內容整合。傳統教學模式僅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邏輯體系和知識結構梳理教學內容。本課程教改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等教育引領作用,從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基本內容中挖掘主流價值觀中各層面元素,并將其融入到課堂內外的教學過程中,實現主流價值觀指導課程內容建設,最終實現以德育人的目的。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會計職業素養范疇。會計專業以往課程教學中,思政內容僅涉及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本課程結合會計專業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強調會計職業道德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公正法治、工作敬業等方面的價值取向,以期達到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程思政。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已廣泛地應用在專業課程教學當中。本課程思政教改是基于網絡教學平臺,運用新技術使課程思政更加生動活潑,推動課程思政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課程思政元素。
四、教學反思
(一)教學改革實施的效果。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取得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1)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并運用知識進行賬務處理,更能夠構建適當的職業道德意,意識到自己是在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這將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秉承客觀公正、誠實守信價值取向。(2)提升教師教學工作的政治站位。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深入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將教學內容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進行整合,并進一步修訂了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學指南,同時提高自身政治素養與專業能力。
(二)教學改革實施的體會。首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改革是教師自我發展和革新的過程。教師思想政治修養與理論修養對學生文化素質提高、價值取向構建起到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素養,才能將教學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進行整合并融入教學。其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是一個系統工程。與思政課程教師相比,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想政治基礎理論知識仍有待提升。該項改革不僅需要專業教師自我革新,更需要思政課程教師及其他部門的積極配合,并給予理論支持與技術指導。最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難以立見成效。價值觀引領和構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果可能在學生畢業后深入工作崗位并面臨真實困難時方能體現。同時,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是無法通過考試、師評等手段進行評價的。即便如此,教師仍不能放松要求,應結合課程思政的具體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思政內容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 1 ] 孫卓,楊蓮芬,倪曉覦.“中級財務會計”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以浙江外國語學院為例[J].商業會計,2019,(01):105-107.
[ 2 ] 胡苗忠.基于“一個引領、一條主線、三個平臺”的課程思政框架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高職會計專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8,(14):127-129.
[ 3 ] 劉慧芳.“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討——以山西工商學院為例[J].商業會計,2019,(17):125-127.
【基金項目】? ?浙江外國語學院2019年校級國際化課程項目“財務會計導論(ACCA方向)”(項目編號:08062002019)。